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
(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重慶渝北 401120)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經濟充滿活力、生活品質優良、生態環境優美的國家級城市群。到2030年,重慶、成都等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成渝城市群將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在成渝城市群發展中,交通網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做好城市群交通規劃,有著現實的意義。
基于新型城鎮化發展背景,成渝城市群的內涵以及廣度,有了新的變化,由重慶和成都為核心的傳統城市群,已經逐漸轉變為一省一市為內涵的巨型城市群,具體涵蓋四川省以及重慶市多個城市。成渝城市群已經成為我國五大城市群之一。此城市群發展趨勢是以重慶和成都為核心,打造雙核六帶空間格局。成渝城市群處于我國西部區域的核心位置,位于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交叉位置,區位優勢較為明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腹地,也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地區。
2.1.1 鐵路
現階段,成渝城市群內部已經建設了多條鐵路干線,形成了以成都和重慶為主要樞紐的鐵路系統,連接各個城市,貫通相鄰省區,比如陜西省和甘肅省等,打通了經濟帶內主要城市之間的鐵路運輸系統。除此之外,成渝城市群內部多條鐵路以及客運專線,處于規劃或者在建狀態,比如綿樂高鐵以及成渝高鐵等。總的來說,成渝城市群內部鐵路運輸以及網絡局部,有著以下特點:①鐵路密度高,但是線路等級水平相對較低,復線和電氣化線路數量少,運行的速度比較慢,通行能力水平低下。②成渝城市群鐵路路網不夠發達。③成渝城市群內部,形成了東西橫向的鐵路軸線。④成渝城市群中部缺少南北向鐵路交通軸線。
2.1.2 公路
從當前成渝城市群交通現狀來說,公路路網結構較為合理,形成了以成都和重慶為核心,以國道為主要干線、國家干線公路和一般國省道為網絡骨架的公路網,實現了城鄉交通連接,貫通了省際之間的公路線路。總的來說,成渝城市群公路交通和網絡系統布局,具有以下特點:①在成渝城市群運輸體系中,公路網運輸體系占據著重要的地位。②成渝城市群內建成了一定的對外公路出口,不過數量有限,而且道路等級水平還需要提高。
2.1.3 水運
在成渝城市群內,形成了以長江水系為主干、多條支流為輔的立體水運網絡,實現了東西橫貫和江海直達。重要港口包括重慶港口、瀘州港口、宜賓港口、樂山港口。總的來說,成渝城市群內水運網絡以及內河運輸網絡,具有以下特點:①河流分布較為密集,內河是進出經濟帶的主要通道。②航行條件有限,通航河流數量少,航道等級整體水平較低。③在經濟帶上重慶為主要水運樞紐。
2.1.4 航空
從航空交通現狀來說,成渝城市群擁有2個樞紐機場和多個機場,樞紐機場包括重慶機場和成都機場。航空運輸具有以下特點:①在經濟帶內外聯系中,民航運輸是主要運輸方式。②形成了以成都雙流、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為樞紐,支線機場為節點的航空網絡。
2.2.1 總體戰略
成渝城市群打造的過程中,注重多層次綜合交通體系的構建,形成了以重慶和成都為主要樞紐的交通體系,實現了水陸空交通線路的有機融合,構建了立體快速交通網絡系統。在成渝城市群范圍內,綜合交通系統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為城市創建了外部發展環境,為城市群內商務交通以及休閑消費,提供了交通保障。在都市圈范圍內,為居民參加社會活動和享受公共服務,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交通系統的作用,需要考慮建設和主要功能區域相適應的交通體系,緩解城市群內外交通之間的矛盾,實現交通基礎設施資源共享。
2.2.2 雙核驅動,點軸開發
結合成渝城市群特點來說,進行交通規劃建設,要充分發揮城市的優勢,以雙核驅動、點軸發展的協調發展模式,完善成渝城市群內部的交通運輸系統,提高成渝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發展的綜合競爭力[2]。采取此模式,能夠充分發揮重慶和成都的樞紐作用,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集聚或者擴散,把成渝城市群內中心城市的經濟勢能,沿著交通系統軸,傳遞給交通系統上的各個節點城市,發展“軸”帶頭發展,將經濟勢能,以軸線的方式,輻射給城市群的整個區域,打造立體化開發格局,促使城市群之間的城市協調發展。
2.2.3 兩核兩心多點
成渝城市群交通體系,其是以成都和重慶為主要交通樞紐,朝向整個區域擴散。在規劃建設時,結合當前城市交通現狀和環境,依據成渝城市群內部各個城市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現狀等,打造交通中心,比如遂寧和內江,將其作為交通樞紐,其他地級市為次等級交通集散點,全面完善成渝城市群等級規模的交通系統。
2.2.4 三縱三橫
目前,成渝城市群內總計3條交通軸線,包括成綿樂、成內渝、成隧渝。隨著建設力度不斷較大,成內渝和成隧渝逐步發展起來。在成渝城市群發展軸上,節點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但部分城市還屬于中等城市,尚未起到聯系成都和重慶之間的紐帶作用。基于此,還需要完善交通運輸系統[3]。從成渝城市群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建設成渝高速環線和成都-遂寧-重慶-內江-資陽-成都客運環線,能夠將城市群內部重要城市,以交通體系的方式串聯起來,加速城市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實現物資快速聚集。
城市群交通規劃方案整合具有以下特點:①城市群形態影響著方案整合。在進行城市群交通體系規劃建設時,需要考慮城市群形態。按照局部和區位劃分,城市群形態包括單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在交通規劃方案的選擇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4]。單核心城市群的交通規劃整合,多采取圈層式規劃,以單一核心城市為中心點,以放射+環狀形式,開展交通規劃,實現統一管理和協調。雙核心城市群是采取圈層+組團的形式,進行交通規劃方案整合,以成渝城市群為例,其是以成都和重慶為核心,先分別開展圈層式交通規劃,再進行規劃調整以及修改,納入到整體規劃。②交通需求影響著城市群交通規劃。通常來說,交通規劃方案是依據交通需求制定的,不過在城市群交通規劃方案中,此問題需要重點分析。交通需求在城市群交通規劃方案制定中,不能作為唯一的決定因素,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比如環境因素[5]。③規劃方法不同于城市交通規劃。在進行城市群交通規劃方案的制定時,僅依靠簡單組合幾種交通方式,實現對綜合運輸協調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在進行城市群交通規劃時,要從綜合運輸以及城市群交通系統特性出發,進行方案整合。
綜上所述,對于成渝城市群交通規劃方案的制定,要結合當下城市群發展的實際情況。近年來,成渝城市群不斷較大交通體系建設力度,逐步形成了以成都和重慶為樞紐的交通體系。隨著經濟的增速發展,對交通體系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還需要繼續完善交通網絡。
[1]陶志祥.我國城市群綜合交通規劃中若干重要問題探討[J].綜合運輸,2016,38(12):27~31.
[2]杜佳文.海峽西岸城市群綜合交通網規劃方案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4,36(02):67~72.
[3]鐘學燕,王貴平,余小英.川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鐵路網規劃方案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4,36(12):58~63.
[4]趙振平.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綜合交通網規劃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4,36(12):77~82.
[5]程萬斌.城際鐵路線網規劃方案實施效果評價方法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5,37(04):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