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今天看到一篇報道,說近期不少非農領域的高校紛紛發力農學,其間列舉了中山大學成立農學院、北京大學成立農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現代農業科學學院、鄭州大學成立農學院。這些學校成立農學院,背后都有著深厚的淵源,但是集中成立這個多少年大家都不愿提的農學院,只能說明國家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增加了,社會對學農畢業生的需求增加了。只是不知道,這些知名學院培養出來的農學畢業生能夠扎根農村的有多少?能夠從事農業的有幾個?
記得幾年前某市農技推廣部門領導發牢騷,說他們農業推廣后續乏人。每年上百所農業院校培養出幾十萬學農背景的研究生、本科、大專、中專生,為什么農業技術部門還是缺人?是用人單位不要?還是畢業生不去?據了解,很多農業技術服務站新進的年輕人,專業背景有的是學教育的,有的是學財務的,還有學汽車制造的。這些知名大學能夠急國家之所急,想社會之所想,適時成立學院,培養農業專業學生,是順應時代發展。如何讓更多學農的學生,或者喜歡農業的畢業生走進農村,融入農業,那才是真的培養了社會需要的人才。
目前,我們有國家級別的農業大學,各省也有自己的農業大學。在前幾年,面臨畢業生找工作困難的現實,農業大學紛紛推出社會上熱門專業,有的農業大學涉農專業比例都不到一半了。隨著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確定,非農大學開始開設農業專業,真不知道效果如何?
中國農業大學近年來一直在培養人才模式上創新,讓學生入駐到農村,放在“三農”的最前沿打造,畢業后的學生愿意留在農業的也還不多。有時候,朋友們說笑話,未來農業的現代化,還將有一批有志于“三農”事業的“知青”才可以實現。
眼下我國農業發展急需合適的專業人才,通過成立學院,設置專業固然能夠培養一批,關鍵是他們對知名大學感興趣還是對農業感興趣,畢業后是不是愿意投身農業中來?再看很多農業公司創立者們,都是懷著對農業一種情懷,對“三農”的熱愛,堅持在農業行業中,致力于農業變革事業。如果統計擴招以后的農學畢業生,估計全國學農背景的人才應該有幾千萬,能把他們吸引回來,他們有專業背景,有社會經驗,將對未來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是有幫助的。
其實,國家一直不缺學農的人才,缺的是一種學農人才從事農業事業的平臺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