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遼寧師范大學)
在藝術的園林中,過去只有八個部分,分別為繪畫、雕塑、建筑、工藝、音樂、文學、舞蹈、戲劇。隨著時代的發展,加入四個新的成員,那就是書法、金石(也可以放在繪畫中,畢竟在我國古代是講求“書畫同源”的,金石、書法和繪畫,三者是看作一體)、照相和電影(兩者是受科技發展所致)。前兩項在西方往往會被忽視的,因為這些在西方是沒有的。照相,被稱為“準藝術”。電影則是新興的。所以現代藝術園林中一共分有十二部,用一個字代替一個門,那就是“書、畫、金、雕、建、工、照、音、舞、文、劇、影”。它們的蓬勃發展,使得藝術園林熱鬧非凡。但在我們學習藝術的時候,不一定要全部研習,假使要做藝術專門家,一個人的一生只能研習數門或一門,甚至很有可能是一門中的一部分。(追述到中國藝術史上,可謂是人才輩出。有精通書畫的大文豪蘇軾;有專攻佛像畫的吳道子;有專畫仕女人物畫的張萱、周昉;有專畫山水畫的荊浩、關仝;有專畫工筆畫的張擇端;還有專畫水墨畫的徐渭。)但是,好在各種藝術都是融會貫通的關系,所以我們在仔細研習其中一種或者一門時也不能全不顧及。對于各種不同的藝術,我們都應該充分發揮探索精神,努力汲取其中的精華,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締造健全的人格,收獲更多的經驗,同是也是增加審美意識最好的途徑之一?,F在就藝術的十二個部門的情況我們猶如游覽觀光一樣,做出如下的簡介。
首先是藝術第一境,書法。這一境域,存在于藝術園地東端最深處,風景盛美,游客多為國人,偶爾兼有東亞其它國家的游客,西方人則幾乎無人問津。雖說游客多為國人,但大都望而卻步,或者半途而廢,真正能爬上高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書法也是藝術園地中最為冷清的一片區域。書法這門藝術作為我們國家所特有的,雖人人都會拿毛筆寫字,但多數是實用的,不是藝術的。也就是說,人們通常寫字只求書寫工整(橫平豎直),而不講求筆墨情趣、空間結構布局和對藝術的研究。藝術的主要原則,無外乎是用感覺來領受的,而感覺中最高等的則是耳目。訴于雙目的藝術中最為純真的我想該是書法吧!而訴于雙耳的藝術中最為純真的是音樂,所以書法和音樂在藝術園林中占最高的地位。
藝術第二境為繪畫,這一境域與書法相鄰,雖在地位上不及書法,但勝在地域比書法寬廣,所以承攬的游客也是最多的,全世界各國都有很多慕名的人,繪畫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所有學習造型藝術的人在開始前必須先學繪畫。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之說(描畫要參考書法用筆,這樣畫出來的畫才有神氣),所以中國畫畫家大都能書能畫。
藝術第三境為金石。位于藝術園林的東端,與書法繪畫密切相連,是藝術園林東端最為精巧的一部分,范圍雖小但深度卻不亞于書法。金石也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極度精深的藝術。方寸之間,雕刻寥寥數刀,將其布置妥當,整體協調,便可自成一個圓滿的小天地。專長于這一藝術的人一般被稱為金石家。金石家大都兼通書畫,所以“金石書畫”向來并稱。近現代中國出現吳昌碩,齊白石,弘一大師三人,能書、善畫又能治金石,且都很優秀。
藝術第四境,雕塑。它與繪畫接壤,屬于同根同源,與繪畫相比,雕塑取材范圍較為狹窄,大多為人物和動物為主(西方國家從古希臘開始雕像多為人物,并且取材大都取材于希臘神話和圣經)。所以想要學好雕塑必須好好研習繪畫。同時也要多練習如何從二維平面空間轉入到三維立體空間的方法。
藝術第五境,建筑。全園之中,這一境最為繁華,但卻缺乏自然意趣。建筑與第四境的雕塑有很大的聯系,早期的雕塑都是作為建筑裝飾依附于建筑存在的。建筑作為實用物的一種,又被稱為“應用藝術”,與之相反的“純正藝術”則是由無實用的金石書畫所組成,可自由創作,作為美的獨立表現而存在。而前者被居住的條件所束縛,在一定的約束力下不能自由的創造美的形式,在另一面建筑則屬于土木工程,所以建筑又被人們稱為“半藝術”。
藝術第六境,工藝美術。在我看來工藝應該是藝術園林中最為繁華的,與建筑相比只是規模比較小而已。工藝美術,比如錯金銀工藝,雕花,紡織等的制造,是屬于手工業的,但是它的美卻是屬于藝術的。所以工藝美術同建筑一樣也是屬于“應用美術”的,兩者都受實用條件的約束。
藝術第七境,照相。這一境比起其它的是較為狹小的,工業時代以后起源于西方,是工藝的一種,同樣具有實用性,在構圖、取調取景方面又同繪畫相交,以機械為主,缺少一定的主動創造力。上述七境,都位于藝術園林的東端,有深而淺,自成一脈。這東七境有一個最大的想通點,都是用眼睛來觀賞的,是靜穆的藝術。
藝術第八境,音樂。置于園林最西,地勢極高,風景最勝,境中并無固定的實在物,有的只是虛無縹緲、波瀾起伏的音符而已。它厲害之處在于古今中外的人,對于這一境都很偏愛,在這一境走出很多的大師,留下很多的名曲(歌頌友誼的《高山流水》,鋼琴詩人-肖邦,交響樂之父-貝多芬,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德彪西)。書法與音樂作為藝術中最為精妙的,前者訴于視覺,后者訴于聽覺,雖表面形式不同,但內在精神實同。
藝術第九境,舞蹈。與音樂相臨,在古代兩者是不分家的。舞蹈一種借用身體的姿態來表現種種情感,所以舞蹈是以人體為工具的藝術。
藝術的第十境,文學。涉及范圍最廣,內容極為豐富,橫貫中西。
藝術第十一境(戲劇)和藝術第十二境(電影)都是視聽結合的藝術,兩者關系密切,電影源于戲劇,作為后起之秀,應是無可限量。參考文獻:豐子愷《率真集》1946年10月上海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