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產業轉型升級】2017年,南通市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數量同比增長53.6%,引進總投資450億元的金光紙業項目、總投資180億元的阿里江蘇云計算數據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居全省第二。城市轉型升級初見成效,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通過評估驗收,并被列為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城市“雙修”、城市設計國家試點。中央創新區建設全面啟動,醫學中心、大劇院、美術館等功能性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交通轉型升級進展順利,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開工建設,躍龍路拓寬改造等十大工程竣工,嗇園路快速化改造等十大工程全面開工,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天生港航道主拱合攏,海啟高速等項目有序推進。
【南通開放開發格局】《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蘇政復〔2017〕31號)確立了“三港三城三基地”全市域對接服務上海空間格局。舉辦對接服務上海大會,現場簽約項目32個,總投資520億元。推動交通互聯互通,北沿江過江復合通道、崇海通道等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推動平臺合作共建,啟動通州灣臨港產業城滬蘇合作示范區、啟東生命健康科技城規劃建設,新增滬通產業合作平臺10個。推動生態共保共治,主動策應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協同編制《東平—海永—啟隆城鎮圈協同發展規劃》。推進港口一體化建設,組建南通港集團,通海港區與中遠海運達成戰略合作,通州灣港區總體規劃正式獲批,洋口港15萬噸級航道工程加快推進,呂四港10萬噸級進港主航道一期工程完工。
【南通改革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關閉化工、印染、鋼絲繩等行業低端低效企業164家。加大金融改革創新,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家,新增直接融資560億元。實施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6大類70個補短板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60億元。深化“放管服”改革,設立全省首家大數據管理局,強化大數據體系支撐,打造“不見面審批、零缺陷服務、精準化監管”。公布“不見面審批”清單,90%的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不動產登記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深化陸海統籌土地利用管理創新,海域使用證累計換發土地權證7666.67公頃。
【南通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制定沿江生態帶發展規劃、繪制沿江生態“一張圖”,狼山獲批省級生態旅游度假區,軍山森林公園即將竣工。深化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實施100個重點減排項目、127個節能技改項目、83個循環經濟重大項目。開展鐵腕治污,綜合整治341家企業。推進“三河三行業”整治,落實“河長制”“斷面長制”,整改問題2萬多個。空氣質量不斷優化,PM2.5平均濃度全省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