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組織概況】至年底,全省有省、市、縣、鄉四級婦聯干部2673名;鄉鎮、街道婦聯1287個,組建率達100%;村(社區)婦聯20501個;省、市、縣黨政部門、事業單位婦委會3904個;省、市、縣婦聯團體會員1788個;“兩新”組織中的婦女組織9124個,城鄉社區其他各類婦女組織16744個。村(社區)全面完成“會改聯”工作,新增村(社區)婦聯兼職副主席23544人,執委148615人。
【婦聯改革】推進村(社區)婦代會改建婦聯工作和鄉鎮婦聯區域化建設工作,至年底,全省20501個村(社區)婦代會改建婦聯工作全面完成;1243個鄉鎮街道的婦聯組建率達100%。推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高校新建改建婦聯工作,探索在商務樓宇、專業市場、農村經濟合作社等婦女集中地靈活創建婦女組織。探索婦聯組織社會化運行機制,全省各地廣泛吸引各類婦女骨干加入婦聯隊伍,參與婦女兒童工作,解決基層婦聯工作力量薄弱的“倒金字塔”問題,形成婦聯工作群眾化、社會化、開放化的新格局。加強婦聯工作網絡平臺建設和隊伍建設。全省各級婦聯通官方微信、微博和網站163個,初步形成以省婦聯“兩微一網”新媒體為龍頭,13個設區市新媒體矩陣為支撐,各級婦聯網絡新媒體集群為基礎的網上工作新格局。不斷擴大婦聯網絡及新媒體平臺的覆蓋面,入駐的《今日頭條》客戶端“江蘇女性”專欄閱讀量超100萬,省婦聯微博粉絲超過30萬、企鵝號閱讀量超過50萬。加強網上工作隊伍建設,層層建立網絡及新媒體工作智庫,發展網評員1053名、網宣員1.5萬名,常態化開展婦女兒童網情監測,每月按時發布《江蘇婦兒網情參考》。至年底,監測全國與江蘇婦兒相關信息60多萬條,發布《江蘇婦兒網情參考》26期。創新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家規家訓、三八紅旗手、巾幗文明崗等網絡推選活動,使婦聯傳統品牌煥發新的生機。建立直接聯系婦女群眾機制,建立婦聯機關干部到居住地社區婦聯報到制度,每2個月安排1周時間到基層婦聯和“婦女兒童之家”開展工作。開展“大走訪大服務”活動,縣級以上婦聯已建立基層聯系點2190個,走訪家庭10.86萬戶、走訪企業3861家,發現梳理問題3458個、幫助解決2870個。
【城鄉婦女創業就業】婦女技能培訓 發揮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培訓專項資金的引領作用,層層分解落實培訓任務,整合資金、項目、師資等力量,注重地區差異,面向留守流動婦女、單身貧困母親、陪讀媽媽、女大學生等不同群體,指導扶持蘇南、蘇中、蘇北三地因地制宜、分門別類組織培訓。開展省級示范專題培訓,聯合義烏工商學院舉辦電子商務、來料加工女經紀人業務培訓及商務對接洽談活動,承接全國巧手致富巾幗手工藝骨干培訓班,為女企業家定制南京大學商學院專題培訓項目,幫助婦女開拓創新思維,提素增能。2017年,全省開展創業就業培訓班1500多期、培訓8.7萬人次,來料加工女經紀人培訓班138期、培訓6700多人,家政服務培訓班718期、培訓4.3萬人次。
婦女創業創新扶持 落實婦女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協調爭取政策突破,創新開發各種類型金融產品,助力婦女創業創新。2017年,發放城鄉婦女創業擔保貸款12.09億元,扶持10801名婦女創業發展。引導婦女發展電子商務,建成縣級以上巾幗電商服務站點687個,培樹科技致富女能手1898人。以“創夢她時代,激揚她風采”為主題,舉辦全省巾幗創業創新大賽,首創網絡直播形式,訪問量達29.5萬人,全省有1546個項目3300多人參賽,帶動38062名婦女就業。組織開展建檔立卡低收入婦女生產生活狀況調研,建立低收入婦女動態數據庫,從技能培訓、產業帶動、資金幫扶、健康救助、志愿結對等5個方面開展精準扶貧,扶持創新實踐項目、精準脫貧項目43個,扶持資金341萬元。
婦女發展載體 打造示范基地帶動創業就業,2017年,全省新建各類省級巾幗示范基地434個,發放扶持資金560萬元。創辦婦女創新創業服務基地、巾幗創客空間等服務平臺,以創新創優、線上線下、孵化引領相結合的方式,助力婦女創業創新。蘇南、蘇北、蘇中三大手工產業展洽中心發揮區域集聚效應,開展交流展示、創意設計、網上交易,輻射帶動周邊手工產業的互動發展,至年底,全省有來料加工女經紀人15276人、加工點7112個,新增從業人員40282人。服務女企業家,通過組織 “青洽會”、海峽兩岸“農展會”、“一帶一路寧夏行”、中德文化貿易交流等活動,搭建協作交流平臺。
