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陽
(畢節市城鄉規劃執法支隊)
在現代建筑行業中,建筑風格趨同性十分嚴重,千篇一律的建筑不僅影響了城市形象,也不利于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必須改革與創新。在當前社會中,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繼承開始興起,將傳統文化符號融入建筑設計中,有助于推動建筑設計的進步,對我國建筑行業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作為文化意識的載體,各種傳統文化符號層出不窮,形式也并不固定,包括語言、文字、圖形等等,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表現隱喻性、象征性等特點,是我國文明的重要寶庫。傳統文化符號可以分為顯性、隱性兩類,前者主要是文學、歷史與文化,后者則是各種意識形態方面的思想文化,文化價值、歷史價值以及藝術價值顯著,如何將傳統文化符號發揚光大,是現代建筑行業的一項重大任務[1]。
建筑也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建筑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內在上是具有統一性的,傳統建筑本身承載著眾多的傳統文化符號,通過建筑設計,可以更好的傳遞、繼承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過于追求流行設計元素,對傳統文化符號的關注十分有限,基本很少運用,更多地習慣于運用西方美學、審美來對建筑設計加以優化,放棄了傳統文化符號的繼承,導致現代建筑設計于我國傳統文化之間出現嚴重的脫離,建筑設計處于較低的層面。因此,在社會發展新時期,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研究,提高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水平,實現傳統文化符號與建筑設計間的融合,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與推動建筑設計進步的必要措施。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符號在建筑設計中應用越來越加流行,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①傳統文化被注重,建筑設計中開始強調對傳統歷史的繼承,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內容,各種色彩、紋飾以及形式等傳統文化符號都被融合到現代建筑中,在保證建筑時代性的基礎上,展現出民族性、文化性特征。②地域性顯著,我國地域遼闊,地區差異顯著,在不同地區,其所孕育出的文化具有顯著的地域性,在建筑設計中,需要考慮到當地歷史文化背景,應用的大多也是當地風格獨特的傳統文化符號,從而使建筑設計表現出顯著地域性[2]。
在建筑設計中,傳統文化符號發揮著一定的襯托作用,這種襯托作用體現在建筑結構、建筑風格等多個方面,是通過各種襯托性建筑來實現的,比如宮殿正門前位置設計的“闕”,廣場前的華表等等,住宅建筑前的石獅等,運用這些傳統符號,可以增強建筑設計的民族性,提升建筑品格。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建筑布局也是其中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傳統的世界觀、價值觀,比如風水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重要內容,對建筑布局起著極大的指導作用,存在許多論述,比如順勢而為、順應自然等,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這種布局思想依然可以作為借鑒,對建筑設計布局合理性有著良好效果。
色彩是傳統文化符號的直觀表現之一,比如中國紅、明黃等,蘊含著獨特的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在建筑設計的色彩運用中,需要根據建筑物結構、性質等多方面因素,選擇合適的色彩,在保持建筑美觀的基礎上,展現建筑的風格,并且要與地域自然環境相適應[3]。
在我國傳統文化符號中,圖形符號占據著較大比重,比如祥云、龍鳳等等,這是我國特有的,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建筑設計中,圖案符號的應用較為普遍,比如上海世博會的的中國館建筑,在其中華藝術宮的設計中,色彩采取的是傳統中國紅,樣式則是采用了傳統鼎形,通過倒階梯式的變樣,來形成獨特的建筑設計。此建筑設計中,從視覺上、建筑符號上都體現了傳統文化符號的信息,并且確保了建筑基本的功能,給予人們直觀、美好的精神享受,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圖案色彩符號,可以為設計師提供豐富、創新的設計思維與靈感,比如中國結、各種吉祥物等,可以有效地增強建筑個性化。
在建筑設計中,應用最為普遍的就是各種形象符號,傳統形象符號是在當前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包括各種圖像、建筑結構圖像等,在漫長的建筑發展史中,傳統的形象符號豐富多樣。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形象符號,可以更好的了解建筑整體建設環境以及工程風險,有助于促進建筑設計的優化,減少設計不足,在建筑形式的發展變化中,形象符號的意義也是存在差異的,在具體應用時,必須要對形象符號有足夠理解。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空間設計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如何劃分空間、提高空間布局水平與利用效率,是決定建筑設計方案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在我國傳統文化符號中,存在許多獨創的空間符號,比如四合院、園林、亭榭等,將這些空間符號應用于建筑設計中,能夠提升建筑空間組織設計水平,通過對空間大小、曲折的合理調整,來促進傳統空間符號與建筑工程間的良好融合,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征,對建筑設計多樣化有著極大幫助。
在建筑設計中,材質符號可以顯示出建筑的表面特征,會對人們的心理、生理感受產生影響,對提高建筑的欣賞價值有著一定效果。在傳統文化的材質符號運用中,需要對材質的肌理有深度理解,將其與建筑設計有機融合起來,讓材質發揮藝術美觀,賦予建筑物文化藝術價值,讓人們能夠接收、理解傳統文化符號的信息與內涵,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比如在仿古建筑設計中,運用青磚灰瓦等傳統建筑材質,并將斗拱飛檐等傳統結構融入到建筑中,是傳統材質符號與建筑設計的結合,對拓展建筑設計的方向有著積極作用[4]。
意識形態是傳統文化的內涵,就建筑設計來看,傳統的意識形態包括建筑節奏、結構以及空間等方面,所以,將意識形態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可以增加建筑的文化價值,發揚傳統文化,比如鳥巢,在建筑設計中,就采取了傳統意識形態,通過對相互支撐組件的合理構建,構成類似鳥巢的網格狀結構,體現著傳統鏤空法的特點,在外部還采用了中國紅與陶瓷紋路,是傳統意識形態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
綜上,建筑設計是建筑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前人們對建筑設計更加重視,加上傳統文化復興的影響,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到建筑設計中成為設計人員面臨的一個課題。傳統文化符號與建筑設計間聯系十分密切,加強對這種聯系的認識,掌握各種傳統文化符號,做好其與建筑設計的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也十分重要。
[1]汪 敬.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7(48):113~114.
[2]李偉,田娜娜.淺析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應用[J].門窗,2017(08):154.
[3]龍福.淺析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應用[J].智能城市,2017,3(07):62~63.
[4]黃 涵.淺析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應用[J].江西建材,2017(0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