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磊
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實施“紅色引擎工程”,加強和創新基層黨建工作,促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貫徹黨代會精神,市委制發了《中共武漢市委關于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見》,突出了“八個紅色”的重點內容,重點強調要打造“紅色物業”,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百米”。武漢市房管局按照市委和陳一新書記的指示要求,在市委組織部領導下,圍繞“把黨的組織覆蓋到物業,把黨的力量充實到物業,把黨的引領體現到物業”三大目標,以改革精神和創新思路,大膽試點、競進作為,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物業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物業服務聯系千家萬戶,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物業管理工作,從2013年開始,武漢市站在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按照“三方聯動”─電視問政─人大詢問─小區綜合治理─“紅色物業”的遞進鏈條逐步深入,層層推進,今年市委提出打造“紅色物業”,是推進“紅色引擎工程”的關鍵之舉,是夯實城市基層基礎的固本之策,是回應廣大群眾所期所盼的民生之需,是城市基層黨建探索的主攻方向和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基層黨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武漢創舉”,它不是簡單的就物業管理抓物業管理,而是一方面通過加強和創新黨對物業企業的領導,組織引導物業企業和物業管理人員在做好物業服務的同時,同步幫助基層黨組織做好黨的工作,傳遞黨的聲音,把黨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把黨組織的關心關懷送到每個居民身邊,增進黨組織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另一方面通過緊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協調解決市民身邊的物業服務問題,引領推動物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使我們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真正有色彩、有溫暖、有活力,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只有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部署要求上來,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扎實做好“紅色物業”試點工作,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根據市委部署和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要求,武漢市房管局以實施“紅色引擎工程”為統領,以滿足城市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為出發點,始終堅持把打造“紅色物業”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列為中心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積極作為、精心部署、勇于實踐,全力協同推動工作有序開展。
(一)做好頂層設計,啟動《條例》修訂。按照市委陳一新書記關于“賦予‘紅色物業’政治引領功能,著手修訂《武漢市物業管理條例》”的指示要求,迅即啟動《條例》修訂工作,召開局長辦公會,確定《條例》修訂基本思路和原則。深入各區調研,多種渠道收集、了解兄弟城市立法經驗和亮點,明確《條例》修訂主要方向和重難點問題;做好省、市《條例》比對,吸收省《條例》新規定,修改調整與其相抵觸的條文;總結集成“紅色物業”試點經驗,將企業黨建、物業服務融入基層治理、“三方聯動”等內容納入《條例》相關章節和條款,彰顯“紅的特色”;堅持開門立法,邀請相關主體和專家、律師等,先后組織召開5次座談會,進行討論交流,廣納民意。目前,《條例》修訂送審稿已送市法制辦進入立法程序。
(二)創新制度措施,融入“紅色元素”。為促進物業企業積極參與“紅色物業”,注重調整、創新制度措施。一是對前期物業管理招標文件(示范文本)進行修訂,擬將黨建工作與評標規則掛鉤,權重占到5%,目前正在進行試點,在招標文件中設置投標物業企業必須具備建立黨組織的先決條件,評分標準中增加企業黨建內容。二是完善2017年物業服務質量考評體系,考評方案中增加了與“紅色物業”相關內容和元素:在街道、社區、區局評價中加入物業企業黨建、開展志愿服務兩項指標,在業主滿意度測評中加入開展志愿服務一項指標,同時調整指標結構和權重,“紅色物業”相關指標權重在五方綜合評價中約占6%比重。三是將黨建工作與行業協會評先評優活動相結合,指導市物業協會在開展全市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評選中,將黨建工作納入評分內容。同時,在市物業協會微信公眾號中開設“紅色物業”專欄,宣傳、推廣試點經驗,展示試點工作成效,在行業內營造積極參與、支持“紅色物業”的良好氛圍。
(三)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建覆蓋。按照屬地管理和區域化黨建理念,指導各區局支持配合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采取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方式,聯動推進符合條件的物業企業建立黨組織,對暫不具備單獨組建條件的物業企業,通過向街道發送邀請函方式,由其選派黨建指導員指導物業企業開展黨的工作和活動,逐步實現物業企業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同時,積極指導物業企業邀請熟悉物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社區“兩委”成員兼任物業服務項目義務質量總監,定期開展物業服務監督檢查工作;推薦物業企業負責人中的黨員擔任社區“兩委”成員,主動參與和承擔黨組織分派的工作任務。通過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共同搭建服務平臺,完善聯席會議、民主決策、評議監督等制度,形成服務合力,推動共建共治。
