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中發展概況】2017年,蘇中三市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開發開放活力持續增強,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區域競爭力和協調性不斷提升。全年蘇中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44.09億元,同比增長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
【蘇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北沿江高鐵預可、可研及勘察設計項目招投標工作啟動,五峰山過江通道公路接線開工建設,連淮揚鎮鐵路、鹽通鐵路等項目快速推進,寧通直達動車開通。泰東河、川東港整治全面完工,新通揚運河航道整治有序推進。阜興泰高速興化至泰州段建成通車,京滬高速江廣段擴容工程雙向八車道全線貫通。揚州泰州國際機場一期擴建項目開工建設。
【蘇中產業結構調整】先進制造業加速發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海洋工程、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先進制造業發展迅速,高端化步伐不斷加快,2017年,23家省級特色產業基地實現產值10509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泰州市醫藥高新區新落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近300家,南通海工裝備、揚州光電等特色產業基地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加快形成。服務業發展活力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比重不斷提高。當年,南通市、揚州市、泰州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提高至48%、45.9%、47.3%。農業現代化取得實效,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64萬公頃,泰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獲批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南通市農產品出口額居全省第一。
【蘇中創新能力建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南通、揚州、泰州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提升至2.69%、2.4%、2.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50.3%、45%、43%,新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56家。南通市整合高新區、南通產研院等“雙創”資源,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增PCT專利申請量居全省第二。揚州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通過驗收,揚州高新區創成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泰州市獲評全國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示范市,中科院大化所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等一批平臺載體加快建設。
【蘇中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南通、揚州、泰州城鎮化率分別提高到66%、66%、64%。中心城市功能和環境提升,南通市推進中心城市“一主五片兩重點”建設,成為住建部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改革和“城市雙修”、城市設計試點。揚州市完善功能布局,推進公園體系建設,提升城市品質。泰州市實施城建新提升兩年行動計劃,創成省優秀管理城市。培育特色小鎮,建設特色田園鄉村,黃橋、戴南、杭集等創成國家級特色小鎮,興化千垛田園綜合體成為國家級試點。
【蘇中生態文明建設】推進“263”專項行動,開展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強規劃管控,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推進水質達標,推行河長制,所有國考斷面全面建立“斷面長制”。加強土壤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繼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試點工作。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發展循環經濟,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出臺《里下河生態經濟示范區發展規劃》,揚州環保產業園成為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園區,姜堰創成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南通市開展戰略環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污染物排放許可等試點,建立覆蓋全市的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
【蘇中“一市一試點”】南通市推動陸海統籌發展綜合改革,推進沿江沿海港口一體化,組建南通港集團,通州灣港區總體規劃獲批。深化陸海統籌土地利用管理創新,推進村莊建設用地布局調整、工業用地先租后讓等試點。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創新,打造省股權交易南通分中心,陸海統籌發展基金實質性運作。揚州市推進跨江融合發展綜合改革試點,不斷深化與上海、蘇南的交流合作,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科教資源、公共服務、生產要素等多方面開展跨江對接融合,促進省級以上開發區承接上海、蘇南園區億元以上項目31個,總投資174.8億元。泰州市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新突破,建成產融綜合服務中心、“1+10”產業投資基金體系和大健康股權融資撮合平臺,醫藥高新區成為全國首個資本項目收入兌換便利化試點。農村產權交易項目數和金額保持全省前列,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市供銷社獲批國家級聯合社“三會”制度專項改革試點。
【蘇中民生建設】南通市推進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化,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年收入7000元以下的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脫貧率64.75%,五大基本社會保險新增參保29.1萬人。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到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等標準繼續提高。揚州市全年新增就業創業22.4萬人,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基本達到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泰州市制定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及實施方案,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50%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和經濟薄弱村實現脫貧。開展生育保險與職工醫療保險合并試點,率先推行社保卡就醫一卡通。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超過1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