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責任”落實】2017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層層壓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對各地各部門黨委(黨組)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開展檢查考核、進行綜合評價。深化專責監督工作,在省、市紀委內部搭建案例綜合分析中心,深入剖析重點領域典型案件,分析案發根源,向3個省直機關和4個縣黨委(黨組)提出監督意見,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形成專責監督閉環。建立履責記實信息平臺,運用“執紀監督+互聯網”模式,做到實時記實、全程留痕。認真貫徹問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嚴格實行“一案雙查”。全省有373個黨組織、1853名領導干部因落實“兩個責任”不力被問責。
【“四風”糾正】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具體問題線索和“四風”問題新動向,嚴查違規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購買贈送節禮等違紀違規問題。全省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170起、處理3465人、黨紀政紀處分2525人,“四風”問題存量不斷減少,增量明顯遏制。在全省開展違規吃請和公款吃喝問題專項整治“回頭看”。深入推進公款購買消費高檔白酒專項整治行動。持續加大通報曝光力度,省紀委共通報曝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14批、45起,持續釋放執紀必嚴、違紀必究的信號。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切實強化黨章黨規黨紀和廉潔從政教育。充分發揮反面教材作用,召開全省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以案明紀,警鐘長鳴。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反映的一般性問題及時談話提醒、約談函詢,全省紀檢監察機關談話函詢18701件次、增長75.9%。全省共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55402人,其中運用第一、第二種形態占90.4%。把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作為重點工作目標,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28343件,增長16.6%。加強對信訪舉報工作全程明責、動態管控,探索構建信訪舉報閉環管理機制。深入開展國際追逃追贓工作,統籌推進“天網2017”行動,涉及江蘇的7名“百名紅通”已追回4名,共追回贓款13.7億元。
【重點領域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年內,對扶貧等領域問題反映比較集中的3個縣(市、區)進行重點督辦,篩選情況典型、問題突出、久拖不決的線索,開展直接查辦、約談交辦、發函督辦。省紀委督辦查處5批次41件問題線索。在全省推動建設以資金管理為核心、以扶貧對象和扶貧項目實名制為基礎、以“制度化+信息化+公開化”為路徑的“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努力從根本上杜絕扶貧領域弄虛作假、截留挪用等問題發生。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機制建設,推動有關職能部門深化全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資源交易事項應進必進、全部入場規范交易。規范農村財務監管,有效推動“村務卡”實施,推廣村務經費預算管理,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村級財務第三方機構代理,提升農村集體財務監管水平。加大環保領域違紀問題查處問責力度,對中央環保督察組移交問題共問責處理137人。推動解決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相關主管部門認真落實行業監管職責,制定完善制度措施。
【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研究起草全省深化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列出試點工作時間表和路線圖。協調推進編制劃轉、機構設置、干部轉隸相關工作,嚴把人員政治關、思想關、廉潔關,認真做好轉隸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學設置省紀委省監委機關內設機構,力量配備向監督執紀一線傾斜。制定《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組建及內設機構設置指導意見》,確保機構、職數、編制“三個不增加”。建立省紀委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點制度,完善督導推進工作機制,為省、市、縣三級監委組建到位提供有力保障。
【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堅持深化“三轉”不動搖,研究出臺縣鄉紀委進一步深化“三轉”的意見,清理規范基層紀委書記兼職和分工,鞏固“三轉”成果。制定《省紀委派駐機構工作規定(試行)》,扎實推動派駐監督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省屬國有企業和高校紀委書記、副書記管理的若干意見》,確保國有企業和高校紀委書記一心一意干紀檢工作。強化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全面推開執紀監督和執紀審查部門分設試點,構建貫徹落實中央紀委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的“1+N”制度體系,初步形成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開展全省紀檢監察系統自身建設專項行動,堅持問題導向,扎實推進12項加強自身建設的重點措施,切實強化各級紀委管班子帶隊伍的意識。堅持“標準高于一般干部、體現紀檢干部特色”的定位,制定并嚴格執行江蘇紀檢監察干部“六條禁令”。對違紀違法紀檢監察干部有案必查、決不護短, 全省紀檢監察干部違紀案件的增量得到遏制。
(省紀委)
【巡視巡察工作】2017年,江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堅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視,全年組織開展三輪巡視,共巡視74個地區和單位黨組織。其中,常規巡視28個縣(市、區),分別是泰州市姜堰區,淮安市淮安區、清江浦區,儀征市,沭陽縣,如東縣,鹽城市大豐區,阜寧縣,東??h,灌云縣,南京市溧水區、棲霞區、高淳區,新沂市,豐縣,睢寧縣,常州市武進區、新北區,溧陽市,鎮江市丹徒區,揚中市,丹陽市,蘇州市吳中區,張家港市、常熟市,無錫市惠山區、錫山區、新吳區;常規巡視9個省級機關部門,分別是省環保廳黨組,省民政廳黨組,省科學技術廳黨組、省商務廳黨組、省交通運輸廳黨組,省農業委員會黨組、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省國土資源廳黨組,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常規巡視16個省屬高校,分別是南京林業大學黨委、南京審計大學黨委、南京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南京醫科大學黨委、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黨委,南京師范大學黨委、南京財經大學黨委、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淮陰師范學院黨委,蘇州大學黨委、蘇州科技大學黨委、常熟理工學院黨委,江蘇大學黨委、江蘇科技大學黨委、揚州大學黨委;常規巡視9個省屬企業黨組織分別是: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紫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省信用再擔保有限公司黨委,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水源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有限公司黨委,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巡視“回頭看”10個黨組織,分別是泰州市海陵區,揚州市江都區,宿遷市宿城區,海門市,省海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黨委,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淮陰工學院黨委,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機動式”巡視2個黨組織分別是:省國信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省蘇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共發現突出問題3579個,移交問題線索868件,提交專題報告62個。
年內,實現對全省829個鄉鎮巡察全覆蓋,通過巡察發現并推動解決基層突出問題14668個,移交問題線索6943個,立案審查1347人、黨政紀處分1125人、移送司法機關50人。探索推進省直單位巡察工作,共巡察292個基層黨組織,發現問題2438個,移交線索186件,推動問責173人。推動巡察工作向村(居)延伸,共巡察2731個村(社區),發現突出問題6600個,問題線索2390條,給予黨政紀處分869人,移送司法機關35人。全省初步構建起巡視巡察組織領導、對象覆蓋、監督重點、方法創新、成果運用和信息化建設、隊伍建設“5+2”聯動機制,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