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玲
(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省 045000)
混凝土施工技術采用的原理是在工程建設時,盡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和建筑施工成本,在建筑過程中運用的自密實混凝土技術,即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依靠其流動性和密實性,保證存在的致密性混凝土能夠完全填充模板。混凝土施工中要保證使其具有很好的密實性,不再需要添加任何附加震動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的拌制物有一定的可塑性,使混凝土與鋼筋更加充分地結合,最終形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強大的韌性、具有抗震等性能,經濟實用。
土木工程建筑在人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它主要是通過施工人員利用各種建筑材料、建筑設備以及施工技術來進行建筑工程的建設、維護等,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是一個涉及聶榮很復雜的過程,并且具有著多種屬性,分別是實踐性屬性、綜合性屬性和社會性屬性。
混凝土是一種復合型的材料,它是利用膠凝材料來將各種施工所需的材料有效的進行復合,從而形成的一種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這種復合型材料的主要是利用砂石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膠合,進而利用相關的設備進行有效的攪拌來實現其水泥的性質。
材料質量和混凝土結構質量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不過大多數的施工單位所使用的原材料很難滿足實際的建筑。比如,混凝土材料需要確保含水量,不過大多數的原材料的水含量很難滿足實際需求,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
混凝土質量和建筑物質量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系,為了使得建筑物質量得到保障就需要在拌制過程中嚴格遵守所存在的標準。拌制混凝土的時候,要是沒有正確地控制加水量,不僅會影響到混凝土的外觀,也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
在當前的建筑施工中常常會出現混凝土的裂縫問題,這也是由于混凝土的一些獨特的性能決定的,也是施工過程中不適合的施工技術決定的,同時,水泥的水熱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劑以及外界的溫度變化也會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也會加劇混凝土建筑裂縫的出現。混凝土的裂縫一般會有表面裂縫和深度裂紋,在施工過程中,應該更加注意溫度的變化以及鋼筋的腐蝕等的一些現象,要針對施工的方案進行研究,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建筑后期的質量
為進一步增強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四點:①添加增強材料,如有機纖維、無機纖維以及金屬纖維等增強型材料的添加;②添加劑的計入,但要確保其適量,方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縮值;③運用科學手段以及嚴密計算等合理控制混凝土材料的比例;④施工前展開試驗,進而選擇最佳的配比,以確?;炷临|量。
①鑒于水泥水熱化是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一個主要原因。其中,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差異過大導致的。因此,降低這種差異,應減少水泥的用量;②提高混凝土攪拌技術,確保水泥熱量獲得釋放;③選擇適合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熱化釋放的熱量,如低熱水泥等;④控制混凝土澆筑溫度。例如,在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避免夏季施工等。最后,對混凝土結果實行強制降溫,如在混凝土結構內部預先埋設水管等。
①降低內部約束力,如通過降低緩凝圖內部溫度來降低其內部約束力等;②降低混凝土溫度應力;③縮減混凝土他內外溫差,進而控制溫度應力,如暖棚法等;④混凝土澆筑時,可采用滑動層的方式,降低混凝土厚度,進而降低地基對混凝土的約束力。
養護技術就是為了防止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等問題,一般在混凝土澆筑、振搗結束后不超過12h的時間內,這個時候就要對混凝土結構進行覆蓋、噴水等養護操作;拆除模板之后,還要對模板進行噴水,噴水時間要超過一星期,具體時間要根據混凝土結構的養護效果來調整。在噴水養護時要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濕潤,一般使用覆蓋澆水、浸水養護、塑料薄膜等方法,方法的選取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除上述養護措施外,在混凝土施工時,如果溫度持續一星期以上都在5℃之下,那么就得采取防凍養護措施,比如蓄熱法等。蓄熱法就是先加熱凝土的原材料,保證攪拌后的混凝土在運輸、入模、振搗后還有相應的熱量,再實施一定的保溫措施,就提高了混凝土的強度。
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在當代的土木工程當中屬于最為普遍的結構技術,而在此前提下,要想提高土木工程的質量,對于混凝土結構的了解就必不可少?;炷两Y構理論中能夠對土木工程起到連接、加固的作用。但實際的施工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通過一系列措施進行完善。
[1]徐潔.土木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探微[J].四川水泥,2016(10):248.
[2]張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6(19):82.
[3]李玉飛.淺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J].門窗,2016(0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