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黎,梁 偉,鐘新榕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與經濟信息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我國的國有農場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為完成國家的特殊任務而形成的產物,為鞏固我國農業和國家建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歷史貢獻。但是隨著市場濟體制日益完善,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國有農場改革和發展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問題,嚴重制約了農場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1]。
“SWOT分析”即態勢分析,在區域經濟研究中應用較為廣泛,即根據自身的內在條件和外在環境進行分析,找出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加以分析,找出有利因素、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進而挖掘自身的潛力,利用有利條件,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有針對性地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制定發展策略,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2]。SWOT分析法常被用于制定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們通過對國營八一農場發展現代化農業的SWOT分析,力求為農場未來的發展明確方向、找準定位和發展戰略,為促進八一農場現代農業的穩定、協調、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1958年,八一農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在永昌、民勤建立,1978年移交甘肅省農墾局(2004年改制為甘肅省農墾集團公司)管理。1983年12月,甘肅省農墾總公司成立金昌農墾分公司,統管八一農場、河西堡電焊條廠、農墾建筑一公司。1985年八一農場場部遷往永昌縣河西堡鎮。2005年,根據甘肅省農墾集團公司改革改制的整體部署,八一農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完成了“甘肅農墾金昌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登記,但仍保留“甘肅省國營八一農場”和“金昌農墾公司”的牌子。2012年1月13日和2014年11月19日,甘肅省農墾集團公司對八一農場管理體制進行調整改革,先后分離了原八一農場黑土洼分場、東寨分場、青山分場和工商建企業。
2.1.1 地理區位與自然資源優勢 八一農場地處金昌市河西堡鎮,國道312線、省道212線縱穿全境,距金昌市22 km,是金昌市的交通運輸之咽喉。八一農場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拔1 360~2 520 m,年降水量126.9mm,多年平均無霜期138 d。日照時數2 884 h,晝夜溫差大,利于糖分積累,作物產量較高,品質好。土壤類型為砂質土壤。農場地下用水屬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灌溉區域,按自然條件可分為三個片區,即西河灌區、東河灌區、井灌區,具有相對優越的的區位和自然條件。
2.1.2 農業基礎和科技優勢 截止2017年6月,八一農場占地面積2.75萬hm2,耕地面積0.88萬hm2,全場有以膜下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面積達到0.8萬hm2,建成單元面積33.33 hm2以上的大條田2 666.67 hm2,推廣干播濕出和水肥一體化0.8萬hm2。農場目前種植的主要作物有糧食作物2 400 hm2、蔬菜267 hm2、飼草作物1 733 hm2、經濟作物4 267 hm2、其他作物67 hm2。2016年,八一農場通過成立專業的農機具專業合作社,累計投資2 200萬元引進國際先進的大型農機具74臺(套),農業機械總動力25 000 KW,大農機年綜合作業面積在1.33萬hm2以上,特別在飼草作物上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場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66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36人,初級職稱223人。下轄2個農業分場、4個產業部門、農資供應服務部、精準灌溉試驗站等。2014年在甘肅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以中國科學院為技術依托單位,投資2 800多萬元建成精準灌溉試驗站,試驗站通過開展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等技術研究,探索適應同類地區的精準灌溉技術體系,使農場水肥利用效率更高,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精準化和高效化。農場還具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專門的科研機構,專門從事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從作物優良品種引進、推廣、種植技術、農產品流通及加工等方面輻射周圍農村,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2.1 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 甘肅省的農業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水資源短缺,這是影響甘肅省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約八一農場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致命因素。金昌市位列全國13個資源型缺水城市,年均水資源量5.747億m3,人均用水量97.6 m3,遠低于全國和全省人均水平,雖然金昌的水資源利用程度已高達148.9%,但供水缺口仍有2億m3[3]。祁連山區降水及南部源頭高山冰雪融水是金昌市農業和城市用水的唯一來源[4]。東大河、金川河和西大河為境內主要河流,為常年性內陸河,均屬石羊河水系[5]。此外,尚有18條大小水溝,常年流水的只有6條,水量小,距離短,水資源短缺是造成金昌資源約束和環境質量低下的主要因素。金昌市的生態環境因為干旱少雨,耕地面積萎縮,植被稀少,自然環境的調節能力下降,生態環境脆弱局面,已經影響到八一農場現代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6]。
2.2.2 龍頭企業少、產業化程度落后 近些年,雖然國家為提高國營農場對現代化農業的帶動力,通過成立各類合作社等形式給農場投入了部分資金,但農場依舊是以種植業為根本,沒有龍頭企業帶動、沒有產業化的項目支撐,依舊難以發揮農場的優勢[7]。國營八一場種植的農產品品種單一,產品本身的附加值比較低,相對比較效益也低,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處于比較分散的狀態。截止2016年底,金昌市僅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1家,這些龍頭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規模,但整體上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不強,缺少真正能帶動八一農場職工參與生產流通能力的龍頭企業。一方面,農業龍頭企業因缺乏穩定、批量化、標準化的原料供給,不敢接受訂單和滿負荷生產;另一方面,農場職工生產的農產品因缺乏龍頭企業持續穩定帶動,造成價格不穩定、職工增收困難,結構性矛盾比突出。
