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建中
作者信息:安吉縣農機監督管理所,313300,浙江安吉
對于廣大農機消費者而言,最頭疼的事情莫過于農機出現問題后的維權過程。由于存在取證難、鑒定難、溝通不暢、投訴無門等諸多問題,消費者在遇到農機出現質量問題時總是感到難以應對。其實,我國法律目前已經對農機質量的相關問題出臺了 “三包”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第126號令頒布了新的《農業機械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新 《農業機械三包規定》),已于2010年6月1日起實行。根據農機三包規定,明確了農業機械產品生產者、銷售者、修理者的修理、更換、退貨(以下簡稱為三包)責任。當遇到扯皮、不認賬的情況發生時,消費者可以有多種途徑來獲得自己的權益。
(1)生產者應當建立農機產品出廠記錄制度,嚴格執行出廠檢驗制度,未經檢驗合格的農機產品,不得銷售。
依法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或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農機產品,應當獲得生產許可證證書或認證證書并施加生產許可證標志或認證標志。
(2)農機產品應當具有產品合格證、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三包”憑證等隨機文件:
——產品使用說明書應當按照農業機械使用說明書編寫規則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規定的要求編寫,并應列出該機中易損件的名稱、規格、型號;產品所具有的使用性能、安全性能,未列入國家標準的,其適用范圍、技術性能指標、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安全操作要求、警示標志或說明應當在使用說明書中明確;
——有關工具、附件、備件等隨附物品的清單;
——農機產品三包憑證應當包括以下內容:產品品牌、型號規格、生產日期、購買日期、產品編號,生產者的名稱、聯系地址和電話,已經指定銷售者、修理者的,應當注明名稱、聯系地址、電話、三包項目、三包有效期、銷售記錄、修理記錄和按照《農業機械三包規定》第二十四條規定應當明示的內容等相關信息;銷售記錄應當包括銷售者、銷售地點、銷售日期和購機發票號碼等項目;修理記錄應當包括送修時間、交貨時間、送修故障、修理情況、換退貨證明等項目。
(3)生產者應當在銷售區域范圍內建立農機產品的維修網點,與修理者簽訂代理修理合同,依法約定農機產品三包責任等有關事項。
(4)生產者應當保證農機產品停產后5年內繼續提供零部件。
(5)生產者應當妥善處理農機用戶的投訴、查詢,提供服務,并在農忙季節及時處理各種農機產品三包問題。
(1)銷售者應當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嚴格審驗生產者的經營資格,仔細驗明農機產品合格證明、產品標識、產品使用說明書和三包憑證。對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農機產品,應當驗明生產許可證證書和生產許可證標志、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
(2)銷售者銷售農機產品時,應當建立銷售記錄制度,并按照農機產品使用說明書告知以下內容:
——農機產品的用途、適用范圍、性能等;
——農機產品主機與機具間的正確配置;
——農機產品已行駛的里程或已工作時間及使用的狀況。
素養考查分析:這是一道數學應用題,綜合考查了組合學、概率論、導函數、函數的單調性、函數的最值、數學期望等基本知識,以及運用組合公式、求函數的導函數,判斷函數單調性、計算數學期望等基本技能.
(3)銷售者交付農機產品時,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當面交驗、試機;
——交付隨附的工具、附件、備件;
——提供財政稅務部門統一監制的購機發票、三包憑證、中文產品使用說明書及其他隨附文件;
——明示農機產品三包有效期和三包方式;
——提供由生產者或銷售者授權或委托的修理者的名稱、聯系地址和電話;
——在三包憑證上填寫銷售者有關信息;
——進行必要的操作、維護和安全注意事項的培訓。
(4)銷售者可以同修理者簽訂代理修理合同,在合同中約定三包有效期內的修理責任及在農忙季節及時排除各種農機產品故障的措施。
(5)銷售者應當妥善處理農機產品質量問題的咨詢、查詢和投訴。
(1)修理者應當與生產者或銷售者訂立代理修理合同,按照合同的約定,保證修理費用和維修零部件用于三包有效期內的修理。代理修理合同應當約定生產者或銷售者提供的維修技術資料、技術培訓、維修零部件、維修費、運輸費等。
(2)修理者應當承擔三包期內的屬于《農業機械三包規定》范圍內的免費修理業務,按照合同接受生產者、銷售者的監督檢查。
(3)修理者應當嚴格執行零部件的進貨檢查驗收制度,不得使用質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認真做好維修記錄,記錄修理前的故障和修理后的產品質量狀況。
(4)修理者應當完整、真實、清晰地填寫修理記錄。修理記錄內容應當包括送修時間、送修故障、檢查結果、故障原因分析、維護和修理項目、材料費和工時費,以及運輸費、農機用戶簽名等;有行駛里程的,應當注明。
(5)修理者應當向農機用戶當面交驗修理后的農機產品及修理記錄,試機運行正常后交付其使用,并保證在維修質量保證期內正常使用。
(6)修理者應當保持常用維修零部件的合理儲備,確保維修工作的正常進行,避免因缺少維修零部件而延誤維修時間。農忙季節應當有及時排除農機產品故障的能力和措施。
(7)修理者應當積極開展上門修理和電話咨詢服務,妥善處理農機用戶關于修理的查詢和修理質量的投訴。
出現農機質量問題時,與經銷商協商解決是最為直接和常用的方式。根據農機三包規定,在包修有效期內農機存在質量問題的,在與廠家和經銷商協商時,可以事先收集一些證據,清楚地闡述農機不能正常使用的原因,并互相聽取意見和想法。協商的好處就在于其無需花費高昂的律師費、專家費或檢測費等額外費用,也省去了在行政機關或法院之間的來回奔波。因此,推薦爭議雙方優先通過協商方式來解決問題。
協商未果遇到扯皮時可通過以下四種途徑來解決:
當消費者與農機廠家或經銷商發生難以解決的爭議時,可依據《農業機械三包規定》,向各省市縣的消協、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請求出面調解。可以撥打當地的消費者投訴電話12315來咨詢具體實施程序。
如果調解失敗,就有必要考慮申訴程序。消費者可以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質量技術監督局)或工商、農機行政部門進行申訴。相關部門對于申訴案件將依據相關農機產品質量申訴處理有關規定執行。可以撥打當地的12365質檢投訴電話咨詢具體情況。
當爭議雙方不愿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無法達成一致的,可以根據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相對而言,仲裁和訴訟判決對當事方具有強制約束力,雙方必須遵守,這也是解決雙方爭議的最終手段。不過,仲裁與訴訟程序牽扯到諸多復雜的過程,而且會消耗較多的時間與精力。
對于農機質量問題,還可以向媒體尋求幫助,借助輿論傳播的力量來達到解決爭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