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包頭市交通專用物資供應站)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工程項目的投資力度加大,公路工程造價管理逐漸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同時,工程造價管理能力的不足與缺陷也愈加明顯。目前,我國公路工程造價管理主要側重于工程建設前期的概預算管理,而忽略了項目實施階段的造價管理對整個工程建設的影響。同時,“三超”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制約了公路建設工程項目造價管理的穩健發展。因此,科學評估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水平越來越重要。
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一種能夠評價項目管理績效并改進項目管理水平的一種科學的方法,成熟度模型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本文遂將公路工程造價管理與成熟度模型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構建基于業主方視角的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模型,為科學評價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水平提供支持,并提供有效的改善造價管理績效水平的措施,為公路工程項目能夠獲取預期的投資效益提供保障。
項目管理成熟度等級表征了一個組織的項目管理能力從不成熟逐步到成熟的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表征項目管理水平的臺階。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模型是以現代項目管理及公路工程造價管理理論為指導,在國內外現有的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拓寬延伸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公路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及特征,所構建的成熟度模型可參照傳統的成熟度等級,將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具體劃分為5個等級:混亂級、簡單級、提高級、標準級、優化級,具體內容如下:
(1)混亂級:公路工程造價管理充滿隨意性,沒有明確方向的隨機操作,僅停留計量套價的被動管理階段,整個管理過程沒有統一的方法和制度,缺少主動控制造價的能力。
(2)簡單級:管理者憑借多年造價管理活動積累的豐富經驗,對類似的公路項目造價可基本上進行較為科學的經營,僅對同一類型項目的主要業務流程達到了制度化、紀律化、可重復的程度。
(3)提高級:已形成一套專門針對公路工程造價管理的制度,能夠達到主動控制工程造價,對全過程造價管理有了全方位參與。
(4)標準級:公路工程造價管理已趨于成熟,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造價管理體系,管理團隊不斷接受正規的造價管理培訓,競爭力逐漸增強。
(5)優化級:造價管理者開始追求卓越,造價管理制度及流程被完全理解并靈活運用,實現造價管理實踐的持續改進[1]。
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進行造價管理成熟度評價的前提,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科學性、獨立性與系統性。
科學性是建立造價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所應遵循的關鍵性原則,即評價指標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性,能夠真實反映公路工程項目造價管理水平。
評價指標體系以一個比較完善的系統,它包含多項指標,各項指標必須是相互獨立的,不能存在相同涵義,若存在相同涵義應予以剔除,否則,必會影響成熟度評價結果。
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應堅持系統性原則,盡最大限度通過科學的方法篩選出全面完善的指標,才能保證成熟度評價更加科學合理[2]。
本文選用文獻研究法與問卷調查法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具體過程如下:①基于文獻研究,歸納總結影響公路工程項目造價管理水平的因素,形成初始評價指標;②根據初始評價指標,設計調查問卷并結合專家訪談,選取適合的對象進行發放問卷,根據統計結果,對指標進行篩選,從而形成最終的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內容是以公路建設5個階段的造價管理作為指標體系中的指標層,以關鍵域作為一級指標,關鍵域中的關鍵指標作為二級指標。其中投資決策階段的一級指標包括項目決策準備、風險識別、投資估算、估算文件報批;設計階段的一級指標包括初始設計、施工圖設計、投標控制價、招標管理;施工階段與竣工結算階段的一級指標主要包括工程索賠管理、合同管理以及竣工結算管理等[3]。
針對目前我國公路工程造價管理側重于前期概預算的管理而忽視中后期造價管理工作等問題,作者以成熟度等級、公路工程造價管理過程為維度,構建了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模型。通過模型客觀地反映了組織的造價管理水平和在前中后期中造價管理工作的不足,解決了由于側重前期概預算而忽視建設中后期造價管理工作導致整個建設項目造價管理失控的問題,為后期確定評價指標重要性程度以及建立成熟度評價模型奠定了基礎。
[1]劉偉軍,石志飛.基于PM3的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模型[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2(3):28~35.
[2]彭海燕,李志輝.公路工程造價管理成熟度模型構建及評價[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6):57~62.
[3]李雨明,尹 強.ERP,CMM和OPM3在我國的應用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5(1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