李榮標
教育部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概念。同時,正在進行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也將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的育人目標。核心素養強調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其中“學會學習”是一個指標,而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到底該如何去做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焙献鲗W習有交互性、共享性,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創造能力、批判思維、探索發現精神、與學習伙伴的合作共處能力很有幫助。合作學習講求的是互助互利,以期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合作學習合理分組是關鍵。因為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和閱讀水平上有個體差異,在分組時我們常常采用異質分組的辦法,突出合作學習的互補性。具體實施時可以由老師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協調設置,比如按閱讀興趣、學生性別、語文整體成績、課堂表現情況等合理搭配,民主推選合作小組組長,確定小組內成員角色,統籌協調組內成員分配學習任務,引導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并有效互動。一般而言,小組組員人數不宜過多,六人左右即可,太多協調分工難以體現效率,太少則任務難以分配落實??茖W合理建組特別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可嘗試建立小組“發言人”輪流擔當制度,不能局限組內最活躍或成績最優秀的組員,應充分調動所有成員積極性,提高合作學習的參與度。這也是核心素養中強調的責任擔當意識。在具體分配閱讀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層級水平及任務的難易程度,科學合理分工協作,保證人人有任務且能有效完成任務。
語文閱讀是一個綜合的動態過程。它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核心素養體系中也有審美情趣、人文積淀、人文情懷這些要素,強調的是學習中的人文底蘊。合作學習本身也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讀者與文本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有思想的碰撞與激蕩。但首先要明確的合作學習“學什么”的問題。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課閱讀的內容有千差萬別,不過歸結起來也就常規的幾大類:“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不同的課程閱讀內容也有不同的學習目標?!霸姼枧c散文”強調誦讀,在誦讀中感受體驗文本創造的形象和意境,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審美的愉悅,積淀人文情懷,這一點也如核心素養體系中“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的表述相一致?!靶≌f與戲劇”主要通過品位語言,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豐富人生體驗,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這里強調學會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去解讀小說及戲劇文本,力求表達出獨特的見解與感受,這又與核心素養體系中的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暗合?!靶侣勁c傳記”重在捕捉新聞事件基本信息,深入把握作者的立場觀點,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形成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思考與判斷。這也無形中滲透了核心素養中健全人格,形成國家認同和國際理解的理念。學生帶著目標去合作,在合作中對話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這種學習方式比被動的接受式學習來得更直接,更有成效。
“核心素養體系”主張樂學善學,讓學生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當然,這個“善學”的“善”既講求方法,也注重結果。閱讀課合作學習要遵循一定的步驟,從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做好準備到定向導入再到自主探究、討論合作、交流匯報,最后歸納小結、拓展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多種合作方式,可以討論、朗讀或爭辯、質疑,可以制作閱讀卡片,也可以通過幻燈片或網頁的形式整合合作成果。在最后成果展示、匯報總結的過程中,也應鼓勵學生開展多種活動,豐富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示方式,如撰寫閱讀書評型的讀后感或小論文,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編排文學話劇,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共同提高閱讀能力。在評價過程中,可以自評和互評相結合,也可以將組員個人評價與小組整體評價相結合,結合組員間共享互助的效率以及個體成員態度、方法的展現,既要評價學習成果,又要評價學習過程,關注學習者合作學習意識、學習策略、認知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客觀恰當地予以總結評價,讓學生有學習的充實感和獲得感,保持合作學習的熱情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