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衛
接受了來訪,冉教授介紹說:膏方是中醫藥中湯、丸、散、膏、丹五大劑型之一。制作膏方時,需根據各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確立不同處方,然后將方中的飲片經多次煎煮,濾汁去渣,加熱濃縮,再加某些輔料收膏制成的一種比較稠厚的半流質或半固體制劑。
膏方具有藥物濃度高、體積小、藥性穩定、服用時無需煎煮、口感好、便于攜帶等特點。其最大優勢是“因人處方,量身定做,對癥下藥”,所以適應范圍廣,針對性強,切合病體,既能扶羸補虛又能治病祛邪。現代藥理研究則發現,膏方中所含多糖、多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可增強體質,調節免疫力,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因此,凡是陰陽氣血虛損,體質虛弱,久病、慢性病的患者均可通過膏方調和體質,滋補強身,治病糾偏。
糖尿病是一種病程長、病情遷延難愈,并發癥多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在中醫學歸屬于“消渴”范疇,中醫認為其病因與稟賦不足、五臟虛弱、精神刺激、情志失調、過食肥甘、形體肥胖等有關。病變可涉及一個臟器、也可涉及多個臟器、多個系統。因此,糖尿病膏方組方的原則是:在辯證論治的指導下組方遣藥,從整體上調理氣血陰陽,使得全身機體功能正常,以治病求本。如果用現代醫學理論闡述,糖尿病膏方就像是一種多環節、多靶點的調節或干預。經過調理可起到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保護血管內皮等作用;此外,糖尿病患者長期嚴格控制飲食,易致營養不良,而膏方龜甲膠、阿膠等動物膠中所含蛋白質、肽類及氨基酸等,則可起到補充有益營養物質,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
臨床實踐表明,糖尿病患者經辨證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體用藥,再聯合西藥,除了可起到輔助降糖、減少血糖波動的作用外,更主要的效果在于改善患者各種癥狀,增強體質,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發展,進而提高生活質量。用膏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尤其有效。許多有周圍神經病變合并輕微血管病變的患者,冬天氣溫低,血管收縮,局部血供不好,手腳往往會發麻、疼痛、怕冷、乏力。而運用膏方調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用些益氣溫陽、活血通絡的中藥,比如黃芪、當歸、桂枝、細辛等,豐富了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發冷等癥狀,延緩病變進展。
此外,膏方調理還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口渴多飲,尿頻量多,疲乏無力,頭暈頭痛,失眠煩躁,心悸胸悶,尿少浮腫,腹瀉便秘,多汗,易感冒等諸多癥狀。
冉教授接著說:許多患者認為膏方雖好,但它太甜,不適合糖尿病病人冬季進補。其實,這是對膏方制作存在誤區。
膏方有“糖膏”、“蜜膏”、“葷膏”“素膏”、“清膏”不同品種分類,糖尿病膏方可用不含糖類的清膏。清膏中收膏之膠類一般以補血滋陰潤燥的阿膠,滋陰養血、益腎健骨的龜甲膠,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鱉甲膠為佳,腎陽虧虛偏甚者可伍以溫陽之鹿角膠;參類藥材則以西洋參、生曬參為主,少用紅參;由于高熱量高脂肪之品多易化熱,與糖尿病不相適宜,故糖尿病膏方尚需控制總熱量和脂肪的含量(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應限制芝麻、胡桃等食物的使用。
此外,糖尿病人服用的膏方還可用元貞糖、甜菊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劑替代蜂蜜等。這些甜味替代劑只要適量使用,可使味道勝于中藥湯劑,而無增高血糖之憂。
