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2017年,江蘇遭遇貿易摩擦案件(含各類復審案件及“337”調查)120起,同比下降43.7%;涉案金額77.1億美元,增長0.4%;涉案企業5681家,增長0.3%。其中,當年新立案件(僅統計反傾銷調查、反補貼調查和保障措施調查)63起,下降38.8%;涉案金額49.9億美元,下降5.7%;涉案企業3360家,增長7.6%。江蘇遭遇的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涉及10個行業,分別是輕工業(12起,占比19.0%)、冶金工業(10起,占比15.9%)、化學工業(10起,占比15.9%)、機械工業(8起,占比12.7%)、金屬制品工業(7起,占比11.1%)、紡織工業(6起,占比9.5%)、有色金屬工業(4起,占比6.3%)、電子工業(3起,占比4.8%)、建筑材料工業(2起,占比3.2%)、造紙工業(1起,占比1.6%)。從涉案金額來看,電子工業位居首位(24.7億美元,占比49.4%);輕工業位居第二(8.3億美元,占比16.7%);金屬制品工業位居第三,(5.7億美元、占比11.4%)。江蘇遭遇來自18個國家(地區)新發的貿易救濟調查,其中發達國家 (地區)4個,分別是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和日本,啟動貿易救濟調查30起,涉案金額29.5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地區)14個,啟動貿易救濟調查33起,涉案金額20.5億美元。美國發起調查23起,案件數居各國首位,占36.5%,其中有10起為同時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涉案金額25.6億美元,占比51.2%居各國首位。印度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3起;歐盟4起;土耳其3起;澳大利亞、阿根廷、墨西哥、海合會、韓國、哥倫比亞各2起;日本、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埃及、印度尼西亞、智利各1起。
年內,全國范圍內,涉案企業參與國外對華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應訴并獲得單獨稅率的案件125起(包括作出初裁但未作出終裁的案件40起、作出終裁的案件85起),涉及27個省份及港澳地區。其中,江蘇企業參與應訴并獲得單獨稅率的案件最多,共計52起,占比41.6%。在省商務廳指導下,一批重點案件取得明顯應對成效,保護了江蘇超過14億美元的海外市場份額。如:美國卡客車輪胎“雙反”調查、新西蘭鍍鋅板卷反補貼調查、埃及托盤產品反傾銷調查均以無損害結案;美國羥基乙叉二膦酸反補貼調查、美國對華復合木地板反傾銷行政復審中江蘇部分涉案企業獲得“零稅率”;出口澳大利亞的鋁制輪胎、鍍鋅板被免除“雙反”稅;澳大利亞鋼置物架“雙反”調查、歐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反傾銷調查、印度無紡布反傾銷調查、巴基斯坦鋼鐵線材反傾銷調查、埃及扁壓軋鋼產品反傾銷調查等案件均以終止調查獲得勝訴。
【貿易救濟調查】截至2017年末,江蘇企業參與申請反傾銷原審調查32起,復審調查24起;反補貼原審調查3起,復審調查1起,涉及化工、電子、冶金、輕工等11個行業的33種產品,申請企業41家。這些案件涉及的進口產品分別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全省企業參與發起原審調查5起,復審調查3起。分別是蘇州市羅森助劑有限公司申請對原產于印度的鄰氯對硝基苯胺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申請對原產于泰國的雙酚A發起反傾銷調查;江蘇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常州東昊化工有限公司和新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常州)申請對原產于韓國、臺灣地區和美國的苯乙烯發起反傾銷調查;亞東石化(揚州)有限公司申請對原產于美國、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乙醇胺發起反傾銷調查;德納(南京)化工有限公司對原產于美國和歐盟的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單丁醚申請反傾銷期中復審調查;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對原產于新加坡、泰國和日本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申請反傾銷期中復審調查;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對原產于日本和美國的光纖預制棒申請反傾銷期終復審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