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飛鵬
人物傳記是高考實用類文體考察的熱門材料,人物傳記的作用類題目又是常考的考點,現把人物傳記作用類題目的答題思路總結如下,以提升答題效率和得分率,希望對師生的教和學都有所裨益。
所有的作用類和賞析類題目都是從內容和形式兩大方面組織答案,形式是指結構、手法和表面的特點(如朗朗上口,易于記誦,引起思考,增加真實性等),作用型題目的形式一般答結構和表面的特點,賞析型題目的形式一般就是答手法和表面的特點。
1.內容上的作用:概括這一句(段)寫了什么內容,體現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傳主形象、文章主旨)
2.結構上的作用:
(1)在文章開頭部分的作用: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的具體內容;為下文寫什么內容做鋪墊;照應題目。
(2)在文章中間部分的作用:承上啟下(此處必須寫明承接上文的哪些具體內容,引出下文的哪些具體內容);總結上文;為下文寫什么內容做鋪墊。
(3)在文章結尾部分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前文的具體內容(題目);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
(4)沒有指明固定的位置,多處出現的句段的作用:貫穿全文。
3.形式上(表面的特點)的作用:如引起讀者思考,增強傳記的真實性,可信度;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文化底蘊等。
例題回放:
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中國現代教育之父——南開中學創辦人張伯苓》)
答:1.在內容上,它突出了張伯苓在中國現代基礎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從結構上講,它以“奠基者”,照應了題目“現代教育之父”。
3.從結構上講,它還總起下文,為寫張伯苓現代教育的措施及影響作鋪墊。
4.從形式看,通過突出張的成就和地位,引發懸念,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以上四點,答出三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1.奠定……思想感情基調。
2.渲染……氣氛。
3.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4.烘托或反襯傳主的心情。
5.表現傳主的性格。
6.表現對傳主的感情。
7.為下文寫什么內容做鋪墊。
1.其他人物對塑造傳主的作用(側面描寫)
(1)如果這個人物和傳主性格相反,則對傳主是對比或反襯的作用,更加突出傳主的什么樣的高貴品質。
(2)如果這個人物和傳主的性格相似或相同,則對傳主是類比或烘托的作用,更加突出傳主的什么樣的高貴品質。
例題回放:
文章后半部分反復寫陳嘉庚,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請簡要回答。(《為富不忘報桑梓》)
答:類比,突出傳主愛國的形象;突出海外華人對愛國精神的傳承;使傳記內容更加豐富。
2.環境對傳主的作用(側面描寫)
烘托(反襯)傳主的心情;烘托(反襯)傳主的性格。
1.刻畫傳主的……形象。
2.揭示(深化)……主題。
3.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4.增強文章的真實性。
5.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印證作者的觀點。
2.突出和深化傳主……形象,體現傳主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感、精神、內心世界)。
3.增加文采,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感染力、表現力。
4.體現傳記的真實性。
5.充實文章內容。
6.結構上的作用(照應、引出、鋪墊,總領、總結等)。
例題回放:文章開篇引用黃凱鈞《友漁齋醫話》中的一段話,有何作用?請簡要概述。(《大醫精誠妙手仁心》)
1.從內容上看,這段話主要概括了歷來良醫的優良品德及社會作用,集中表現了羅教授醫德高尚、影響深遠的特點。
2.從結構(形式)上看,引用該段話,既照應了文章的題目,又引出下文羅教授在求學治病過程中的具體表現。
3.從形式看,引用文言語段,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
1.第一人稱(自傳):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人以真實生動之感。
2.第二人稱:增強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便于敘事和議論。
例題回放:這片傳記全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成文,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魂魄猶在江山圖》范曾)
1.行文親切自然,便與作者將大量的主觀情感和自己的評論融入文本。
2.選擇與“我”有關的事件成文,表達了作者對先生的敬佩熱愛之情。
3.讓傳主的生平更加可信,增加了文章的真實性。
1.順敘: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
(1)設置懸念,引起讀者興趣。
(2)使文章行文更有波瀾。
(3)這一段主要寫了傳主的什么精神品質。
(4)達作者對傳主的什么情感。
(5)揭示(點出)了文章的什么主旨。
3.插敘:
內容上:(1)揭示了文章……主旨。
(2)寫出了傳主的什么形象。
(3)(如果是引述他人的話等就屬于側面描寫)側面烘托了傳主……
(4)(如果插敘的語段拿傳主和其他人對化)通過對比,突出了傳主……
結構上:(5)使行文起伏多變。
(6)與上文相照應;為下文寫……作鋪墊。
形式上:(7)(如果是引述的他人的話,或是傳主自己的話、書信等)突出了傳記的真實性。
(2)使文章內容更充實。
4.補敘:補充說明的作用,(1)使情節發展更為合理,結構更加嚴謹。(2)內容更加充實,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題。
1.高度概括傳主的性格品質、精神風貌。
2.表明作者的情感傾向,價值取向。
3.提示警醒讀者。
1.運用什么手法(例如比喻、象征、擬人、雙關等),表現傳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質。
2.點明了寫作對象。
3.揭示了文章……主旨。
4.是文章的線索。
5.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6.言簡意豐,耐人尋味。
7.意蘊深刻,使文章更具厚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