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雯
(魚臺縣交通運輸局 山東濟寧 272300)
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現代化的進程從未放慢過腳步,自古以來各交通樞紐、交通要道都是經濟建設的重點對象,由此可見交通工程設計在我國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小覷的地位。文化是經濟的體現,文化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面子工程”,因此交通設計在滿足人生理需求的同時也必須滿足一定的心理需求,城市道路設計及交通設施等對視覺上的美感要有追求。
對人文關懷理念的重視就是對現代文明進步的重視,在城市交通工程設計建設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是為了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城市交通設計建設最基本直接的目的自然是滿足交通的基本需求,交通通順、便捷,而在這基礎上除了實現減少交通事故頻發率等功用性外,對設計的要求就要上升到精神層次、文化層次了。在城市交通設計建設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可以體現城市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提高城市整體水平。通過征集民意,讓廣到一定的作用。
首先是低碳概念的產生。在大工業時代的背景下,自汽車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沒有停止過生產。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多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惡劣影響。而與交通相關的碳排放量在碳排放總量中占據了重要位置,所以在城市交通設計中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出一份力也是融入人文關懷理念的一個方式。
要在城市交通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公共交通出行率,減少對私家車的使用,我國公交10~20%的出行分擔率與發達國家的40~60%相比,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設是城市交通設計建設的重點,與此同時,做好對公民的思想宣傳工作、提倡公交出行也是交通建設中不可忽略的問題。
在城市交通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必須重視。最基本的,道路材質之類不可偷工減料,一條需要反復整改、維修的道路,本身就是對資源的嚴重浪費。其次是道路上的綠植建設,竟可能地凈化空氣、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對凈化道路、凈化交通起到重要作用綠植建設必須到位。最后是對道路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維持保護,總有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對道路造成不必要的損傷,這期間對事故的處理和事故后對道路的維修必須到位,其次是灑水車的出勤等維護工作值得引起人們的重視。
汽車的高保有量使得私人交通與公共交通之間出現矛盾,造成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頻發等一系列交通問題。尤其在大城市,存在著嚴重的交通堵塞問題,上班族們更情愿乘坐公交地鐵而不愿在交通高峰期被堵在路上。所以還是要做好思想工作,加強宣傳力度,提倡環保和低碳經濟。近期興起的ofo共享單車受到人們的一片好評,既方便又時尚,同時也體現了社會信譽。
交通通道的設計中人流通道和車流通道之間的區分必須明確具體,可以通過天橋和地下通道等復合型的交通建設來保障交通的暢通和高效,同時用柵欄等對重點路段實行封閉。司機行駛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路標可能會因為太過簡便等原因既不明其意又心生反感,甚至造成有意識的忽略,所以道路工作者們不得不把路標的人性化設計視為工作中的一部分,創新生產一些有個性、能讓人眼前一亮并且過目不忘又使人感到輕松的路標。
現如今,道路上的交通指示往往使人捉摸不清。因此,交通系統和識別系統的系統化和人性化設計是很有必要的,交通設計中要以便于傳達意義的視覺傳達設計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對交通事故的處理分三步:①要從源頭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②當不可避免的交通事故發生時要處理妥當;③是事故后期對當事人的損賠、道路的維修以及事故教訓的反省。
要在源頭上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就得從上路起、未上路時提高警惕,在司機駕照的報考上嚴格把關,避免“馬路殺手”的存在。對交通違規的現象也要嚴懲,尊重交通規則是對生命的尊重,是人文關懷理念最大的體現
當交通事故發生時,相關工作人員要及時趕到并快速對現場進行處理,以避免產生連環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后,對當事人的關心是必不可少的,讓他們在危難中感受到社會的關懷與溫暖也能避免再一次的交通事故在他們身上發生。對道路的維修也要及時,避免造成交通堵塞等問題。而對事故的反思不僅是事故人員自身的反思,更應該是道路工作人員的反思。是道路設計不合理還是工作不力導致司機放松警惕?亦或是交通規定設定不合理等等,這都是需要兢兢業業的道路工作者們需要反復思考的問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才能建設更美好的明天。
在城市的交通工程設計建設的過程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有助于交通的發展、城市的建設和文化傳播。文化傳播中一個重要的傳播方式就是交流傳播,交通是實現人們之間進一步交流的基礎,而文化的傳播反過來又能促進交通的進步與更新。由此可見交通設計與人文關懷理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的共同進步可以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1]王昕巍.城市交通工程設計建設與人文關懷理念[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4):244.
[2]范勇.低碳理念在城市綜合交通工程規劃設計中的體現[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8):4~6,261.
[3]曹凌峰,潘東來.城市交通工程設計中應體現的人文關懷[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