【婦女權益維護】2017年,省婦聯將修訂《江蘇省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作為首要源頭工作,深入調研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形成《實施辦法(草案)》和配套說明材料,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人大常委會一審通過。持續推進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江蘇模式”探索研究,聯合有關部門出臺《江蘇省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工作指導意見》,將性別平等評估審查前置到法規政策的起草階段。出版《江蘇省法規政策性別平等評估機制的探索與實踐》一書,擴大“江蘇模式”的影響力。年內,省婦聯在全國率先提出制定“法律進家庭”工作指導大綱,并推動寫入全省“七五”普法規劃和“七五”普法決議,聯合省有關部門舉行啟動儀式。各地婦聯拓展宣傳模式、提升宣傳效果、打造宣傳品牌,結合“11·25”反暴力日、“12·4”憲法日等重要節點,面向社區和家庭開展“以案說法”“愛TA護家”等法治宣傳服務,提升家庭成員法律素養和依法維權能力。發布婚姻家庭十大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并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聲畫文一體的多維度宣傳。全年全省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4393場次,發放宣傳資料近60萬份,參與群眾68.8萬人次。
【平安家庭創建】2017年,省婦聯強化考評管理,下發年度“平安家庭”創建活動考評辦法,圍繞創建工作的4大類20個指標,因地制宜創造性開展工作。樹立婚姻家庭命案可防可控意識,聯合有關部門在全省拉網式開展婚姻家庭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累計排查婚姻家庭糾紛4560起,其中可能引發“民轉刑、刑轉命”的153件,提供綜合維權服務461次,80%的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針對服刑、吸毒等特殊人員,組織志愿者到監獄、戒毒所、看守所開展送法律、送技能、送崗位、送溫暖等形式多樣的主題幫教活動。全年全省開展各類幫教活動516次,幫教7386人次。開展“防艾滋病、防毒品、防邪教”宣傳1097場次,受眾達14.8萬人次。
【婦女訴求表達渠道建設】注重發揮“12338”維權熱線、婦女兒童權益維護中心、婦女兒童之家3大信訪維權平臺作用,整合資源做好信訪維權工作。2017年,全省接處信訪8229件,結案率93%。配合開展家事審判改革,各級婦聯建立家事調查員、調解員、心理疏導員 “三員”制度,做好訴調對接,全年全省建立調解機構1472個,6221名婦聯干部及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擔任調解員。
【婦女宣傳教育】主題宣傳教育 2017年,全省聯動開展“巾幗心向黨”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分階段推出“爭做巾幗好網民”“五年發展·點滴印記”作品征集、“砥礪奮進的五年·婦女兒童事業回眸”“看江蘇婦女兒童發展”環省行等活動,線上線下吸引1000多萬婦女參與。十九大召開以后,全省啟動“十百千巾幗大宣講”活動,十九大女代表、各級婦聯主席、執委和巾幗志愿團隊深入基層,走進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3848場,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近250萬。組織全省婦聯新媒體矩陣開展“巾幗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系列宣傳活動,各類網絡平臺相關稿件和視頻閱讀量達65.7萬。開展千名優秀婦女進社區、進企業、進高校“三進”主題宣教活動,借助媒體宣傳婦女發展和婦女工作的成果,全年在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推出各類報道600多篇,配發圖片300多張。
