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混凝土世界》雜志社,北京 100831)
學習所有為推進建筑垃圾與固廢(新型城礦)資源化頒布的法規政策,都大致可用九個關鍵詞來解讀。
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依法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著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著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著力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著力創新城市管理服務,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樹立垃圾是重要資源和礦產的觀念,建立政府、社區、企業和居民協調機制,通過分類投放收集、綜合循環利用,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強化城市保潔工作,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統籌城鄉垃圾處理處置,大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推進垃圾收運處理企業化、市場化,促進垃圾清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對接。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
建筑垃圾資源化(固廢資源化)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有利于減少原生資源消耗,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我國煤矸石發電機組裝機規模已達2100萬千瓦,年可減少原煤開采4000萬噸。天然石膏資源雖然豐富,但品質較低且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燃煤電廠排放的脫硫石膏、濕法磷酸中產生的磷石膏如全部得到利用,年可節約天然石膏1億噸。
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是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造成安全隱患的有效途徑。粉煤灰排放量大、占地多,如果得到合理利用將有效減少由于堆存造成對土壤、大氣、水質等環境的影響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可以有效解決隨意焚燒污染環境,造成交通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城鎮化進程中產生的大量建筑廢物的綜合利用將減輕"垃圾圍城"問題。
大宗固體廢物既包括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廢棄物,也包括秸稈等農林廢棄物以及建筑廢物,大力推動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將在電力、煤炭、礦產、冶煉、建筑、農業等多個行業探索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發展模式,延伸和拓寬生產鏈條,促進產業間的共生耦合,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堅持政府引導原則。發揮政府的宏觀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使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成為企業降成本、提效益、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堅持規模發展原則。鼓勵大摻量、規?;?扶持大型骨干企業,積極拓展綜合利用方式,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利用,力爭做到"吃干榨盡"。
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充分考慮各地區、各行業資源稟賦和綜合利用水平的差異,采用切合實際的技術和模式,分類、有序推進。
堅持技術促進原則。加快先進、適用技術工藝裝備的推廣應用,提高利用效率,從源頭減少廢物產生,防止二次污染。
到2015年,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0%,其中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通過實施本方案中的重點工程,新增3億噸的年利廢能力?;拘纬杉夹g先進、集約高效、鏈條銜接、布局合理的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體系。
2017年12月,中國環聯發布了五份最新發展報告:生活垃圾分類2017年度發展報告、生活垃圾處理行業2017年度發展報告、危廢處理行業2017年度發展報告、土壤修復行業2017年度發展報告和建筑垃圾處理行業2017年度發展報告。
建筑垃圾屬于垃圾的一種,是指在建筑物、構筑物拆除、新建、重建、維修、裝修及自然災害等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棄物,主要包括廢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磚瓦、雜土及施工過程中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碎磚渣、金屬、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包裝材料、其他廢棄物等各類固體廢棄物。由于土地開挖產生的垃圾、道路開挖產生的垃圾和建材生產垃圾一般可全部(再生)利用,建筑垃圾一般指舊建筑物拆除垃圾和建筑施工垃圾。
舊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組成與建筑物的種類有關:廢棄的舊民居建筑中,磚塊、瓦礫、混凝土塊、渣土約占80%,其余為木料、碎玻璃、石灰、金屬、包裝物、防水材料、各類電信線和電源線、塑料制品等;廢棄的舊工業、樓宇建筑中,混凝土塊約占50%~60%,其余為金屬、磚塊、砌塊、塑料制品等。對不同結構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數量因施工管理情況不同在各工地差異很大。
從存量來看,過去50年,中國至少生產了300億立方米的黏土磚,這在未來50年大都會轉化成建筑垃圾;中國現有500億平方米建筑,未來100年也大都將轉化為建筑垃圾;從增量來看,到2015年全國建筑業房屋施工面積為123.97億平方米,年均增長率為13%。據測算,每10000平米的建筑施工面積平均產生550噸建筑垃圾,而建筑施工面積對城市建筑垃圾產量的貢獻率為48%,
根據推算以及結合目前已有的多家產業發展報告綜合,近幾年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總量約為14億噸~24億噸之間,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約為40%,產量驚人。據估算,到2020年,中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將達到峰值,預計會達到26億噸。如遇嚴重地震災害,則產生量更多,僅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次產生的垃圾就高達3億噸。據統計,2017年度北京市建筑拆除5985萬平方米,產生建筑垃圾約3000萬噸,2018年還將實施4000萬平方米的建筑拆除,預計還將產生約2000萬噸建筑垃圾。
