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新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優秀的傳統美德,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民族歷史和道德的傳承,因此傳統文化對中國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很重要的意義。高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接受傳統文化的最佳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分數,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不被重視,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逐漸消失。因此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有深遠的意義。筆者從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的內涵著手,分析了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探討了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的教學策略。
我國的傳統文化包含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傳統文化特別注重道德修養體現,倡導人們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修養。高中課本中就有很多關于傳統文化的古詩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正確的道德觀念,對高中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古詩文的教學,不能只講解字面上的意思,還要講解作者創作的時代特點和思想文化背景,將學生帶入到作者創作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心情和創作意圖,這樣才能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體會到作品蘊含的深層含義,并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契合能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發展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語文對學生來說是最基礎的學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識,還能加強自己的語言溝通和交際能力。可以說,語文不只是文化的載體,更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文教學其實也是人類文化的傳承,因此語文教學擔負著重要的責任。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忽視了與傳統文化的契合。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高中是備考的關鍵階段,因此高中語文教學更重視的是學生的分數,對于古詩文的講解,僅限于理解字、詞語和語句的含義和備考的知識點,并不會進一步討論傳統文化的內涵。這樣就會使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只停留在做題和應對考試上,沒有真正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課文為主,全面并且詳細地掌握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明確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高中語文教學必須確保與傳統文化的契合,教學內容要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更要注重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再是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是主動了解傳統文化,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
學習興趣是學生能否學好一門課程的關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興趣濃厚,就能夠積極有效的進行學習,反之如果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那么無論教師怎么講解,學生也無法接收。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輔助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多講解一些歷史典故和名人故事等,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深遠思考。
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經典名著,我國的經典名著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學素養,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精髓。但是現在的教學只注重課本和考試,導致很多學生對經典名著知之甚少,對傳統文化也沒有興趣。因此高中語文教學要借助經典名著來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經典名著,鼓勵學生進行閱讀,幫助學生理解經典名著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通過經典名著的閱讀,拓展知識視野,發散思維,對傳統文化有深層次的見解,提升自己文學素養,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