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山東省青州市 262500)
自從21世紀以來,全世界都處在能源和資源危機當中,世界各國將環境保護問題列為首位,并將國家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在我國,建筑行業的資源消耗占三成以上,因此,進行建筑節能,發展綠色建筑對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實施建筑節能,應該重視建筑節能的理論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建筑節能進一步實施,根據不同的社會環境全面發展節能環保,本文主要針對建筑節能理論研究進行分析,促進我國節能減排事業。
目前,建筑節能已經成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任務,因此,建筑節能理論研究成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從可行性研究分析、國家鼓勵政策,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評估體系等方面進行研究。建筑節能是我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發展、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它是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國家正在大力推進我國綠色建筑的應用,并且加大建筑節能理念的研究,增加對建筑節能的投入。
我國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國能耗的30%,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調、市政熱水供應、照明、家用電器等能源消耗。我國的人均能源占比非常低,還不如世界水平的一半,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建筑能耗日劇增多,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是我們目前必須做的事情,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建筑節能刻不容緩,深入研究建筑節能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我國建筑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眾所周知,建筑節能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綠色建筑的宣傳推廣較多提及的是綠色建筑的技術應用與環境效益,而對于綠色建筑的經濟成本效益問題,缺乏系統的研究探討,市場上對于綠色建筑的具體成本和經濟效益概念流于籠統,理解不足。而我國主要建筑面積是住宅建筑,所以采暖是建筑耗能的主要因素。國有住宅面積目前是40億m2,而冬季采暖一般能耗是25kg煤每平方米,這個數目是多么的龐大,如果我國開始發展建筑節能,針對新建的建筑物實行節能標準建筑,可以減少近3.5億t的煤,僅僅這些就可以為我國減少1萬億元的開支。由此可見,建筑節能不僅僅可以利國,不僅僅是經濟賬,最重要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
政府推行節能減排正常在建筑節能中發揮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節能減排市場監管中和制定相關正常,大力推動全國建筑節能的運行,制定合理的政策可以有效促進建筑節能市場,彌補各階段帶來的不足,為建筑節能帶來了有利條件。建筑節能既需要有力的增城、法律法規和健全的監管制度,更需要廣大群眾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和認識。國家應該對經濟激勵政策和強制建筑節能政策相比較分析,得出更強有力的相應政策,將建筑設定為首要對象,激勵對象,采取一定的激勵政策,制定完善的激勵政策體系,將提高建筑節能提到日程上來,建立完整的中國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評價體制。
光有完整的節能政策是行不通的,還需要有建筑節能推廣和實施等過程,才能真正做到預期的節能減排效果,光靠法律法規的監管手段還是不足的,還需要根據市場機制來推動建筑節能的發展。因為建筑節能屬于外部性較強的,根據政府制定的相關經濟激勵政策要求和外部信息非對稱關系相互制約,合并提出了消除建筑節能改造外部性及其對節能改造的影響,并提出分階段、根據不同主體的經濟激勵政策。根據建筑節能的市場的源動力,從各個角度引導,并提出建筑節能市場需求的對策,加強市場宣傳,創建有效合理的行為?;蛘邚目刂瞥杀竞托б嫔戏治鼋ㄖ澞埽覈壳霸诮ㄖ跗谕顿Y過高已經超過80%,因此,需要投資者對建筑市場重新構建一個有利于建筑節能改造項目的經濟效益評價體系或者評價指標。設定完整的評估體系,促進建筑節能的運行,科學的發展建筑節能,完善本有的建筑評估體系,根據我國國情,從我國建筑發展現狀出發,倡導綠色建筑,對新時期的建筑節能發展有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在這三十多年的建筑節能過程中,建筑節能的理論研究一直是政策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并加速推動了我國建筑節能的運行。因此,在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階段,大力發展建筑節能是必然趨勢,政府應該大力宣傳建筑節能知識,根據我國建筑現狀發展綠色建筑,制定完整的建筑節能評估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節能激勵政策,大力推行我國能源和資源發展戰略,帶動我國建筑行業進行綠色革命。
[1]郭漢丁,馬興能,尚伶.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市場培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18:151~156.
[2]梁境,李百戰,武涌.中國建筑節能現狀與趨勢調研分析[J].暖通空調,2008,07:29~35.
[3]本刊編輯部.加強管理,全面提升綠色建筑質量——第九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J].城市發展研究,2013,2004:125~136.
[4]王俊,王有為,林海燕,徐偉,高彩鳳,葉凌.我國綠色低碳建筑技術應用研究進展[J].建筑科學,2013,2910: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