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 王健
50多歲的劉女士長期遭受關節疼痛折磨,看了很多醫院,始終不能完全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大夫,我這個關節炎能根治嗎?”這個問題是所有關節疼痛患者都關心的。然而,卻非常難以回答。
關節炎不是一個確切的病名,而是一個籠統稱呼,只要是關節出現不適,都可以通歸到“關節炎”的范疇。從患者的角度看,關節炎就是一個病;而從治療的角度來講,關節炎只是疾病的表象,包括關節腫脹、疼痛、積液、活動受限……而這些現象背后的確切原因則因人而異。那為什么很多醫生只跟患者說,你得了關節炎,而不解釋清楚呢?這有3個可能:
1.很多關節炎的外在表象一樣,在一定時期內沒有辦法區分開來,醫生無法給出正確答案。
2.門診時間緊張,沒法解釋太多,為了患者理解方便,把某些疾病統稱為關節炎。
3.看診的醫生不是關節外科??漆t師,對關節疾病的認知不足,也就無法進行確切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只好含糊其辭。
關節炎的混淆,既有疾病本身因素,也有醫生因素。所以,看關節炎還是應該找專科醫生。
我們說的“根治”,指的是同一部位、同一器官所發生的疾病,經過治療后致病原因消失、所有癥狀消除,相關的生理改變恢復正常,以后該部位不再因為相同病因而發生相同疾病。嚴格來說,能做到“根治”的疾病并不多。
關節屬于消耗品,關節軟骨再生性能差,因此關節炎發病后基本無法從根本上逆轉,只能改善癥狀,恢復不到初始狀態?;蛟S您已經絕望了。不用悲觀,因為根治在臨床治療上的意義并不大,我們更多采用“臨床治愈”來評估一個疾病的治療預后。
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例,臨床治愈指的是關節炎雖不能達到根治,但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大部分消失,不再出現急性發作,對生活的影響并不大。
對于早中期骨關節炎,尚未達到手術指證,門診主要以口服藥物、理療以及關節內穿刺治療,大部分患者都可實現原有癥狀的八九成緩解,從明顯的疼痛轉變為一般活動無受限,長距離行走有輕微疼痛。治療到了這個階段,再想進一步就比較難了,很少有患者疼痛能完全消失。這是因為關節內結構已不再是年輕時的狀態,所表現出來的功能肯定有所下降。我們的治療主要是針對急性炎癥,緩解中重度的疼痛,或多或少會殘留點不適,這都是正?,F象。
如果關節炎比較重,需進行手術治療。做關節鏡手術的,多數是把關節內的游離體和造成關節積液的滑膜清理一下,并把撕裂的半月板修整一下。手術后癥狀得以改善,但關節內結構的功能還是有所欠缺的,畢竟只是一次“大修”,并不是換零件。手術后能恢復到原有功能的多少,主要看關節破壞的情況。
某些患者關節破壞較重,需要關節置換,但術后在功能上還是有一定的缺憾,能100%恢復原有功能的并不多。但已經夠用了,比手術前的功能改善很多,而且也不痛了,這也就是所謂的“臨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