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席卷中東部大部分地區(qū)的雨雪天氣持續(xù)引發(fā)關注。據(jù)了解,這是入冬以來,中國出現(xiàn)的最大范圍雨雪,也是最強一次降雪過程。在華北以南、江漢、江淮以北地區(qū),雪都唱“主角”。
據(jù)了解,此次降溫降雪會對設施蔬菜瓜果造成一定影響。低溫容易導致蔬菜受冷害。冷害一般是指溫度尚未達到冰點,低溫引起蔬菜生理失常的表現(xiàn)。冷害癥狀不如凍害那么明顯,往往使蔬菜長勢不太正常,但好好管理仍可恢復。
冷害的癥狀有時會讓農(nóng)民誤診,當成是細菌、真菌引起的病害。用藥不當,不但不能緩解,反而造成二次傷害和不必要的投入。
葉片下垂。夜溫在10℃以下時,蔬菜植株就會表現(xiàn)葉片下垂,葉片周緣起皺紋。低溫下發(fā)育的葉子缺刻深,葉身長,葉色深,生長緩慢。
黃化。植株生長緩慢,葉片的顏色普遍變淺、變黃。這種冷害往往是由于植株遭受持續(xù)低溫、寡照,光合作用變?nèi)酰w缺乏營養(yǎng)所致。提醒:因其癥狀與缺氮有些相似,常被誤認為缺肥。
水漬癥狀。低溫持續(xù)時間長,大棚濕度大而較少通風時,葉背面可能會出現(xiàn)水漬癥狀,尤其是黃瓜、辣椒等表現(xiàn)較為突出。這是由于夜間氣溫低,尤其是地溫尚高時,細胞里的水分流到細胞間隙中而引起的。植株長勢好時,水漬狀可在太陽出來后消失。但若植株衰弱或完全衰弱時,白天溫度升高水漬狀也不消失,這樣幾經(jīng)反復,就會造成細胞死亡,葉子枯死。
葉脈間凸起,虎斑葉。低溫下,蔬菜葉片主脈間葉肉會出現(xiàn)褪綠變黃或者凸起癥狀,果實膨大受阻,生長緩慢。這是由于夜溫過低,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時向外部運轉(zhuǎn),在葉內(nèi)沉積下來所造成的。如果溫度回升能維持一段時間,碳水化合物能順利而充分地轉(zhuǎn)換時,果實便可順利膨大,葉片也能慢慢恢復。
葉枯。持續(xù)低溫引起的冷害有時會出現(xiàn)葉枯,表現(xiàn)為葉片邊緣枯死,這種癥狀的出現(xiàn)往往是受害的晚期,是遭受冷害的組織不能恢復所致。
花打頂。即植株的生長點聚集大量雌花或小瓜,植株停止生長。花打頂是由于低溫使葉片生產(chǎn)的光合產(chǎn)物外運受阻,過多的滯留在葉片中,使葉子變厚、蔓子節(jié)間變短不能伸長,造成雌花聚集在植株的頂端。
低溫冷害也常導致蔬菜畸形花、果和落花、落果等。
同時,多地農(nóng)業(yè)技術(shù)部門也提出技術(shù)措施,提醒農(nóng)民朋友應對災害天氣,切實抓好蔬菜生產(chǎn)。
1.及時加固大棚,清除積雪
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大棚中間加設支柱,加固棚架,拉好大棚壓膜線,確保棚膜覆蓋嚴實,避免大風吹開棚膜。做好大棚抗壓加固措施,防止大雪壓塌棚體。在大棚蔬菜基地,視情況及時組織人員掃雪、鏟雪,清除大棚上的積雪。
2.及時加強覆蓋,保溫防凍
對大棚蔬菜生產(chǎn)采取多層覆蓋方式,保溫增溫。重點做好大棚蔬菜和幼苗的保溫防凍工作,對于正處在育苗前期的茄果類秧苗,可以采取人工補光增溫等措施,防止幼苗凍害或徒長;陰雨天白天,要適當揭除覆蓋物,盡量讓植株多見陽光。
3.及時管理,強化生產(chǎn)
露地蔬菜。一要開好“三溝”(腰溝、廂溝、圍溝),降低田間濕度,防止雨多導致田間漬害。二要進行浮面覆蓋,用薄膜對田間生長的紅菜薹、芹菜、菠菜、茼蒿、生菜等進行浮面覆蓋,確保蔬菜不受凍。
大棚蔬菜。在不影響溫度的情況下,于晴日中午揭膜通風,排出濕氣,將棚內(nèi)濕度控制在85%以下。待天氣晴好后,及時做好大棚的通風見光降濕,薄施速效氮肥和葉面肥等,恢復植株及秧苗長勢、增強抗性。
4.及時采收,增加供應
對露地蔬菜,盡量避免在園菜受凍害和雪壓;對已受凍、且達到上市要求的蔬菜應及時采收,增加市場供應,增加收入。
5.及時改種,調(diào)整茬口
對嚴重遭受凍害的蔬菜和秧苗,應及時清園,調(diào)整茬口,利用大棚改種莧菜、小白菜、菠菜、大白菜秧等速生葉菜,及時恢復生產(chǎn),保障春季蔬菜供應,減少損失。
(欣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