我國建筑垃圾處理總體現狀是,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8個省市共有建筑垃圾處理廠867座,截至2016年上半年,共有建筑垃圾處理廠867處,其中規范化建筑垃圾處理設施238座,占建筑垃圾處理廠總數的28%;不規范的處理設施數量巨大,且存在有滑坡風險的設施32座和有其他風險的設施20座。我國已建成投產和在建的建筑垃圾年處置能力在100萬t以上的生產線僅有70條左右,小規模處置企業幾百家,總資源化利用量不足1億t;相關企業以民營為主,已建成規?;纳a線實際產能發揮不到50%,且大多處于非盈利狀態。建筑垃圾總體資源化率不足10%,遠低于歐美國家的90%和日韓的95%。
“十三五”期間,建筑垃圾管理需要統籌全流程監管,實施源頭減量化、運輸規范化、處置資源化、利用規?;ㄔO,將建設垃圾管理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領域,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有力支撐。北京目前已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納入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出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鼓勵性政策。北京還將加快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和推廣,完善建筑垃圾再生產質量標準、應用技術規程、開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同時也將研究建立建筑廢棄物再生產標識制度,將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列入推薦使用的建筑材料目錄、政府綠色采購目錄。北京朝陽區首個建筑垃圾固定處置終端PPP項目將于2018年建成,每年可處置達100萬噸的建筑垃圾。
“資源化”是我國處置固廢與建筑垃圾最重要的思路之一。
河南省作為我國的人口大省,其發展其在建筑垃圾處理處置領域走在全國前列。2014年,河南省首次在許昌召開建筑垃圾現場會,推廣許昌經驗,要求各地加強建筑垃圾規范管理;2015年,住建部將我省列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省”,隨后河南省政府出臺《關于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下發《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試點省實施方案》,河南省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入規范管理、快速發展階段。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筑垃圾通過資源化處理后,可生產出粗骨料、細骨料直接利用,也可以再加工生產透水磚、水工磚、透水混凝土、干粉砂漿和墻體材料等,廣泛應用于公路、市政道路、水系治理和房屋建設等領域。根據河南省住建廳召開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新聞發布會,鄭州市機西高速、安陽繞城高速、開封開港大道、信陽中心城區道路共使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490噸,許昌、漯河等城市使用各種規格的透水磚、連鎖護坡磚、擋土砌塊、再生骨料約300萬噸,此外,平頂山、開封、洛陽、永城、滑縣等市縣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也取得一定進展。
2016年上海市政府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垃圾綜合治理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上海裝修垃圾、拆房垃圾集中資源化利用能力要達到750萬噸/年。為實現這一目標,上海規劃明確到“十三五”末,要建設12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全市裝修垃圾和拆房垃圾,中心城區的由市屬老港基地統籌處置;各郊區至少建設一座資源化利用設施,就近自行消納。2017年9月,上海市政府發布的《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規定》(以下簡稱“57號令”)將于2018年起施行。該規定首次將裝修垃圾明確歸類為建筑垃圾來進行治理。57號令實施后,裝修垃圾堆放場所設置相關責任將徹底明確。住宅小區由業主委托物業服務企業實施物業管理的,物業服務企業就是裝修垃圾投放管理責任人,有義務設置專門的裝修垃圾堆放場所。否則,將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上海近年每年進入收運處置環節的裝修垃圾約有300萬噸,未避免資源浪費及對末端處理設施造成過大壓力,在精細分揀基礎上的資源化利用,將是上海裝修垃圾處置的主要方式。2017年上海全市裝修垃圾、拆房垃圾總量近800萬噸,超過同期生活垃圾的總量;裝修垃圾成分復雜,處理難度大。上海首套針對裝修垃圾進行分揀分類及后續資源化利用的流水線在徐匯區景聯路已試運行,目前其裝修垃圾的日均處理能力可達1500余噸。
浙江省——強調源頭管理。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于2017年7月在轉塘、雙鋪和三墩同步開建了三座大型建筑垃圾處理廠,投產后可達到年均300萬噸以上的建筑垃圾處理能力。這三座建筑垃圾處理廠的新建不僅填補了杭州尚沒有大型建筑垃圾處理廠的空白,也將大大緩解杭州市垃圾圍城的壓力。據杭州市渣土辦統計,2016年杭州建筑垃圾產生量約為1000萬噸。據統計,未來3-5年內,這個數字還將上升至1500萬噸。裝修垃圾作為建筑垃圾中最難為處理的低值回收部分,也納入在這三家建筑垃圾處理廠的處理范圍之中。這些工廠引進了裝修垃圾的處理設備和技術。通過智能分揀、傳輸、加工、再造后,裝修垃圾同樣可生產再生產品進行回用。
如果說企業是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市場主體的話,那么,政府的相關部門就是建筑垃圾資源化的責任主體。
2018年4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2018〕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各區政府是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的責任主體及相關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國土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國稅局質監局、市園林綠化局、市水務局等部門統籌負責。市城市管理委負責建筑廢棄物消納的監管;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負責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推廣應用。明確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管理部門負責本區建筑廢棄源化綜合利用管理工作并統籌“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各類支持拆除違法建設產生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處置。
