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安全感】2017年,全省人民群眾安全感達96.52%,同比上升2.49個百分點。人民群眾對政法隊伍滿意率89.65%,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省以“升級版技防城”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雪亮工程”建設,累計建成332萬個智能監控點位,一級“110”接警區“升級版技防城”建成率達38.8%,一類視頻監控點位資源聯網共享率達100%,二類視頻監控點位資源75%實現聯網,并安全接入公安視頻監控資源平臺;技防鄉鎮(街道)、技防小區、技防村(社區)建成率分別達97.6%、92.9%和95%。加強專業巡防力量建設,按照城市不低于實有人口萬分之十、農村不低于實有人口萬分之八的標準配備專職巡防輔警,全省所有設區市均建立100人以上巡特警支隊,縣(市、區)建立120人以上巡特警大隊,鄉鎮(街道)建立30人以上巡邏處警中隊。常態情況下全省每天投入巡防民警1.3萬人,輔警3.2萬人,巡邏警車5300余輛,全省街面“兩搶”案件同比下降39%。
【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整治】年內,全省發動干部群眾、組織各類工作組開展重點地區排查36萬余次,整治重點地區2339處,開展專項打擊處理行動45次,查處涉及黃賭娼違法行為娛樂服務場所3208家,處罰娛樂場所789家,打掉犯罪團伙182個,查破各類案件1651起3549人,偵辦開設賭場案件236起、組織容留賣淫案件471起、場所內尋釁滋事打架斗毆案件313起。破獲黑客攻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563起,同比增加300%。組織緝槍緝爆專項行動,檢查單位9萬余家次,整改隱患9200余處。健全省市縣三級掛牌整治機制,全省掛牌整治治安重點地區370個,其中省級掛牌縣(市、區)5個、鄉鎮(街道)26個,市級掛牌80個,縣級掛牌259個,整治好轉率達100%。
【社會治安矛盾糾紛化解】全省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專業化、社會化建設,全年完成重大決策評估事項8333件,其中暫緩和不予實施17件,超前防范化解矛盾糾紛1.4萬件。推動縣鄉調處中心全部進駐同級綜治中心實現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作,分別按照不少于5人、2人的標準配備專職調解員。全省縣級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進駐同級綜治中心95家,占95%;成立事業單位55家,占55%。加強行政調解平臺建設,在住建、衛計、市場監管等部門設立行政調解室,建立“接待人員調、責任科室調、分管領導調、主要領導調”四級調解機制。加強行業調解平臺建設,在全省統一規范交通事故、公調對接、醫患糾紛、勞動爭議等4類調解機制基礎上,推動征地拆遷、土地流轉、環境保護、物業管理、消費等多發性矛盾糾紛專業性平臺建設。截至年末,全省有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31833個,各類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4686個,專兼職調解員9.32萬人。全年各類調解組織共排查受理矛盾糾紛93.2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9.7%,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鄉鎮以下組織得到化解。
【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建設】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的意見》(蘇辦發〔2017〕57號),圍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緊扣“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務”3項主業,緊盯“服務管理網絡全面覆蓋、服務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基層基礎工作全面夯實、群眾滿意度全面提升”4個目標,構建“城鄉社區網格社會治理體系、網格服務管理責任體系、網格管理工作制度體系、群眾訴求聯動響應體系、網格社會治理組織保障體系”5大體系。全省規范設立網格12萬余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近30萬名,基本建成社會治理大數據智能應用服務一期平臺,匯聚14個省級部門7260億條、9個試點區縣5625萬條基礎數據;網格員源頭排查各類安全隱患3.5萬起,化解矛盾糾紛9.1萬件,服務群眾事項129萬人次;通過聯勤聯動解決群眾訴求,非警務類警情下降40%左右。
【基層平安創建】年內,全省開展基層區域平安創建,建成平安縣(市、區)98個、平安鄉鎮(街道)1281個、平安村(居)21328個、平安小區23337個,建成率分別 為97.03%、99.45%、99.37%、97.32%。開展平安企業、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家庭等15項基層系列平安創建活動,其中建成平安企業190766家、平安學校10503家、平安醫院1638家,建成率分別為94.28%、94.6%、97.6%。
【平安志愿者隊伍建設】年內,全省分層分級組建平安志愿者聯合會、協會、分會,共有平安志愿者399萬人。研發推廣“平安江蘇”手機客戶端,共發展用戶236萬個,基層手機終端帳戶活躍率達82.80%,事件流轉15.8萬件。全年平安志愿者共向公安機關提供各類信息近580萬條,協助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2萬多人,破獲各類案件2.1萬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