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撫對象概況】2017年,江蘇有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42.9萬人。其中傷殘人員4.7萬人;“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0.9萬人;復員軍人2.8萬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4.4萬人;參戰參試退役人員4萬人;年滿60周歲的農村籍退役士兵24.3萬人;年滿60周歲的烈士子女1.8萬人。2017年,全省各地對27.7萬名優撫對象進行數據核查,完成民政部下達任務數的210%。及時清理、新增、變更優撫對象數據信息,提高優撫對象數據精細化管理水平,全省采集42.5萬名優撫對象身份證信息,采集比率達到99.3%以上。
【撫恤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民政部財政部關于調整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的通知》,從2017年10月1日起調整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十級至一級殘疾軍人定期撫恤金標準調整為6930~72850元/年,同比平均提高10%;“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定期撫恤金標準調整為18680~23130元/年,同比平均提高10%;在鄉復員軍人(抗日戰爭時期入伍、解放戰爭時期入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入伍)生活補助標準調整為10972~11332元/年,同比平均提高12%;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標準調整為6000元/年,提高11%;參戰參試退役人員生活補助標準調整為6600元/年,提高10%;年滿60周歲的烈士子女生活補助標準調整為4680元/年,提高15%;年滿60周歲的農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標準調整為每服一年義務兵役,每人每月補助30元,提高20%。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完善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的通知》,明確各類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在確保不低于國家標準的前提下,以所在設區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參照基數,按照省定比例計發。具體計發比例為:無工作單位且無固定收入的十級至一級殘疾軍人按照16%~100%計發;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按照45%、40%、35%計發;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入伍的復員軍人按照36%、33%、30%計發;“兩參”退役人員、帶病回鄉退伍軍人按照14%、13%計發。
【優撫對象優待】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優撫安置有關工作的通知》,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給予以下優待:減免或補貼家庭有線電視費、網絡寬帶費和生活用水、電、氣費等,補貼標準不低于50元/人·月;每年免費體檢一次,體檢標準不低于300元;免費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免費參觀游覽省內國有單位經營的公園、博物館、名勝古跡等旅游景點。初步建立具有江蘇特色的優撫對象優待體系。與省財政廳、省人社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明確向部分“兩參”退役人員發放專項慰問金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每年建軍節、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向已領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但未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兩參”退役人員發放專項慰問金,慰問標準為每人每年4000元。全省繼續開展重點優撫對象短期療養和醫療巡診活動。全年安排8085名重點優撫對象參加短期療養,組織6830名重點優撫對象參加醫療巡診。
【退役士兵安置】2017年全省各級提供的安置崗位達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總人數的1.7倍,安置在事業單位的退役士兵占26%,中央直屬企業占33%,其他國有企業占41%。開展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政策宣傳和招生工作,全年全省秋冬季退役士兵報名參加各類教育培訓近1.7萬人,其中,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約1.1萬人,短期技能培訓約5000人,高等學歷教育約860人,年度總體培訓合格率達95.7%,培訓合格后就業率達95%以上。推進退役士兵村官培養工程,全省有近千名退役士兵到村(居)委會任職。
(曹 星)
【軍轉干安置】2017年,江蘇省接收安置總數、計劃分配總數和隨調隨遷家屬安置數等多項主要指標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制定《開展軍轉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管理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政法部門接收安置軍隊轉業干部工作的實施意見》,探索實施的軍隊轉業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特崗選拔、公安基層單位提前免試選用等創新措施。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烈士紀念設施管理】2017年,省民政廳與省財政廳聯合出臺《江蘇省優撫安置能力建設省補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對進一步加強烈士紀念設施等優撫安置事業單位省級專項補助資金使用管理作出制度性規定。中央財政、省財政合計投入2830萬元,支持全省32處烈士紀念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和提檔升級。
(朱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