市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循環利用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城市管理、城管執法、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公安交管、環境保護等各成員單位要依法依職權,切實履行對建筑垃圾的監管責任,通過行政審批、執法檢查、行政處罰、聯合懲戒等措施,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市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循環利用領導小組將對各成員單位及各區人民政府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對履職不到位、落實工作任務不力的單位,將嚴肅追究責任。
要充分認識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對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建筑垃極大量產生。由于大部分城市對建筑垃極治理正作不夠重視,建筑垃極處理設施建設后,導致建筑垃私拉亂倒、擠占道路、侵占良田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城鄉人居環境和安全行。當前,建筑垃圾處置能力嚴重不管理水平不高、資源化形用水平低,已底為影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開展建筑垃圾治是污染防治攻豎流的重要任務,是解決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河題的迫初需要。
今年4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開展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北京市等35個城市(區)開展建筑圾治理試點工作。要求(一)加強規劃引導。(二)開展存量治理。(三)加快設施建設。(四)推動資源化刑用。(五)建立長效機制。(六)完善相關制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的通知,加快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和《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其中的總體要求是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著力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區域和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以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為抓手,提升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大力傳播循環經濟理念,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加強政策和制度供給,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政策和市場環境,進一步發揮循環經濟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努力完成規劃綱要提出的循環經濟各項目標,以及《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同時要示加快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如1.推行綠色開采。2.推動資源集約利用。3.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實施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重點開展赤泥、磷石膏、尾礦、冶煉和化工廢渣等產業廢物綜合利用,培育一批示范基地和骨干企業。開展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評估和驗收。進一步推進戰略性稀貴金屬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繼續做好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適時出臺分行業、分地區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積極推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構建綠色礦業發展長效機制。
北京市〔2018〕7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建筑垃圾產生源頭管理(一)加強房建市政工程、建筑拆除工程建筑垃圾產生源頭管理(二)加強居民住宅小區建筑垃圾產生源頭管理,實施物業管理的居民住宅小區,居民裝修垃圾應當由物業服務企業統一清運,業主、裝飾裝修企業不得自行清運。物業服務企業受托清運居民裝修垃圾,應當明碼標價并選擇具有經營許可的運輸企業,與運輸企業簽訂委托清運合同,與消納場簽訂處置協議,并依法取得消納證。物業服務企業不得允許無經營許可運輸企業的運輸車輛進入物業管理區域收集或運輸居民裝修垃圾。(三)加強建筑垃圾運輸治理。(四)加強建筑垃圾末端處置治理。(五)明確部門重點職責,完善執法銜接機制。并對城市管理部門重點職責、城管執法部門重點職責、住房城鄉建設部門重點職責、交通運輸部門重點職責、公安交管部門重點職責、環境保護部門重點職責等做了嚴格的界定。
從今年起,北京市將對建筑垃圾閉環管理、全程監管。房建市政工程、建筑拆除工程以及居民住宅小區建筑垃圾清運處理將統一納入過程閉環,本市將著重加強運輸企業和運輸車輛兩個供應源頭的動態管理,完善建筑垃圾源頭產生環節、道路運輸環節和末端處置環節全過程的管理制度,明確各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物業服務企業(街道辦事處)的工作職責,形成全程監管、全面覆蓋的管理體系。
建筑垃圾的監管原則是“誰產生,誰負責”,由產生單位妥善處置。各地出臺的政策大都明確拆除工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處置費用應由發包、承包單位在合同中明確,合同價格不高于現行建筑垃圾處理費標準的150%,并納入項目拆除成本或項目建設成本中。此外,北京《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提出了資金支持與政策扶持兩大創新舉措:一是提出“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資金可用于支持各區違建拆除產生的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處置與綜合利用費用支出;二是提出資源化處置企業可按照相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建筑工程由誰拆除?如何確保資源化再生品得到妥善使用?在建筑拆除方面,《意見》要求拆除實施主體具備資源化處置利用能力,制定處置利用方案并落實,各區負責監管。在建筑設計方面,《意見》雙管齊下,一是要求建設單位在設計文件中明確建筑廢棄物再生品的使用,施工圖審查單位負責對相關內容進行審查;二是要求施工單位按設計要求使用建筑廢棄物再生品,監理單位實施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