重大典型培養選樹 創新培樹典型渠道,探索社會化申評模式,2017年,面向社會首次公開征集“三八紅旗手”和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典型,開展候選人網絡投票,公眾投票超過290多萬人次,15個個人和集體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和“紅旗集體”稱號。推出“三八紅旗手故事匯”“巾幗文明崗典型事跡展播”等宣傳活動,提升婦女先進典型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省婦聯與省委宣傳部聯合發布江蘇“最美巾幗人物”,通過事跡展示、大會表彰、典型演講等形式,集中宣傳優秀女性的風采。
【家庭文明建設】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2017年,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吸引230多萬群眾參與,涌現出各級最美家庭38766戶,其中,103戶家庭被評為江蘇“最美家庭”,35戶家庭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開展“江蘇最美家規家訓”征集活動,宣傳歷史名人、公眾人物、“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的優秀家規家訓,社會各界訪家規、學家規、立家規,100萬戶家庭參與征集評比。35萬戶家庭參與“愛心儲蓄罐,傳承好家風”公益項目,號召每個愛心家庭每天節約1元錢,養成慈善好習慣,為困境兒童送溫暖,募集資金1000余萬元。
“書香家庭”創建 2017年,開展“書香飄萬家”親子閱讀活動,聯合省全民閱讀辦評選43戶江蘇省“書香家庭”。建立“小蜜蜂”“小桔燈”“向日葵媽媽群”等親子閱讀體驗基地,通過典型宣傳、好書推薦、相伴共讀、讀書分享、好書漂流、名師閱讀指導、開辦親子閱讀夏令營等活動,引導廣大家庭培育閱讀風尚。開展“家書抵萬金”——現代家書家信征集活動,運用各類媒體平臺刊登、播放家書15435封,9萬多人次參與閱讀家書、家書分享等活動。
家庭教育 2017年,成立家庭教育立法專家小組、調研小組和“智匯團”,推動省人大將家庭教育立法納入2018年立法計劃。推動實施家庭教育“十三五”規劃,創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形成“黨政重視、婦聯教育牽頭、多部門合作,社會各界參與”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開展“科學家教進萬家”“親子大講堂”等家庭教育公益講座活動,組織專家送教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普及科學教育理念,全年開展活動3909場,受益家長達45.9萬人。
【兒童健康成長服務】弱勢兒童關愛 開展困境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完善104511名留守、流動等困境兒童信息,為精準幫扶提供依據。開展國家“十三五”165項重大工程項目“關愛兒童健康發展”的自查。開展“和你在一起”“溫暖多一度”環省行等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通過捐建留守兒童工作站,開展與愛心媽媽結對、捐贈體育器材、實現“微心愿”等活動,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親情關愛。指導各地開辦留守兒童“四點半”課堂、足球隊、合唱團、手工坊、書畫社等,豐富兒童生活,陶治兒童情操。加強兒童慈善幫扶,省兒基會募集善款和物資5705.37萬元,推進“春蕾圓夢工程”“關愛貧困孤兒”“音樂種子春蕾助學行動”“120危急孩子的重生希望”等32個服務困境未成年人項目。2017年,全省創辦春蕾小學2所、春蕾班283個,建立“愛心圖書館(室)”160個、兒童快樂家園33個,資助10個省份困境兒童33萬多人次。
