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龍
(聊城市人民醫院基建科 山東聊城 252000)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它由多種材料共同混合制作而成,具有堅實的結構與廣泛的應用能力,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起到關鍵作用。而與此同時,圍繞混凝土澆筑的關鍵施工技術也正在極大豐富化。
混凝土材料本身由碎石、水泥、砂石以及水按照一定比例均勻攪拌后形成,它作為混合材料具有高強度和高耐久性,可滿足建筑標準及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要求。在混凝土應用過程中存在澆筑技術,實施混凝土澆筑是為了避免建筑工程后續環節出現混凝土裂縫問題,同時為了解決混凝土內外溫度差異與水泥水化熱等問題,也要進行混凝土澆筑,如此一來建筑混凝土結構即使在強力收縮與拉應力作用下也不會出現裂縫。而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澆筑技術特點的有效把握是關鍵,例如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易性都是保證混凝土的內部水熱化程度降到最低、硬度上升的必要條件,所以從整體來看,建筑項目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建筑混凝土澆筑方案的形成要經過前期準備工作與方案設計,最后做好澆筑養護,結合這三大步驟來分析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具體技術應用。
混凝土澆筑施工前期準備工作第一步就是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結合施工質量問題選擇正確材料,并將所選擇原材料明確標明于建筑設計圖紙上。其次要嚴格檢查施工所有材料的相關內容,例如明確它的水泥種類、生產日期等等基本規格,然后通過二次檢查抽取小樣進行實驗室檢查,保證各項指標均能達到國家相關標準,最后可投入到具體施工環節中。再一點就是混凝土的攪拌與運輸工作,結合實際工程量與施工單位實際技術狀況來合理選擇攪拌及運輸工藝方法與技術設備,科學合理預測攪拌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澆筑過程絕對不能中途停止,因此施工現場有必要準備一臺拖泵或移動泵設備,確保混凝土混合物拌制均勻,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當然,對泵設備的泵管緊密度、漏氣問題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盡量規避其產生壓力損失[2]。
混凝土澆筑施工的相關技術設計方案包含以下3點。
(1)要做好全面分層處理,保證混凝土澆筑對象結構平面尺寸不宜過大,主要從短邊逐漸向長邊推進,首先完成整個結構的第一層澆筑,并在終凝位置進行第二層澆筑,保證澆筑模式完整。該技術相比較而言更適用于較小的澆筑結構平面,不過在技術實施過程中層間間隔要保證盡量縮短,同時必須在初凝之前完成第二層混凝土澆筑,結合施工縫方法處理層間面,保證全面分層處理施工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2)要做好全面分段分層處理。這是因為全面分層下混凝土澆筑技術的強度要求高,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合理采用混凝土運輸機、攪拌機等設備,配合分段分層處理方案,解決澆筑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混凝土偏少、結構物厚度偏小等等問題。而如果是面積或長度偏大的工程,則要注重分層澆筑過程中的施工冷縫問題有效解決,應該從底層混凝土開始澆筑,避免出現設備不符合等等問題,在底層施工完畢后,再對第二層進行澆筑施工[3]。
(3)要做好斜面分層處理。要保證斜面角度在45°以內,同時切面坡度不應該大于1/3,在每一層澆筑過程中都要嚴格按照垂直于斜面的距離展開計算,保證混凝土澆筑結構長度始終大于厚度。在振搗施工過程中,則要從下端澆筑層逐漸向上澆筑,保證斜面分層澆筑的完整性[4]。
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就要做好養護工作,在已澆筑混凝土表面覆蓋澆水,在框架柱頂板位置設置馬道,按照模板處理養護順序實施養護。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要及時進行養護,如果是低塑性混凝土則必須在澆筑完畢后實施灑水養護配合噴霧養護,養護時間要保持在14h以上[5]。
混凝土澆筑施工影響整個建筑項目質量,所以要合理把握,有效控制技術實施過程與質量,做好養護措施,避免混凝土出現裂縫等病害,保證施工高效率。參考文獻
[1]陳招娣.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6):107~108.
[2]陳國華.淺議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J].門窗,2016(8):114.
[3]吳鎮華.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3):2057.
[4]譚立志,仇玉領.建筑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下半月),2015(18):161,163.
[5]楊偉雄.工業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J].城市建筑,2015(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