冉教授告訴我們:糖尿病患者在進補前最好先服用“開路方”,其目的在于為患者對膏方的消化吸收創造有利的條件。實際上,“開路方”另一個思路是考慮到一料膏往往一兩個月的服用,先按膏方組方思路,煎煮服用,試服一兩周,觀察服用湯劑反應,以便在膏方中選擇針對性較強的藥物,取得更理想療效。
膏方的用法一般為:每次1匙,溫水沖服,根據具體情況每天服用1~2次;服用膏方時間有空腹服、飯前服、飯后服、睡前服,一般滋膩補益藥宜空腹服,合并養心安神藥宜睡前服。服用膏方期間,忌食油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及不易消化食物;膏方宜采用瓷器或玻璃制器低溫儲藏。有些人膏方開好以后,過了半個月到一個月又來了,說膏方吃完了。冉教授說這可不行,吃膏方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如果是40~60天的膏方,20~30天就吃完了,對身體反而有害無益,一定要按照醫囑來進行。
冉教授說:有人誤以為,膏方和普通處方的區別只在于藥味的多少和劑型的不同,對于開方醫生的要求是差不多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開膏方對醫生的要求非常高。膏方是以具有防病治病作用,是在某個階段當中用藥,一開就是一個月,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既要針對病人的主要問題,又要顧及全面,辯證論治。尤其是糖尿病的病機相當復雜,多呈現虛實夾雜的復雜病理狀態。膏方治療糖尿病并不是對諸多癥狀簡單相加,而是要整體辯證論治,標本同治。既要根據個人體質的差異,實施個體化調理;也要根據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有機結合現代醫學及現代中藥的研究成果,靈活加減。所以應到糖尿病專科門診請專科醫師視診,根據氣、血、陰、陽的不同,濕熱、痰濁、血瘀的偏頗,開據處方。
此外,冉教授提醒患者:有些病人認為,膏方可以治療糖尿病,吃了膏方后就把治療糖尿病的藥給停了,這樣做是很不對的。膏方并非靈丹妙藥,并不是說吃了膏方以后,血糖很快就會降下來,更不要指望膏方能解決患者的所有問題。糖尿病患者膏方調理的目的是調理體質,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只能是在有所側重的基礎上有所兼顧;此外,膏方雖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如血糖未控制者;存在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合并急性感染者;以及過敏體質者最好不要服用膏方,因為膏方一般有幾十味中藥組成,有可能其中一味藥會造成患者出現過敏。對于糖尿病病人,在服用膏方期間,患者要密切關注血糖變化,一旦出現血糖波動、存在急性并發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以及感冒發熱,傷食吐瀉,都應停服膏方。
鼻血都流過,這3種止血方法你卻未必知道
一遇到鼻出血,90%的人第一反應就是仰頭止血,接著用衛生紙塞住鼻孔。這么做了以后,似乎鼻血確實止住了,可絕大多數人并不知道,這個習慣性處理方法并不科學,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這是因為,前后鼻孔是相通的,仰頭可能導致出血從后鼻孔流向咽喉部,然后咽入胃里,導致胃部不適。更嚴重的是,如果出血量多,采取這樣的體位可能導致出血嗆入氣道,危及生命。所以,發生鼻出血時的正確姿勢,不應該是后仰,而是身體前傾,自然低頭,讓出血從前鼻孔流出。當然,用紙塞住鼻孔止血的方法也很不可取。那么怎樣正確處理鼻出血呢?有三條“錦囊妙計”:
1.指壓止血法 很簡單,用拇指和食指壓住雙側鼻翼,張口呼吸,大約3~5分鐘,一般少量的鼻出血就可以止住了。
2.冰袋冷敷法 用冰袋冷敷前額、頸部,也可以用冰凍的飲料等代替。如果有冰貼,也可以冷敷在鼻腔局部。
3.填塞止血法 這一般是由專科醫生來操作的,但如果是在家發生了鼻出血,也可以用消毒止血棉填塞鼻腔來簡單處理一下,不過并不推薦用手紙來填塞。
要提醒的是,這三條僅僅適用于出血量不大的鼻出血,如果遇到鼻腔反復出血或者出血量大時,一定要及時就醫,查找出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