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冉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江蘇南京 210096)
該項目位于約旦安曼這一城市,項目的總建筑面積為88000m2,地下有三層,地上有38層,其中1~9層為辦公區,10~38層是W五星級酒店,酒店匯包含260間特色套房和40套可銷售的豪華公寓。該大樓在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并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這一新開業的W-Hotel酒店是喜達屋酒店集團在中東地區的第一家標志性五星級酒店。峽谷巖洞型是該酒店的一大顯著特色,并能為中東本地區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務和設施,用以來有效支撐約旦旅游和制造業增長[1]。
該建筑在進行構思時,應結合業主的具體要求并且建筑本身應體現當地文化特色,具體在進行設計時,應主題鮮明。其主題文化應能夠被客人承認并接受。在設計元素中還應具有能夠讓客人喜愛、加深其印象的文化或者主題亮點。同時,任何一棟酒店的推出還應展現鮮明的個性。W酒店是喜達屋集團旗下的高端精品酒店,該酒店極大打造的是具有影響力和高知名度的特色功能,同時塑造尊貴的品位和文化氛圍。
該建筑在進行設計時還應滿足游客和消費者體驗式消費需求。在當下體驗經濟時代背景下,顧客更加青睞產品或者服務的“非大眾化”這一個性時尚體驗。在接受服務時,他們更喜歡獲得更多的情感和感官體驗,同時感受自我身份的肯定和確認,從而享受到身心滿足之愉悅。該酒店在進行設計時,作者借鑒了古城佩特拉主入口處一個狹窄的綿延超過1km的峽谷,且峽谷還一直連綿延伸,連接到死海和阿卡巴海峽,并借鑒這一地域風貌特征的設計靈感,將“峽谷、巖洞”這一設計理念融入到該建筑設計的方案設計中[2]。借助于建筑裙房W酒店的入口空間設計,將該巖洞空間入口當作本建筑主入口。較好地引入了峽谷、巖洞等理念,成功地將佩特拉古城文化融入該建筑的具體設計方案中。借助于建筑、文化內涵和空間設計將其與一般酒店的設計區別開來,并且還重視給顧客營造出一種非凡、獨特的體驗。
W酒店建筑風格和整體外立面的設計都是緊密圍繞“巖洞、峽谷”這一設計理念展開并深化的,進而為建造出一棟特色鮮明的地標性建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進一步來說,該建筑設計包含以下兩點。①建筑裙房部分的巖洞造型設計和巖石表面各個部分的連接和支撐,借助峽谷造型的獨特設計,賦予給客人一種深刻的體驗之旅,進而打造出一種更具影響力和高知名度的巖洞、峽谷的特色功能,進而成為度假客戶滿足其個性需求的首選目的地[3]。②建筑整體的外立面設計和相應的開窗設計形式,同佩特拉古城的地域文化具有高度統一性,佩特拉古城是建立在巖石之上的,并且其還埋藏在狹長的峽谷當中,我們建筑的整體外立面就是對“巖石面”設計風格的延續。其是由形狀大小各異的“巖石面”構成的,其建筑的開窗形式也同巖石面的造型具有高度一致性[4]。
從該酒店建筑的整體外立面設計和開窗形式方面來看,該建筑在進行設計時,力求同入口巖石表面的造型特征形成統一,同時還可運用不規則的三角面造型進行組合搭配。這其實是延續了佩特拉古城的巖石風貌,從而塑造出更具地域性特點的建筑。建筑師在進行該酒店的建筑設計時設置了四大模塊。
這一模塊化設計不僅可以將四種不同模塊進行交替組合,且模塊的組合構成外面還類似于巖石的巖面,進而形成了建筑整體的外立面表皮。但是,這一整棟建筑的外立面卻可以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非常具有創造力和吸引力,通常能讓人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當地佩特拉古城的巖石地形地貌特征。設計人員在具體進行設計時,始終都注重深挖該地深厚的文化價值,并且注重實現城市歷史和城市諸多文化元素的有機結合,并力圖打造一種“設計創意+酒店”的模式。通過營建一種獨特的外觀風格,來極力展現某一段歷史人文和思想創意的片段。
綜上所述,文中基于對約旦安曼W酒店項目的介紹和分析,將該酒店設計構思的整個過程詳細地闡述出來,在同業主保持密切溝通的基礎上,深挖了當地極具影響力的文化價值,并借助于創造性的結構設計方法將主題文化“巖洞、峽谷”融入該建筑設計中,進而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筑。與此同時,該建筑在進行設計時,還體現出了體驗式的設計理念,基于客戶聽覺、視覺和觸覺體驗,為其創造出一種非同尋常的體驗之旅,進而讓他們獲得更多重的情感和感官體驗,這些都利于W酒店成為區域口碑相傳的地標性目的地酒店。
[1]李桂媛,李原野,楊凡星.旅游度假酒店建筑的地域文化性表達之初探——以神農架神林酒店建筑設計為例[J].城市建筑,2016(6):226~228.
[2]秦雨沁.場所精神的營造研究--國內精品度假酒店建筑設計初探[D].南京工業大學,2016:338~340.
[3]秦雨沁,王暢,等.國內精品度假酒店場所精神營造——以莫干山裸·心谷度假村為例[J].江蘇建筑,2016(2):19~22.
[4]吳昕.國內精品酒店文化特色塑造的設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