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年輕人來講,到底是應該買房還是租房?這要取決于每個人的很多因素,比如說年輕人如果工作還不是很穩定,還在變化、遷移過程當中,就不如租一個小房子住。但是如果說要結婚了,并且小夫妻倆上面的六個錢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個錢包,爺爺奶奶一個錢包,姥姥姥爺一個錢包,愛人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和父母,這六個錢包湊在一塊兒能夠幫著支付首付的話,樊綱說:“我建議還是買房好。買房子每個月要交一筆錢還房貸,但是交夠20年或者30年這個房子就歸你了。”我認為,房改、按揭政策的施行,就是要改變以前攢了一輩子錢,到老才能買得起房子的現象。年輕人可以按揭、借款買房,先住上房子。當然如果沒有錢支付首付款和還房貸,就沒辦法買房。但是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盡量要利用好按揭貸款買房這個機制。
人口停止增長或者甚至是下跌了,是不是我們住房需求就減少了?土地的稀缺性就減少了?也不一定。雖然人口減少了,但是需求增加了。在我看來,住房只是幸福生活的一種需求,另外還需要更多的娛樂設施,需要更好的環境,需要更好的交通,更好的健身、體育等等基礎設施,這些是都要用土地的。因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生活中各種消費的需求也會不斷增長,而這些消費都會使得土地的稀缺性加大,房價不一定就會跌,而是會更加穩定。
我國的經濟還在增長,人口老齡化也會加大住房需求。每個人用一棟房子的時間會延長。比如說以前人的壽命是60歲,房子只用60年,就會傳給孫子、給兒子用了,住房需求就少了。現在人的壽命是80歲,使用房子的時間就會更長了。60歲的時候,孩子長大已經到30歲,孩子結婚就會需要買房子,這就是加大了需求。現在處在一個高增長、人口老齡化的階段,隨著收入不斷增長,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房子變得不值錢,恐怕還得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房價怎么走?自然影響到很多人的買房決策,買還是不買是個問題。如果買,該怎么買更是一大難題。現在很多年輕人沒辦法結婚,一大原因就是沒房子。而沒房子則很可能是首付不夠,那么是不是應該用父母的積蓄來買房呢?我認為不應該這么做。我在國外有很長的任教經驗,相較于國內父母傾盡全力為子女購置一套房子的現狀,在國外所教授的大學生不僅不可能在買房的時候接受到來自父母的物質幫助,甚至在整個研究學習階段的學費也需要通過自己勤工儉學來負擔,所以年輕人要思考自己的發展,將來才能掙更多的錢,能夠買更多的房。
不拿父母的積蓄買房,很多人可能會說了,那房子怎么買?自己剛工作不久,不可能有足夠的積蓄支付首付,沒房子又如何結婚?父母不是一直催自己結婚嗎?因此,盡管樊綱這么說,但有調查顯示,一些城市比如天津,70%以上的年輕人買房,采取的是“父母交首付,自己還貸款”的模式。但這么做又有新問題出現,目前在我國,離婚率也在呈上升之勢。父母出資買房,一般也是因為子女要結婚。如果離婚,這房產該如何分割,近年來出現不少相關的官司。
這或許也是一些人反對拿父母的錢來買房的原因。法律專業人士提醒,對于父母來說,應當在出資時即對出資性質、對象予以明確。可以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簽訂協議的方式,對出資的金額、用途、性質予以明確說明,如果出資為贈予,需要明確贈予的對象。協議應當讓子女及子女的配偶簽字確認。如果認為公開予以明確確實影響家庭關系時,也可以通過到公證機構公證的方式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