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揭英創、龍浩軒、李嘉樂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廣州 510090
全國各地的大城市都基本有城中村的出現,城中村在城市的經濟、環境、景觀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同時也是全國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面臨的共同難題。對于舊城改造景觀設計和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的課題,國內外有許多設計師和學者都給予關注和嘗試,例如:韓國首爾的清溪川及周邊地區改造、日本東京的六本木新城舊城改造、上海的新天地改造、鄭州的城中村燕莊和沈莊新城改造等,許許多多的成功案例證明城中村景觀優化設計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1)現如今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的城市都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是目前很多城市都需要迎接的挑戰。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把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所以在改造中如何運用景觀優化設計的手段,更好地詮釋地區傳統文化,營造優美舒適的景觀生態環境,同時又能與城市景觀相協調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大學生運用在校所掌握的專業技能,結合藝術元素參與城中村整體空間的規劃和社會服務。
(2)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廣州城中村在景觀空間上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最大限度地去了解居民對景觀的基本需求。在對城中村改造進行景觀優化的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地做到傳統與現代化相結合,為此需要對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的方式進行研究分析,為更好地改造廣州城中村景觀多元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理論依據與支持。
城中村是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有些地方為了更快地實現城鄉一體化,從而使這種社會現象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為此需要對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探討,并結合國內外的舊城改造、景觀設計等相關的成功案例進行研究借鑒。從而更深層次地探討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的策略和方法,以此來改變城中村景觀缺乏文化特色、無形象的局面,同時讓傳統文化與地方民俗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使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在城市發展更加和諧。
(1)城中村的再建與保留,存在歷史文化、風俗的斷層,建筑與園林景觀不協調;
(2)新建筑與舊建筑的整體風格存在差異;
(3)如何讓城中村改造在景觀空間和時間空間的延續;
(4)如何結合景觀要素使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可以滿足現代化和未來的需求。
(1)通過對建筑景觀、建筑空間實體及各類配套設施的優化,營造整體協調的城市面貌;
(2)從景觀設計改變城市千城一面的局面;
(3)城中村的景觀優化設計和景觀改造既要凸顯特色又要與環境相協調;
(4)城中村的景觀設計上,盡可能與傳統相結合,又加入現代化元素,實現提升生活水平。
4.1 通過認真對國內外的在景觀特色、景觀設計等相關案例,在理論和實踐的方面進行經驗借鑒,了解目前最新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發展動態,為廣州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研究,進一步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基本觀點等相關工作;
4.2 結合舊城改造與城中村改造在景觀設計方面的相關學科理論和實踐,如何對城中村內的景觀進行設計,以及對未來城市的發展做出分析研究,為廣州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發掘出一條的新發展模式;
4.3 對廣州市內的城中村以調研的形式對城中村居民進行走訪了解,結合景觀生態學對已改造成功的城中村的景觀設計進行研究,并結合相關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探索與思考,為廣州城中村景觀優化設計尋找最佳的方案;
4.4 運用目前最新理論研究的成果,通過對具體的已成功改造的城中村案列進行分析,分析在城中村改造景觀設計中根本設計要素,為研究廣州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作鋪墊。
因國內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征地不征村”政策。導致城市包圍農村最終形成了我國特有的產物——城中村,在國外缺乏對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的專門研究,目前只能對國外的舊城改造來進行研究分析,特別是哪些大的舊城改造的案例來尋找可借鑒經驗。
案例介紹(1)
東京六本木的舊城改造
位于東京都會區的六本木六丁目地區的六本木新城舊城改造。多年以來,這個地區以街道的狹窄,建筑物舊且密度高而著稱,連消防車想要通過都是很困難的。為了讓這個地區民眾的便利和提升政府的政績,于是對六本木新城進行舊城改造,以凸顯其藝術文化和景觀特色的一面為發展核心。
六本木新城舊城成功改造后將會集辦公大樓為中心,同時具備以居住、工作、游玩、學習等多功能及設施為一體,將成為一個大型的綜合性大都會,同時能提供新城對都市生活的不同需求。六本木新城舊城改造會將藝術文化和開放式空間設計的結合,從而使城市空間打造得更具人文氣息,為能更好地服務當地居民的同時,還將集都市生活、辦公休閑、購物空間環境于一體,給別的城市改造帶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
經驗總結及借鑒
日本六本木新城舊城的改造,對廣州城中村改造特色景觀設計也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首先日本和中國都是亞洲的國家,在文化傳統上有很多相似共通的地方,具體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挑戰傳統城市模式,讓城市“立”起來——垂直花園城市,讓繁忙都市迷失的人文文化重現;
二、對城市生活中的一些功能性設施和特色景觀之間進行了有機整合,讓城市煥發新機。
目前的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很多涉及的面積都比較大,不只是單純地改造居民的居住區,還要結合所在區域的周邊環境進行分析研究。城中村也會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景觀,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對自然的生態環境進行相應的保護,結合自然的設計也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國內相關案例及經驗借鑒
