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燕
(海南省海口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海南???570100)
工程質量是人們一直以來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各類建筑工程暴露出的質量問題,使人們在建筑工程質量上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炷潦墙ㄖこ淌┕ぶ惺褂米顬榛A的材料,構成混凝土的原材料更需要滿足質量要求。此時人們應通過借助質量檢測來進行嚴格控制。文章針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促使人們對此方面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通常包含了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劑等,根據建筑工程的具體情況選擇與之相應的材料配比,從而滿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由于原材料本身在來源上相對較廣,非常容易獲取,再加上材料本身的價格非常低廉,促使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所以,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進行質量檢測主要是針對于上述這些材料。對混凝土質量產生影響的除了原材料自身質量以外,各類原材料的配比也將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量。例如,在混凝土混合時,如果水量不足,將會造成混凝土自身的粘合度較差,攪拌形成的混凝土在強度上無法達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而且還非常容易發生干裂的情況。而當水灰比例相對較高時,那么則會導致混凝土自身的保水性能相對較差,在其內部存在非常多的氣泡。當利用該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其內部將會呈現出蜂窩狀,從而影響到混凝土整體強度。因此,需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進行質量檢測,并且還要保障各個材料的配比是科學合理的。
建筑原材料的質量對整個建筑工程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質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工程內在質量的重要保證;在設計合理的前提下,工程的組成分為兩大塊:原材料與連接材料。其中原材料占絕大部分。因此,原材料的品質決定了工程本身的品質。
(2)工程施工順利實施的保證;施工過程無非是建筑原材料的優化組合,從原材料的角度,影響施工進程的主要方面:①材料的采購及及時到位對加工進度的影響;②施工過程中暴露的材料缺陷的追溯過程中,返工對進度的影響;③由于材料質保資料的不齊全對交工及工程款審批造成的影響。
(3)企業良好信譽的重要保證。根據以往的施工經驗,原材料方面出現的問題占工程質量重大責任事故的絕大多數。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說明,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是工程質量控制的核心內容。惡性質量事故對企業的信譽影響自不待言。通過嚴密的原材料質量控制程序,可以從根源上杜絕大部分的質量事故。
為了能對建筑市場進行規范,提高建筑工程本身的質量,建設部在此方面相出臺了非常多的質量管控法規,如各類檢測評定標準規范,所以,在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進行檢測和質量控制時應根據相關標準規范的內容來進行檢驗。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所進行的檢測工作,主要是水泥、粉煤灰、砂、碎石以及外加劑的性能。①水泥質量檢測項目包括凝結時間、安定性、膠砂強度。②砂子質量檢測項目包括顆粒級配、細度模數、含泥量、氯離子含量。③碎石的檢測項目包括顆粒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含泥量、壓碎值指標。④粉煤灰質量檢測包括細度、需水量比。⑤外加劑質量檢測包括摻外加劑混凝土性能和外加劑勻質性。混凝土性能方面的檢測主要是減水率、凝結時間差和抗壓強度比;外加劑勻質性的檢測主要是外加劑對水泥的適應性[1]。
在對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進行質量控制時,需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水泥的質量控制:根據建筑工程本身的需求,選擇符合施工要求的水泥,并在水泥采購時還需對供應商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查,保障水泥的質量。水泥品種與強度等級的選用應根據設計、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處環境確定。一般建筑結構及預制構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鹽水泥;高強混凝土和有抗凍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應按不同廠家、不同品種和強度等級分批存儲,并采用防潮措施;水泥廠應在水泥發出之日起7d內,寄出除28d強度以外的各項檢驗結果,32d內補報28d強度的檢驗結果。水泥出廠超過3個月應進行復檢,合格后方可使用[2]。
(2)砂的質量控制:當對混凝土中砂進行選取時,天然砂應選擇中砂。天然砂中所含雜質將會對混凝土質量產生明顯影響,當對天然砂進行檢測時,其中所含有的雜質應滿足相關規定當中的要求.根據相關規定:天然砂中含泥量應為:當≥C60混凝土,砂的含泥量應<2.0%,當混凝土強度為C55~C30時,砂的含泥量應<3.0%,而當低于C30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應<5.0%;天然砂中氯離子含量應符合:①對于鋼筋混凝土用砂,其氯離子含量≤0.06%(以干砂的質量百分率計);②對于預應力混凝土用砂,其氯離子含量≤0.02%(以干砂的質量百分率計)。
(3)碎石的質量控制:碎石的粒形和級配對混凝土的和易性影響較大。當對混凝土中碎石進行選取時,初次使用某個石場的碎石應測定其壓碎值,壓碎值大的石子不能用于生產高標號混凝土。針片狀多、級配不好的碎石空隙率大,導致混凝土可泵性差,需要較多砂和水泥填充,經濟性差,應避免使用。采用同一石場的碎石,平時應重點檢測其級配,注意針片狀含量[3]。
(4)粉煤灰的質量控制:當對粉煤灰進行檢測時,應重點檢測細度和需水量。細度小、活性大、需水量小的粉煤灰摻入混凝土中可節約水泥,節約外加劑用量,而需水量大的粉煤灰會向混凝土中引入大量水,造成水灰比過大,強度下降,若使用則要增加外加劑用量,例如在某一個工程項目當中其所使用粉煤灰的類別為Ⅱ級F類,從以往建筑工程施工經驗能了解到,粉煤灰的細度為23.5%,需水量則為98%。
(5)外加劑的質量控制:在選用外加劑時應考慮幾個問題:應用范圍;對水泥的適應性;控制摻量。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摻入外加劑時,外加劑與水泥具有良好時適應性,其種類和摻量應經試驗確定,如此才能滿足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
綜上所述,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發展和人們質量控制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檢測和質量控制工作。由于受到質量控制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對混凝土原材料進行質量控制時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便要施工單位對管理人員自身的質量意識進行強化,使其在日常工作當中能重視質量檢測和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開展,確保混凝土原材料都具有較高質量,避免因為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問題而影響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從而推動建筑行業能獲得更加健康地發展。
[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2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