(四)強化行業監管,提升服務水平。“紅色物業”試點工作賦予武漢市房管局主要任務是履行行業監管職責,促進物業企業規范發展,按照這一要求,多措并舉,著力加強行業監管。一是啟動五大備案,從4月1日起,全面啟動物業管理區域、前期物業管理招標、前期物業服務合同、承接查驗、物業服務合同等五大備案管理,把住市場源頭關。二是公布“紅黑榜”,在長江日報以“紅黑榜”形式,分區公布2016年物業服務質量考評347個排名靠前靠后物業小區名單,同時在對應小區公示,褒優貶劣;指導各區局對排名靠后小區進行后續督導檢查,促進問題整改;以“看變化、看差距、看方向”為題,在長江日報專版解析全市物業企業服務質量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對全市物業行業進行示范引導。三是開展行政監管巡查,組建市、區兩級巡查隊伍,開發巡查移動終端,對全市物業小區開展巡查,即時記錄上傳巡查發現的問題,現場反饋企業整改和加強跟蹤督辦,通報巡查情況;按照全市窗口行業文明城市創建復查迎檢工作要求,成立督查組抽查重點小區,及時發現并督導問題整改,促進物業行業滿意度提升。四是加強信用信息管理,及時對物業企業和項目經理違規行為進行處理和記分,共公布企業和項目經理違法違規警示信息324筆,構建誠實守信的物業市場環境。五是開展服務質量示范創建,結合“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活動,堅持“標桿引領、以點帶面”原則,以萬科物業為示范點,開展創建工作,并入圍武漢市首批示范點創建名單。六是開展園林小區評選活動,會同市綠委辦組織開展全市園林小區評選,促進物業企業加強小區環境綠化管理,改善人居生態環境。
在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下,武漢市房管局和各區及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到“試”有所為、“試”有所進、“試”有所成,在關鍵性、實質性問題上取得初步成效。
(一)發展路徑基本清晰,“紅色物業”服務平臺初步建成。一是全面組建公益性物業服務實體。各區采取新建一批、重組一批等方式,積極組建29家區屬公益性物業服務實體。各試點街道普遍設立物業服務站和服務窗口,為782個試點小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在此基礎上,堅持“公益為主、市場運作”,探索出了公益性物業企業托管、市場化物業企業承接、自助型物業規范提升、社區物業一體化等物業服務新模式,形成了物業服務從無到有,“紅”“專”有機融合,以“紅”促“專”,以“專”顯“紅”,又“紅”又“專”的“紅色物業”新路徑。二是探索創新公益性物業服務模式。各區以區屬物業服務實體兜底托管為主,堅持公益屬性、實行市場運作,采取多種模式為試點小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如,江漢區通過提升專業物業服務、規范自助物業服務、托管轉化無物業服務小區等措施,打通“無物業服務─自管物業服務─專業物業服務─‘紅色物業’服務”遞進轉化鏈條,推進“紅色物業”整區覆蓋。三是規范細化公益性物業服務標準。根據不同類別小區實際,分類明確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實現正常運營,促進長遠發展。如,武漢眾治公司根據黨建基礎、設施條件、封閉程度等把老舊小區分為三類,將物業服務項目細化為“八保”,即“保宣傳、保清潔、保綠化、保安全、保維修、保秩序、保活動、保和諧”,對三類小區分別提供“八保”、“六保”、“五保”服務。
(二)骨干隊伍逐步壯大,選聘黨員大學生成為黨的工作力量。結合“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組織開展首批“紅色物業”黨員大學生選聘工作,為物業服務隊伍注入“紅色基因”。一是嚴格標準“選得準”。把政治標準作為首要標準,原則上要求黨員大學生,在統一招考的355名大學生中,黨員占88.45%,碩士研究生占34.08%,畢業于985、211大學的占33.80%。除全市集中選聘355名、各區自主選聘220名黨員大學生外,市場化物業企業還主動招聘了3144名優秀大學生,為全市物業服務隊伍注入了新生力量與紅色基因。如,武漢眾治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定向從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985”“211”高校招聘了20名碩士研究生,其中黨員占80%以上。二是加強培養“干得好”。編寫培訓教材、組建講師團隊,在市委黨校對選聘黨員大學生進行集中培訓。黨員大學生到崗后,各區加強跟蹤培養,如,東西湖區建立結對幫帶和談心談話制度,實現街道處級領導干部與黨員大學生聯系全覆蓋;武漢中實物業全面建立“雙導師”制,為黨員大學生逐一選派黨建導師和物業管理導師,實行全程幫帶。三是落實待遇“留得住”。堅持用適當的待遇留人,按照不低于當年同類大學畢業生平均工資標準確定黨員大學生薪酬待遇,落實“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住房保障、戶籍落戶等政策,探索拓寬選聘大學生晉升渠道。如,江岸區選聘的碩士研究生試用轉正后起薪達到4500元,遴選5名優秀黨員大學生作為區屬公益性物業服務實體管理崗后備干部重點培養。
(三)黨建引領作用彰顯,黨的組織和工作基本實現有效覆蓋。一是物業企業黨建工作扎實推進。青山區成立物業行業非公經濟黨工委,對物業企業黨組織實行屬地和行業雙重管理,行業工委負責建,街道黨工委負責管、指導開展日常黨務工作。漢陽區每年為物業企業黨組織書記發放1200元黨建津貼,給予“紅色物業”工作推進情況好的物業黨組織適當獎勵經費,激發物業企業黨建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全市1786個物業企業和1968個物業小區中,有黨員4427名,已建立495個黨組織,選派黨建指導員1126名,基本實現物業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二是物業力量與社區力量有效整合。堅持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深化“三方聯動”服務機制,全面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整合社區力量與物業力量共同服務社區群眾,把社區物業服務牢牢掌握在黨組織手上。如,百步亭物業既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基本物業服務,還在8小時之外,主動補位承擔社區和業委會責任,1600名物業員工也是編外工作者,先后推出“24小時值班制”“首問責任制”,在小區維穩安定、化解矛盾糾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有1220名街道社區“兩委”成員擔任物業企業義務質量總監,785名物業企業黨員負責人兼任街道“大工委”成員或社區“兩委”委員。三是物業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在二季度全市40個窗口行業文明程度指數和行業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均順利跨過85分的國標合格線。如,江岸區建立江岸“愛社區管家”APP平臺,居民點擊“找物業”,實現一鍵繳納物業費、投訴報修、對接家政維修等。洪山區推行“三個一”服務機制,受理業主問題后10分鐘到達現場,常規性問題1小時解決,特殊復雜問題1天內形成解決方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紅色物業”試點工作的總體要求,抓主要矛盾、盯薄弱環節,突破重難點問題,逐步形成實踐性成果和制度性成果,為全面推進武漢市“紅色引擎工程”做出房管人應有的貢獻。(本文作者系武漢市物業管理事務指導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