兒童安全保護 關注兒童“家庭監護”狀況,對困境兒童進行風險評估,建立由社區主任、社工、片區志愿者、信息員組成的四級兒童保護網。推進教育部門將兒童安全保護課程列入中、小學教學計劃和教師培訓計劃。聯合公安、司法部門開展女童保護知識、司法援助進社區、進企業、進婦兒中心等活動,形成兒童自護與家庭、學校、社會三重保護的合力。省婦聯與省民政廳聯合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先后對徐州、宿遷等地開展工作督查,整合社會力量,構建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新格局。承接國際合作項目“兒童權利倡導和兒童保護”和“預防和控制兒童傷害”,在全省8個設區市設立9個項目點。
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 “文明禮儀進家庭”“愛心儲蓄罐,傳承好家風”“創建最美家庭工作室”“讓勤廉之花在家庭中盛開”等4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家庭案例被評為“全國婦聯優秀工作案例”。注重家庭美德教育,利用“六·一”節點,舉辦“美德潤我家、快樂共成長”主題活動,影響更多的家庭參與“好家風”建設。開展文明禮儀進萬家活動,發動志愿者走進社區宣傳文明禮儀,通過道德講堂、社區文明評議會等平臺常態化開展文明禮儀宣講活動。
【女性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至年底,全省女性社會組織數6557,新增244個。加強對女性社會組織的培育,吸引凝聚6313個女性社會組織參與服務婦女兒童的工作。建立多層級、廣覆蓋的社會組織孵化機制,將女性社會組織指導服務中心向鄉鎮(街道)層級延伸,建設集孵化培育、資源鏈接、協調指導、能力建設和項目合作開發等綜合服務于一體的“草根”組織支持平臺。加強與女性社會組織的合作交流,更新女性社會組織和優秀領軍人物名錄,將女性社會組織與區域化婦聯、婦女兒童活動陣地緊密結合,引導女性社團強化“互聯網+”意識,運用網絡眾籌、P2P等線上方式解決資金和人力不足問題。設計策劃各類婦女兒童及家庭民生公共服務項目,爭取列入各級政府實事項目或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目錄,推廣采用“微創投”的形式向女性社會組織購買婦女兒童公共服務。2017年,全省婦聯系統牽頭實施社工項目1350多個,指導女性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項目1096個,婦聯系統投入資金1953.1萬元、爭取政府資金3923.9萬元、吸引社會資金2802.7萬元,全部項目總受益人數超過153.7萬人。
【“婦女兒童之家”建設】依托各類黨群服務中心、公共基礎設施和成員單位原有場館建設“婦女兒童之家”,通過爭取政府投入、募集社會資金等方式提升“婦女兒童之家”的建設水平。至年底,全省建有20501個村(社區)“婦女兒童之家”,其中省級示范“婦女兒童之家”1718個。加強與高校、社工專家、女性社團的互聯互動,通過持續開展社家結對和“百團四送進百家”等活動,整合各級各類資金及“三工”力量注入基層“婦女兒童之家”,使婦兒服務向互動式、社會化、多樣化轉變。
【巾幗志愿服務】通過“志愿江蘇”平臺注冊登記、建立巾幗志愿服務微信群、QQ群平臺開展活動等方式,組織巾幗志愿者線上互動調配,線下開展服務,至年底,在“志愿江蘇”登記的巾幗志愿者達520多萬人,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志愿服務3000余次。形成學校社區聯合、相同專業聯手、同一區域整合等不同類別的巾幗志愿服務聯盟,志愿服務更專業、資源配置更合理、服務合力更強大,已成立100個巾幗志愿服務聯盟。持續做大做強“鄰里守望·姐妹相助與愛同行”常態化工作品牌,各級婦聯組織巾幗志愿者與社區空巢老人、貧困婦女和留守流動兒童結對子,提供幫扶。全面提升巾幗志愿服務的社會化運作能力,創新設計接地氣的服務項目,依托“志愿江蘇”平臺進行項目發布,實現政府購買服務、愛心單位購買服務、“草根”自發提供服務等多元化發展道路。利用網絡開展巾幗志愿服務工作接力展、“我最喜愛的巾幗志愿服務團隊”月月評、巾幗志愿服務周周行三大主題活動,新時代“江蘇巾幗志愿者暖心故事”視頻展播,展示五年來全省巾幗志愿服務的工作和成效,凝聚13.6萬余支巾幗志愿服務團隊,滿足近300萬婦女兒童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