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筱弟
(田東縣城市規劃綜合技術服務部 廣西田東 531500)
現如今,我國相關部門尚且沒有將建設工程中的節能建筑的相關定義明確地指出。但是國家相關的建筑監管部門將對節能建筑的有相關聯系規定以及政策體現在了其頒發的一些文件中。在這一部分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系統性的隊伍節能建筑的相關描述。這些相關規定涉及到建筑規劃以及設計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墻體結構、空間結構、建筑朝向、建筑間距、建筑環境的選取、門窗等的節能設計等等方面。通過這些規定的管制,相關建筑設計單位和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相關節能建筑的規劃與設計工作時,能自覺地通過一定的規劃與設計使得相應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自然能量例如光能等,能夠充分保證相關住戶每天至少能夠得到二個小時的光照,此外還能夠在保證空氣順利流通的情況下有效降低熱量損失,最大程度地減少能源消耗。
在關于節能型建筑的相關規劃與設計工作進行之前,相關設計部門以及人員應該要對相應建筑所在地域的一應水文地貌以及氣候相關條件等信息進行詳盡的了解。因為這些基礎性的工作將對接下來的一系列設計工作的成果的好與壞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對建筑所在地的相關信息的調查是十分有必要的。調查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能夠更好地了解到當地具體的環境特征,并且能夠根據環境因素的復雜程度,來具體制定建筑節能的相關規劃與設計方案,進而通過一系列的節能的建造技術與措施來建造出來高性價比的生態宜居建筑。而對于環境因素的考量一般包括以下幾點:①要考慮的是氣候因素,一切的建筑都具有其獨特的地域性,而氣候的區域性差異也是較為明顯的,因此對于節能建筑的設計,首先應該要對當地的氣候相關規律有清楚的了解,具體應包括年降水量,平均降水量,夏季的光照強度,冬季日光照射覆蓋率,以及各季的風期、風力等。只有對這些信息有了充足的了解,才能夠針對氣候特點進行相應節能建筑的規劃與設計工作;②應該考慮到的環境因素就是地形因素。通常情況下,建筑所在地的地形環境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到建筑內部能量的存儲以及交換,這就會對空調的制冷以及制熱相關能耗影響極大。一般來說,地形的起伏幅度交大的地區內的建筑被能源消耗水平與地勢平緩,臨近水源的地域相應建筑的能耗水平是不相同的。因為地形起伏幅度較大的地方空氣流通較為不便,而臨近水源或者地勢平緩的地方由于種種原因而擁有著較為通暢的空氣流通途徑。而這些不同的情況下的建筑對于能源的消耗是有著很大不同的。因此,相關部門以及相關人員在進行節能建筑的規劃與設計工作時,必須要考慮到地形地貌的影響程度,合理地進行選址以及取向,合理布置建筑相關結構,合理地對山谷風以及水陸風等自然空氣流通途徑進行利用,以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進而使得相關建筑能夠有效地降低能耗,以取得最好,最理想的能源節約效果;③對于環境因素的考慮就要說到“地面環境”這一因素了。對于建筑周圍的近范圍環境來說,地面覆蓋物的種類也會影響到相應建筑的能源消耗水平。而通常表現在植被覆蓋率、道路硬化的覆蓋率以及水面覆蓋率等方面的不同所引起的建筑能源消耗水平的不同。所以,相關節能建筑的規劃與設計人員在對居住型建筑的節能性進行規劃與設計的時候不僅要認真仔細地設計建筑的選址以及朝向,還要考慮到相關建筑區域的植被覆蓋率、道路硬化覆蓋率以及水面覆蓋率之間的配比關系,以此來制定出合適的方案,進而打造出和諧宜居的節能建筑。
