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革
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已進入學科教學轉型的關鍵期,新的教學形勢強調“自主、合作、探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教為中心”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和方法依然根深蒂固,顯然這種教學形式與新課程理念格格不入,改變這種教學現狀,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顯得十分緊迫,這也是我們進行“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優化創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筆者認為,實現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優化創新,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重要。
新形勢下,一堂“好課”的標準概括起來可以用五個字來表述:實、精、美、活、豐。“實”即實實在在的利用好課文以增加學生的知識,訓練學生的能力;“精”即精選教學內容進行能力訓練,并非面面俱到,擯棄唯恐有所遺漏教學陋習;“美”即審美、品美、發現美,美讀、美寫,體味音樂美,欣賞文學美;“活”即教法靈活,內容靈動,不拘泥于一時一事一法;“豐”即課堂的容量要大,這并不單指一般意義上的“多”,而是充分體現學生的“活動”有聲有色。總之,一堂“好課”有其標準,但又靈活多樣,究其根本,作為教師要多動腦筋,不斷開發可利用的資源,力爭讓學生學有所獲,以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能力為根本出發點。一言以蔽之:有效是基本要求,高效是根本所在。
首先是教學的設計。教學的設計,要著眼于真正“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目標。一是講究閱讀形式的融合:課前的泛讀和課上的精讀的統一,教師的范讀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統一,有聲閱讀和默讀的統一,通讀和跳讀的統一,瀏覽和細讀的統一,以彰顯閱讀的功利性,充分挖掘課文內容及潛在的內質;二是重視教學思路的探究,關鍵在于真正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充分挖掘訓練資源,精心考慮,因勢利導,增強教學的針對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課堂的評價。課堂的評價,要切實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凸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價值。1.切實滲透語文知識教育,增加積累;2.著力技能訓練,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根本出發點,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為我所用;3.要努力落實課堂實踐,適時變化形式,使得語文課堂“豐富”起來。4.鼓勵性的評價語更是猶如春風,滋潤著渴求知識的莘莘學子的心田。
再次是教材的研讀。一是凸顯文體特點,清楚文章的章法,上升到“類”的高度,以不變應萬變;二是多向理解文意,兼容并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借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三是編制語言卡片,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實現厚積薄發的教學效果;四是學會欣賞文章的手法,達到借鑒的功效;五是善于發現,不斷提煉訓練資源,講究深度。
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既重“雙基”,更重能力,文道統一,盡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地位。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活動交流、賞析并形成書面文字。師生互動,力避“一言堂”,注重引導點撥,極力挖掘學生智慧潛能;一題多解,更是顯現出教師對學生發散思維培育的注重。粗中有細,細得深沉。“粗”不僅僅是“少”講所能了事,而是“精”,突出能力培養,但有一點不容置疑,那就是決不能面面俱到;“細”也不僅僅是“多”就心滿意足,而是“實”,善于抓住重點,有的放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盲目性。要切實落實“面向全體”的教學思想,著力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的時候。讀的形式更是多樣化,不拘泥于一人一種,選點品讀,就是鮮活的“好”法。以讀帶講,以訓練為主線。精講多練:講,高度概括,極其簡約;練,體現重點,凸顯目標。
總之,實現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優化創新的關鍵是牢固確立“學為中心”教學觀,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這是關乎教學目標的落實和教學效果的界定。教學目標的預設既要有整體優化,又要有個體創新。教學過程要注重整體發展和個體發展。教師應該發揮引領的作用,強調師生之間的合作,進而讓學生主動發展。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