2.2.3 農產品市場體系存在不足 通過多年改革,八一農場在經營管理上雖有改進,但由于觀念的落后,對先進管理技術的引進和企業管理創新依然不足,生產組織與管控模式依然比較傳統。目前八一農場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規模化、組織化程度較低,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完善。主要表現一是農場職工缺乏組織和引導,市場信息溝通和交流不暢;二是沒有固定銷售的農產品和銷售渠道,市場競爭處于無序狀態;三是農產品市場信息流通不暢,農業電子商務化信息覆蓋范圍小,建設滯后,傳統媒介也沒有成為發布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重要渠道。這些表現不但制約了農產品流通,還使得大量的職工的利益受到損害,嚴重不利于農場產業化水平的提高和完整農業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3.1.1 國家對農業的政策支持 中央、省市各級政府一直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極大促進了農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從2004開始,中央連續出臺10個“一號文件”,將“三農”問題作為國家關注的重點[8]。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強調,要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并提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核心和關鍵要靠科技,靠科技創新,靠科技進步”[9]。
3.1.2 國家對國有農場改革發展的重視 從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有農場體制改革,發揮國有農場運用先進技術和建設現代農業的示范作用”開始,地方各級政府更加重視國有農場的存在,以及國有農場的改革發展,重新認識到解決國有農場民生問題的迫切性。2015年11月27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呈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明確了新時期國營農場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提出創新農業管理體制,構建新型勞動用工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創新土地管理方式。2016年6月14日,農業部印發《深化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工作方案》,旨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場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國營農場主導產業市場競爭力和農場整體經濟實力。方案提出將快速推進國有農場企業化改革,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國有農場實施公司制改造,把國有農場建成體制完善、機制靈活、開放包容的現代市場經營主體,全面增強國有農場的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
3.1.3 城市化推進帶來新機遇 甘肅省正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截止2016年低,甘肅城鎮化率為44.7%[10]。始終堅持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堅持“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已經成為甘肅經濟發展的新重點。通過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利用城鎮化建設的契機,將公共資源更多地投向農業和農村,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11]。通過統籌城鄉產業布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讓農場職工分享現代化成果。這些措施的落實,將提高國營農場職工的農業資源占有量、農業規模化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擴大對優質化、多樣化農場的農產品需求[12],為農場現代農業發展拓展新的空間。
3.2.1 農產品質量風險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相應的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目前八一農場的現代農業科技水平還存在不足,特別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基礎差,缺少農產品檢測設備、技術人員、經費,常常出現檢不了、檢不準的等問題,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的情況屢見不鮮。農業標準體系不健全,農業標準化推廣實施力度不足,存在重標準制訂,輕標準實施的問題。農場職工對標準化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有限,致使推廣實施的范圍不廣、建設速度不快,農產品在生產、加工、包裝、流通等環節中,科技含量低,標準化程度差,極易導致農產品質量不過關,無法形成品牌,在市場競爭中難以立足。
3.2.2 潛在風險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農業是典型的風險型產業,農產品生產經營行為必然伴隨著各種風險[13]。國營八一農場在現代化農業的改革和發展中,要面對以下三種潛在風險。(1)自然風險。八一農場位于河西地區,屬于全省極干旱地區,風大沙多,極易造成土地沙化及嚴重的沙塵暴;水資源不但貧乏,且時空分布嚴重不均;水土流失嚴重、土壤鹽堿化、荒漠化等問題比較突出,農業災害相對頻繁。(2)市場風險。八一農場深處甘肅內陸,距離中心市場較遠,市場發育不成熟、不完善。在農業生產中,由于農場職工的種植習慣差異、信息不靈通、科技水平比較低等原因,直接導致在種植結構中容易出現單一性、盲目性、市場風險防范性差等問題,對農場發展、職工收入和種植積極性會帶來負面影響。(3)土地資源風險。城鎮化的建設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甘肅省近幾年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鎮化率提升到44.7%。八一農場土地集中連片,面對城鎮化的推進對土地資源的侵占,農場的土地資源勢必將面臨被占用的風險。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營八一農場擁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相對較好的科技基礎,但是必須看到其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還存在諸多約束條件。應采取相應措施,變劣勢為優勢,化威脅為發展機遇,促進國營八一農場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近幾年,國家和甘肅省政府、甘肅省農業廳對國有農場的發展高度重視,出臺了諸多促進國有農場發展的政策,為國有農場的發展營造了好的政策環境。甘肅國營八一農場要從自身的定位和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出發,用好用足現有政策,特別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作為農場改革發展的行動原則和指導方針。按照國有農場改革發展的現有政策,科學制訂農場總體發展規劃,根據發展需要和發展環境的變化,合理配置資源,揚長避短,構筑產業優勢、競爭優勢,提升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為增強農場發展潛力和提高職工收入提出戰略性構想。