在我國對城中村改造已開展了很多年,不過很多地做法都是鏟平重建,而目前城中村改造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經濟、社會、建筑等方面問題,只有少數人關注城中村改造的景觀優化設計問題。所以只能研究分析國內比較成功的老城區改造案例,從具體的實例中獲取經驗與借鑒。
案例介紹(2)
杭州清河坊片區的改造
清河坊片區位于杭城南部景區吳山腳下,清河坊片區的改造通過保護、改善、整治、保留、拆除、重建的方式,還原古街區原貌。對街區進行重點規劃建設三大特色區塊,分別為“河坊古跡區、吳山休閑區、南宋御街區”。河坊古跡區:修復河坊街,遵循“修舊如舊,保護古跡”的做法,對河坊街進行保護性地開發和修復。建筑風格和歷史文化古跡以盡可能地復原性保護,充分挖掘清河坊的商業歷史文脈,保護當地的商業特色,傳承百年老字號。吳山休閑區:通過對吳山天風、城隍閣、清河坊歷史街區、廣場、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等進行有機結合和規劃,以集人文藝術、休閑娛樂、文化商旅等于一體的特色區。南宋御街區:是南宋都城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在中山路地區,這里有大量遺存的坊巷,其中保存比較完整的歷史街道主要集中在中山中路和清河坊一片,商業以老字號商鋪、傳統食品、民間工藝品、茶樓、酒店為主,定位為時尚購物步行街,形成了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商貿旅游區。
經驗總結及借鑒
一、對歷史文化進行修復保護,建筑盡可能地復原性、還原古街區;
二、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與傳統風格差異不大的,則保留不變。
在考慮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部分與保留區之間的關系時,也要把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與原有歷史文化區等方面的協調。
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中,由于地理環境的不同,村莊的精神和文化氣質等各方面都會有差異,所以在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中,要通過實地調研和根據地方歷史文化傳統進行設計。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過程中的,要通過實地調研,設計背景進行調查后再做改造優化方案。
6.1 通過對建筑景觀、建筑空間實體及各類配套設施的優化,營造整體協調的城市面貌。在景觀設計中通過對建筑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各種設施進行有機整合,讓城中村更好地融入到新的城市發展中。城中村經過長期文化的沉淀,這些都是村民的精神寄托,從城中村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歷程中進行設計構思,讓城中村的歷史文化能夠一直傳承。
6.2 對整體建筑進行整體風格的統一,以建筑分布、外飾面、材料等方面進行風格統一。對于城中村中的有歷史文化和紀念價值的建筑物可以進行修復整理,使整體風格的統一。在城中村中這些的并非都是文物,有些也許只是能讓村民更有親切感,使村民在一定程度有精神上的歸屬。
6.3 在景觀設計中運用鄉土的自然材料,將這些熟悉的材料再融入新的生活地,讓村民們對新的環境更加有歸屬感和認同感。鄉土景觀元素的直接運用。將村民熟悉的鄉土器物經過簡單的藝術加工,不用多余的裝飾處理,直接加以利用。設計過程中將這些標志物再融入新的生活地,讓村民們可以和新的生活地有了直接的對話,而不會感到陌生,使村民對改造后的生活環境增加歸屬感和認同感。
6.4 正確認識城中村的現狀和潛力;以人為本,滿足需要;在景觀改造中留出一定修改空間,確保城中村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體現了人類對目前社會發展現狀產生了懷疑和對未來的迷茫。隨著生存空間的日益惡化,人們慢慢體會到以前的那種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只有可持續發展才能讓生活環境與人類發展進步不沖突。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各方面資源協調發展,為人類社會創造優美舒適地生活空間。
6.5 城中村景觀的參與式設計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的大環境,以達到和諧穩定發展。在城中村景觀優化設計中,應該讓城中村的居民參與到設計中來,讓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與藝術設計相結合,使改造后的城中村景觀更好地融入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以達到和諧發展。參與式設計作為一種方法的同時,也是一種開放協同的設計過程,集大眾的智慧來解決設計中的問題,讓參與式設計與城中村景觀優化設計之間的關系,能夠被大眾所廣泛關注。
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問題,是目前城鄉一體化高速發展進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城中村改造不應該是是簡單地完全鏟平、原地重建的改造模式,城中村改造特色景觀設計,勢必會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點。
城中村改造是為了對城市面貌的改變和對城市形象的提升,而對城中村進行景觀優化設計會對城市的整體面貌發生改變。對城中村進行景觀優化設計,可以為給他們創造更加優美舒適的生活空間,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本項目通過對文獻資料綜合查找,國內外相關問題的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總結了城中村改造景觀優化設計的策略與方法。希望能對城中村改造中的村莊歷史遺留問題、居民生活習慣、以及地方景觀特色有一個借鑒的作用。
[1]陳寧,周炳中.城市化進程下的舊城改造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經濟論壇,2007
[2]彭璞.古樸與現代的相得益彰——上海新天地的環境設計初探.城市,2005
[3]鄧彥.城中村改造特色景觀設計研究.武漢理工大學,2009
[4]劉賀.鄭州市城中村改造中景觀設計方法探討.河南農業大學,2011
[5]徐婷.城中村改造的景觀設計研究.《現代裝飾理論》,2015
[6]姚欣.“城中村改造”景觀設計研究.《廈門大學》,2014
[7]張松.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憲章與國內法規選編.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8]單霽翔.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9]張智華.淺談城中村綠化景觀營造.《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
[10]廖朦.景觀都市主義在城中村景觀更新中的應用研究.四川農業大學,2015
[11]郭倚銘.城中村改造經驗探討——機遇城中村改造有關問題的思考.《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