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魏萌
在已經過去的2017年,“轉型”無疑是農資行業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面對化肥產能過剩,成本壓力不斷抬升,市場競爭持續升級等現實,國內農資企業紛紛在艱難中探索轉型升級之路,成為供給側改革的“弄潮兒”。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積極總結經驗,并率先完成新的戰略布局,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開局。
2017年,心連心在復合肥和差異化尿素銷售方面取得了較快增長。心連心總經理助理賈新潮介紹說,公司前三個季度復合肥銷量突破100萬噸,其中1月-8月銷量同比增長26.8%;差異化尿素銷量近50萬噸,同比增長23.8%。在近兩倍的利潤增長中,差異化產品占比達35%。
在大多數農資企業銷量下滑的不利行情下,心連心卻連續多年實現逆勢增長。對此,賈新潮解釋說,上述成績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心連心的戰略定力,在農資行業集體轉型浪潮中,心連心沒有迷失方向,始終堅持以肥料為核心的戰略不動搖;其次,公司這幾年在成本控制、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基地布局等方面形成了較為突出的行業競爭力。尤其在營銷方面,心連心在2017年初便提出營銷升級、搶占先機的思路,并在隨后的執行過程中持續強化“保姆式營銷方案”,為經銷商定制“常態化促銷”戰術策略,密集開展三級會議、示范觀摩會、誠信企業文化之旅等一系列推廣活動,幫助經銷商和零售商提前啟動終端市場。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肥料產業的支撐。在此過程中,農資企業要由單純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技術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這既是化肥供給側改革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企業在優勝劣汰中完成進化升級的必由之路。對此,心連心黨委副書記尚德偉表示,近年來,心連心從規模、管理、技術、產品和營銷等全方位轉型升級,精益求精,逐步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肥料品質,合理增加適銷對路的差異化產品產能,使產品與服務滿足環境和資源循環利用的要求,對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也提升了企業自身競爭力。
面對變化莫測的行業環境,心連心由單純的低成本戰略向“低成本+差異化”戰略轉型升級。在企業整體運營上,重心由生產轉移到市場上,發揮營銷的引領作用,在保持低成本優勢的基礎上,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專業化服務水平,通過差異化服務,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尚德偉表示,公司大膽決策,謹慎實施,在近4年多時間里連續投資60億元,在河南新鄉和新疆建設潔凈煤氣化技術生產線,兩套系統生產成本比傳統工藝低18%左右。在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心連心對農化服務也十分重視。據了解,目前心連心配備了數百輛農化服務車,成立了自己的農化中心,建成了100余家配肥服務中心,在主要區域每個市場都配套相應農化服務人員,為農民和種植大戶提供全面定制化服務。
從2010年到2017年,心連心已完成河南新鄉、新疆瑪納斯、南疆庫車、吉林長春、江西九江等5大生產基地戰略布局,逐步推動產能向資源地、市場地發展,實現規模、技術同步升級。據尚德偉介紹,九江是江西省唯一通江達海的沿江港口城市,九江基地區位優勢顯著、資源豐富,為心連心未來發展提供了一系列有利條件。由于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九江基地具備環保標準高、運行成本低的優勢,能夠為江西及周邊省份農業增產增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在區域市場發展規劃方面,心連心科學謀篇擘畫全局,以新戰略應對新變化。針對東北區域市場,心連心吉林公司總經理劉剛表示,心連心推出四大新舉措,在產品規劃方面,公司依托強大研發實力和長春生產基地,發揮控失肥優勢、突出腐植酸產品差異化,推出適合東北地域的高效產品;在渠道建設方面,聯合渠道商大力建設配肥站和準萬噸縣,增加經銷商利潤空間和產品競爭力,同時多品牌運作策略也為應對不利的市場環境提供了較強的渠道支撐;在服務方面,公司團隊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加強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田建設,并針對各地不同情況,整合當地專家資源,優化施肥方案;在品牌方面,加大樣板市場投入和建設,并針對各地情況策劃了“高產王”、“黃金玉米節”、“稻香千里”等能夠有效提高終端活躍度的市場活動。
南方經濟作物容量大,對產品品質、效果要求也更高。尚德偉介紹說,心連心早在2012年就率先在行業內提出“中國高效肥”的品牌定位,與中科院、農科院等科研院校戰略合作,共同研發推廣了水觸膜控失肥、黑力旺腐植酸、珍維多高塔硝硫基、水溶肥等系列高效產品,以差異化產品贏得了市場廣泛認可。2018年,心連心將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以“減肥、增效、提質”為核心,重點打造腐植酸系列產品的行業競爭優勢,豐富腐植酸產品系列,引領行業發展。另外,心連心也將加快水溶肥、液體肥、微生物肥以及經濟作物專用肥的研發和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