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芮
(河南省鹽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與此同時,我國食品衛生監督部門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與把控力度隨之增大,相關防范措施也在不斷制定出臺中,從而確保食品安全。然而,在一些客觀條件的背景下,我國的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使得國家相關部門重點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在當前的背景下,食品安全監督部門需要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合理的管理與把控,此外,還需要分析影響食品安全問題的不利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從而確保食品安全問題不再發生。
食品安全主要指的是食品無毒無害且符合有關規定的營養要求,人體食用后不會對其產生危害。食品安全主要分為以下3個層次。①食品數量安全。主要指的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生產的食品或供應能否滿足居民的實際需要,不但需要保證每人都能買得到,而且還需要保證人人買得起。②食品質量安全。主要指食品生產企業所生產的食品能夠符合衛生、質量以及營養方面的健康要求。質量安全涉及十分寬廣,例如食品是否被污染、添加劑是否過量等,此外,食品質量安全不達標將對社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因而,需要食品安全部門從源頭上把控,采取適當的措施,提升食品安全質量。③食品可持續安全。主要是從發展的角度出發,對食品生產嚴格要求,確保生產的食品不會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需要注重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中,由于污染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是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是在食品生產、加工、包裝以及運輸過程中,接觸到了有毒或者有害物質,從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這些有毒物質一部分可能是食品本身產生的,另一部分則可能是由于環境污染或者生產工藝流程出現問題而導致的。根據上述,可將食品污染大致分為以下3類:①生物污染。由生物污染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比如它可導致人體誘發食源性疾病或者產生代謝毒素,從而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然而,在生物污染中,微生物污染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污染可滲透在食品生產中的各個環節,概況起來主要有食品原料污染、加工過程污染、儲運過程污染。②工業污染。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導致各種環境污染層出不窮,例如大氣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這些污染都可能導致嚴重的食品污染,從而誘發巨大的食品安全問題。③農藥殘留導致的食品污染。根據農業部的相關數據統計表明,我國農藥使用量位居全球第二,由于農藥引起的中毒人數占總中毒人數的1/4,濫用農藥導致農作物中出現嚴重的農藥殘留問題,人一旦食用這些食品,極易誘發急性中毒或者給人體帶來慢性損傷,嚴重危害人民健康[1]。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食品工業所采用的原料以及工藝流程都隨之發生轉變,在食品生產過程中,食品生產中不斷添加各種食品添加劑,人們在追求食物美味的過程中忽略了食品安全問題。比如:常常采用油炸或燒烤等方式烹飪食物,雖然這樣能夠使得食物更加美味,但是油炸或者燒烤過程中卻會產生對人體健康不利的有害物質,從而誘發食品安全問題,因而,需要食品安全監督部門嚴格把控,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法律法規以及嚴格的監管體系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并非精心設計而成,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形成的。然而,還有許多原則、制度并沒有嚴格貫徹到食品安全立法中,并且還存在著許多必須以食品安全為依據的法律法規未能作為立法依據。雖然我國頒布了一些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如《食品衛生法》《質量安全法》《標準化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等,但上述的法律法規仍存在不夠嚴謹的地方,并且我國當前的食品安全衛生標準的覆蓋范圍仍較小,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的食品安全衛生監管體系,許多標準常常是打破國外技術屏障后才被動出臺的,如此薄弱的監管體系會給我國食品安全帶來很大的問題。
現今,我國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門仍然缺乏法制化,且食品質量管理機構較為松散,缺乏食品安全公共管理職位等。為了更好地完成食品安全質量的監管工作,我國組建了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局,其目的在于保證食品安全,然而,由于缺乏制度化且管理較為松散,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部門間職權不清晰、權力交叉以及出現管理空位等情況。
我國的食品科技主要是圍繞解決食物供給而建立的,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較低。與一些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的食源性危害技術檢驗和食品危險性評估技術相對落后,無法確保我國食品安全[2]。
雖然我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已經走過了五十個春秋歲月,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當前我國從事食品衛生安全監管的技術人員有20余萬人;但真正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卻很少,尤其是縣級的食品衛生安全監管技術人員尤為缺乏,導致對某些技術問題的處理不專業,進而導致監督力度不夠。
對于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而言,需要在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同時,還需要對食品的生產與銷售等行為做到有效監管,此外,還需要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加強進口食品的監管工作,從而確保監管體系的完整性、預防性等,確保覆蓋到食品安全的整個環節。因此,對于食品質量監管體系而言,需要在當前的技術體系上,創建相應的食品污染與監控系統,精確地對有問題的食品污染問題及時地進行預警與干預,從而確保有問題的食品不會流入市場,做到從源頭上控制食品安全,還還需要加大新技術的應用步伐,使一些新的科學技術快速運用到食品安全質量監管體系中,例如物聯網與基因芯片等,提升對食源性疾病與病原體等檢測的精確度,有效控制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確保食品安全健康。
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完善食品安全法制體系:①嚴格法律用語,減少法律漏洞。②加大對于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然而,我國食品安全監督部門在處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時,仍存在措辭模糊、打擊違法力度不嚴等問題,導致了部分違法人員得不到應有的懲處,從根本上起不到預防與警示作用。針對上述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企業的打擊力度,強化食品安全法制建設,從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③確保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落到實處,并且必須嚴格執行。食品安全質量監督部門需要與市場部門加強部門間的協作,組建專門的食品安全執法部門,使得食品安全執法部門能夠做到執法系統化與完備化,盡可能地減少相關部門互相推卸責任現象的發生,確保執法的嚴謹性與規范性,進而更好的確保食品的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雖然受到眾多因素影響,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于食品加工企業的責任意識與質量把控意識是否強烈,這將直接影響到食品安全。因而,對于食品生產企業而言,首先需要樹立安全責任意識,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標準,增強職業道德意識。對于食品生產的企業管理人員而言,需要樹立安全生產意識,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確保生產工藝的先進性,以及生產原料的質量可靠性,從而確保所生產的食品的質量穩定性。還需要對生產車間進行定期的消毒處理,確保食品生產環境達到我國食品安全生產的相關標準,最后,還需要對從事食品生產員工進行體檢,確保員工身體健康,不帶病生產。此外,食品生產企業還需要做到食品生產過程的透明化,并接受公眾的監督,以此確保生產的食品質量安全可靠。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社會的長治久安,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重視這一問題。雖然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在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下,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從而確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