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種以竹篾為基材、采用纏繞工藝及高滲透樹脂粘接技術復合的新型材料誕生!該項技術的發明者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纏繞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柃。在2017年國際竹資源高效利用創新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竹纏繞復合材料具有原料的可再生性、加工過程低碳節能、使用過程環保及可生物降解等優異性能,可成為鋼材、水泥、塑料、玻璃鋼等傳統材料的替代品,并可在管道、管廊、高鐵車廂、現代建筑等領域發揮效能……
2017年5月,竹纏繞復合材料應用與推廣工程被列入《林業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十一項重點工程,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同年6月,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發布《竹纏繞復合管道工程技術規程》;同年10月27日,國家林業局發布《LY/T2905—2017竹纏繞復合管》林業行業標準;同年12月,國家林業局首個設在民營企業的研究機構竹纏繞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鑫宙公司揭牌……因為上述理由,去年底“‘竹纏繞’標準化取得階段性成果”被評為2017年“中國林業產業十件大事”之一。
目前,鑫宙公司的竹纏繞技術已申報國內專利200多項,其中已授權專利117項;申報國際專利36項,已授權專利2項。鑫宙公司的竹纏繞復合管是世界第一根可工業化生產的生物基管道,是中國唯一原創性管道,已批量生產和廣泛應用;竹纏繞3米以上大口徑的竹纏繞綜合管廊也已投入試用;竹纏繞復合組合式樣板房于去年10月份落成,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植物纏繞整體式房屋;竹纏繞高鐵車廂已研制成功并正在進行全面測試……
對竹纏繞復合材料技術,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宋維明如此評價:竹纏繞復合材料新技術有碳匯和節能減排、節水、保溫、抗震等四大優勢,對于改變傳統竹材加工產業結構模式,替代石化和礦物質等不可再生資源,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興林(竹)富民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他說,如果將中國每年1.1億噸的閑置竹資源全部用于生產竹纏繞復合材料,節能量相當于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43億噸的3.3%;減排量相當于2013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00億噸的3.5%。8年周期內,將1.1億噸閑置竹資源定期擇伐利用,比其自生自滅可多儲碳2.3億噸,折算成二氧化碳是8.4億噸,相當于每年多封存二氧化碳1億噸。原國家林業局長指出:竹纏繞復合材料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我國的能源危機和資源危機開辟了一條新渠道。竹纏繞復合新材料研發成功,為大規模發展高附加值的竹產業提供了技術和產品支撐,更為竹產區精準扶貧找到了“捷徑”。
目前,該公司新的研發基地和示范園區已在杭州市蕭山區動工建設,預計年內部分可投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