甘肅國營八一農場在未來的發展中要立足第一產業,努力向二、三產業滲透,積極開展多種經營,打通產業鏈,最大程度地增強農場經濟發展活力和利潤獲取能力。首先,要積極培養現代化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國營農場開展多種經營的基礎,龍頭企業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力和市場競爭力,能夠實現跨行業、跨地區經營,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可以順利實現對產業鏈其他環節的資源整合,提升利潤空間。其次,要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設施蔬菜、玉米制種、苜蓿、中藥材等是甘肅最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八一農場要充分培育發展這些產業,通過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實現資源整合,提高優勢產業的附加值,用優質化提升傳統農業。同時用特色化形成新支柱產業,在市場上形成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品牌,最終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充分利用國營八一農場目前的規模優勢,凸顯國有農場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和示范帶頭作用,把八一農場系統建設成為金昌市乃至甘肅省現代農業建設的先行區和試驗區。充分用好用足國家對“三農”的諸多優惠政策,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不斷夯實農場現代農業的發展條件,使農場設施裝備發達、生產技術先進、組織經營效益高、服務體系完善[14],不斷提高農場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以區域化布局為基礎,以推進農場職工的生產專業化、企業化經營為重點,以市場經濟理念和現代管理方式經營農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具有高產、優質、抗旱等特點的新品種要積極引進,重點示范、穩步推廣,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努力把八一農場建設成現代農業的先行區和樣板區。
通過推進農場的農業科技不斷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速率,提升農場職工科技素質,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科技開發為農場未來的發展重點,全面提升現代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力[15]。全面體現綠色安全技術與高產優質技術的相結合。圍繞農場目前的主導產業,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農業新品種選育技術、農業循環利用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開發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專項[16]。依托科研院所,并強化與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借助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通過開展多形式的技術培訓,加快農場農業科技人員知識更新步伐。
國營八一農場原先較為偏遠,隨著地方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農場的交通條件將得到更進一步的改善,農場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區位優勢也將不斷提升。八一農場必須搶抓機遇,發揮農場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場二、三產業,逐漸走出農場種植產品單一、附加值效益低下,職工收入少、生活困難的局面。利用地方經濟發展的優勢,充分融入當地經濟發展,把農場的資源優勢和地方的經濟體制優勢相結合,走出一條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農場發展道路。
[1]周龍官.國有農場經營管理體制創新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2]施良平.國有農場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
[3]屈嗣超.金昌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D].蘭州:蘭州大學,2014.
[4]馮書天.金昌市水資源狀況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發展[J]. 發展,2007(7):46-55.
[5]李春花.水資源約束下資源型城市生態農業發展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8.
[6]呂文廣,甘肅農業現代化進程測度及特色農業發展路徑選擇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0.
[7]黎玉清.蘭洋農場發展戰略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8]韓長賦.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成就輝煌[N].農民日報,2015-10-12(1).
[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焦曉玲.甘肅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支持研究[D].蘭州:蘭州財經大學,2015.
[11]秦曉娟.甘肅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19-45.
[12]羅雪中,潘志強.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民市場風險[J].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 27(141):118-121.
[13]張宇梁.黑龍江省國有農場混合所有制發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6.
[14]周 游,劉國新.基于制度變遷角度對國有農場制度變革的研究[J]. 理論月刊,2014(5):138-140.
[15]朱曉蕾、朱登超.黑龍江星區國有農場發展合作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21):470.
[16]杜鵬舉.我國農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16(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