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飛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510060)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繼續要求“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也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調“城鄉融合發展”。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產業的支撐,發展現代農業,也需要探索培育農業新業態,拓展現代農業產業鏈[1]。種業是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同時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短板[2]。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導下,廣州市十部門聯手推進國際種業中心建設,形成了廣州種業小鎮特殊扶持政策措施。筆者以此為契機,初步探討現代農業種業特色小鎮的策劃。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其發展關系國計民生,是確保糧食安全、農產品有效供應、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性保障。種業始終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近幾年來,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通過政策,稅收和補貼等手段支持農業、種業的發展。廣東省、廣州市也通過相關文件明確種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種業發展已成為省、市“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國是用種大國,近年來種子的市場規模保持在年均9%以上的增速,僅次于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但是國內種子重經營輕研發,種業科技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種業企業缺乏競爭力。我國種子市場分布算亂、品質低劣、境混亂、監管不足,種業市場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21世紀種業國際化成為現代農業經濟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的種業經濟將在互相交流中發展[3],種業發展的國際化現代化已勢不可擋。按照國內外種業交易方式分類,種業類型的特色小鎮建設可以歸納為三種模式:全球集中拍賣模式、國內大宗商品模式、園區型大訂單模式。
1.3.1 全球集中拍賣模式
全球集中拍賣模式的典型案例為阿斯梅爾花卉種子交易市場,阿斯梅爾花卉種子交易市場的商業大樓面積超過90萬m2,是世界上最大的現場拍賣場之一。
全球集中拍賣模式通過運用網絡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現代拍賣交易模式進一步降低了交易費用,提高了交易效率,為制種農戶的生產提供了更好的指導,優化了拍賣交易模式。
阿斯梅爾花卉種子交易市場空間規劃具有全球、高效、智能、集中特點,由拍賣、購貨兩大核心區域構成。拍賣區域包括冷藏庫、存放庫、拍賣廳、質檢中心、發貨廳。購貨區域包括包裝廳、交款中心、發貨中心、海關、植物檢疫站。另規劃有下游冷鏈倉儲及配送公司。
1.3.2 國內大宗商品模式
國內大宗商品模式的典型案例為壽光果蔬交易所。依托全國生產基地28處及調配系統的能力,大力發展種業總部經濟,集交易功能、拍賣功能、會展功能、加工、物流、蔬菜種權推廣于一體。
國內大宗商品模式交易模式特點是將“生產基地”從“總部”分離,在全國范圍內建基地,依托強大根基發展總部經濟,產業覆蓋生產、信息、營銷、物流、技術培訓、農業景觀設計多層領域。
1.3.3 園區型大訂單模式
園區型大訂單模式的典型案例為北京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北京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一期規劃15000畝,二期規劃30000畝,以于家務鄉為中心覆蓋通州南部鄉鎮。
園區型大訂單模式集中布局核心會展區、分散布局企業科研基地。功能包括科研辦公中心、會議會展中心、新品種核心展示示范區、院士新品種中試基地、科研辦公中心等。
構建國際種業交易平臺,強化商品的交易核心功能,建設成我國種子進出口的重要通道。補齊技術和產權交易功能的短板,促進種業交易由種子等商品交易向技術、產權等領域拓展。建成國際商品種子交易中心、種業技術和產權交易中心。圍繞種業交易核心功能,配套完善的會議展覽、質量監督檢測、倉儲物流、產品分包等輔助功能以及中介咨詢、廣告宣傳、酒店娛樂等衍生功能。
引進具有國際水平的種業研發機構、創業投資機構、人才團隊和先進技術成果,吸引一批跨國種業企業研發中心、科研機構、創業型種業企業、風險投資基金,聚集10~20家知名種業企業總部,打造國際化種業企業總部集群。構建總部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為入駐的企業之間合作聯盟創造有力條件并提供管理和服務,扶持中小企業成長,培育和孵化創新創業企業,以龍頭項目帶動形成種業產業集群。
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改革大潮中,創新“互聯網+種業”線上線下雙向價值鏈體系。為國內、國際種業企業搭建最便捷、信任度最高的網絡交易平臺,幫助種業企業對接全球種業商家、種子用戶。基于近期的可操作性和可實現度,分三步搭建國際種業一站式交易平臺、“產學研銷”一體化平臺、區域性種業集群平臺,形成以種業交易為核心的種子產業服務體系產業鏈、以科技孵化為重點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創新鏈、以觀光旅游為特色的高端生活服務體系生活鏈。
廣州種業小鎮址位于東涌鎮北部門戶地區,面積約5.5km2。小鎮周邊生態基底良好,旅游產業初具規模。水網密布,水質優越,生態物種多樣。有大穩村、東涌水鄉的旅游開發經驗。依托廣州種業小鎮產業鏈、創新鏈、生活鏈三大核心產業體系,借鑒國內外種業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形成種業交易區、種業會展區、商貿配套區三大區域。
種業交易區以總部樓宇為核心,立足南沙國家戰略新區,定位華南地區種業交易樞紐,建造廣州國際種業大廈。對外承接種業產品交易展示、種業產權轉化、種業檢測檢疫、評估咨詢培訓業務。以專業交易為主,搭建多元產業配套功能于一體的總部綜合服務平臺。
同時充分利用自貿區優勢,建設60000m2種業保稅倉,結合種業產品交易展示,形成前店后倉的展示交易格局,并形成一系列保障措施為種子產品進出口貿易、倉儲提供快速通道。
種業會展博覽區以會展空間為核心,靈活布置配套空間。空間布局結合會展特點,布局相對自由流暢,會展空間集中布置,酒店、商業、娛樂等布局靈活,強調空間多樣。
同時考慮承辦國際種業博覽會、廣東種業博覽會等最具規模、最具特色、最受關注的農業良種博覽會。策劃室外良種展覽面積為20000m2,吸引國內外知名種子企業參展。
種業商貿配套區空間布局講求配合與點綴,以裙房與塔樓配合為主,形成圍合內院,提供公共交流空間。
目前廣州種業小鎮已經開展首期工作,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工作逐步鋪開,并順利承辦廣東種業博覽會種業小鎮分會展工作。但目前廣州種業小鎮起步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成熟。廣州種業小鎮應力爭用3~5年時間,初步建成高水平、農旅結合、功能全面、在全國乃至全球較有影響力的種業特色小鎮,并向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不斷進取。
[1]楊 梅,郝華勇.農業型特色小鎮建設舉措[J].開放導報,2017(3):85~88.
[2]侯軍岐.我國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種業,2017(1):13~17.
[3]侯軍岐,權菊娥,侯麗媛.國際種業公司案例分析及對我國種業發展啟示[J].中國種業,2015(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