我們很容易理解,建筑內部的空間結構布局對于空氣流通的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一般來說,內部結構寬敞通暢的建筑通風效果會比較好,反之如果內部空間狹小卻復雜緊湊,這樣的建筑通風條件較差,因此就需要額外的能量催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排風。這樣一來相應地對于能源的消耗就被加大了。因此,相關節能建筑設計者在設計建筑時要對建筑內部的結構的空間布局進行合理設計,盡量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確保建筑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以達到節能且宜居的目的。對于裝有中央空調等具有制冷與制熱效應的系統,其內部空間的設計應該較為順暢且緊湊,這樣一來就能夠在保證在空氣流通的同時有效地保留溫度,進而能夠減少相應空氣溫度調節系統的工作負荷,進而達到節能的效果;而采用自然空氣流通的途徑來通風控溫的建筑則可采用較為寬敞且通常的設計方式,以此來保證自然風力的流通,減少空調系統的工作時間以及負荷,以達到節能的目的。
如圖1所示便是一款節能型房屋的內部空間結構示意圖。
長時間以來,我們國家建筑行業內相關施工單位在進行相應的建筑施工時,通常采用的都是一些較為單調的材料。而對于墻體材料來說,空心磚,混凝土加氣等材料被應用的相對較為廣泛。這種建筑模式的好處就是能節省開支,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能夠降成本控制到最低收水平。但過于單一地應用這些墻體材料的弊端也是較為明顯的。因為這些材料導熱性極強,幾乎能數十倍地高于現如今的新型環保型保溫材料。這就會使得相應用戶加大對空調系統的依賴程度,進而產生較大的能源消耗。很明顯,新款的環保型復合保溫材料與傳統的單一型的墻體材料相比具有無可替代的優越性。新款的復合型環保保溫材料應用于墻體中,能夠使得墻體擁有較強的隔熱能力,進而降低電力空調系統的用電耗能。
與墻體相比,房屋建筑的門和窗戶等部位屬于熱能散失值最高的部位。因此,相關節能建筑的規劃與設計人員在制定方案的時候需要切實考慮到相關建筑的設計方案中,門和窗戶等開孔部位散失的熱量對于整個建筑的熱量損失值來說占比有多大。然后在具體的設計方案中能夠具體地針對門與窗等部位來進行節能設計與規劃。在設計建筑結構時要設計節能型門窗材料的應用以及安裝的位置,確保節能門窗的合理應用。進而最大程度地減少空調系統的制冷或者制熱的工作時長,進而最大程度地實現節能的目的。
現如今,自然界最容易獲得的最清潔的能源應該非太陽能莫屬了。而要想使得所謂的節能建筑具有真正意義上的節能環保的特性,就應該適時適量地將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應用到建筑當中。具體應用時應該考慮到不同的因素,并且因地制宜地進行光能設施與建筑的和諧搭配與利用。①建筑之間的距離應該符合一定的標準,保證相關建筑在每一季度的日照時間內都能充分享受到陽光的照射。此外建筑設計人員還應該在建筑上留有適當的位置來供人們放置相應的太陽能相關的設備,以求達到對太陽能的充分利用,進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對電網輸送的電能的依賴程度。②建筑的選址以及朝向的選擇在設計與規劃時也要考慮到是否能夠有效地利用光能,進而在綜合效益上達到最佳的節能環保的狀態。
現如今這個階段,我國國內的建筑行業與科學研究相關部門的聯系尚且不夠深入,許多新的科技并不能夠被應用于建筑工程中。而建筑行業對于科研方面的重視程度尚且不夠深入全面。而如何進行更高層次的節能建筑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則是從事這一行業的相關人員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但其實細想來也不外乎兩方面:①建筑行業重視科技成果的應用加大行業內部對于新的科技成果的應用力度,將科技轉化為環保的生產力;②國家相關部門可通過相關政策地制定與推出來鼓勵相關科研部門以及建筑行業共同研發更加新型高效的環保型建筑材料。
在此篇文章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相關人員在進行節能建筑的規劃與設計時,不僅要洞悉國家相關部門的相關政策與標準,還需要考慮到地理位置環境、氣候環境、光照等因素,還要對其所進行規劃與設計工作的相關建筑的結構布局,以及相關設施的用料進行綜合性的全盤考慮,還要放眼未來擁有全局性的長遠眼光。
[1]付祥釗.夏熱冬冷地區建筑節能技術[J].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工信部將出臺節能環保裝備規劃[J].福建建材出版社,2011.
[3]高敏.低碳建筑在中國的應用及對其發展的建議[J].現代商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