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翔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4)
我國部分施工單位的制度建設較為滯后,具體可表現為針對性不足、缺乏合理性以及操作性差等問題。例如,部分施工單位會照搬其他部門的管理制度,或者對網絡中的載制度模板稍加修改后,就應用于本單位的管理工作中。這樣的制度設計并不能體現本單位的現實需求,部分問題無法得到針對性的制度約束。再有施工單位的生產環境較為簡陋,施工人員的個人素質也參差不齊。要求過于嚴格或流程復雜的管理制度,難以在這樣的條件下實施。
影響施工單位管理強度的因素主要有幾個方面。其一,是管理人員不足帶來的影響。部分工程項目的施工流程較為復雜,對全部環節進行監管必然要耗費極高的人力成本,但多數的施工單位難以承擔這部分成本,以至其管理人員不足以應對龐大的工作量。其二,是由分包模式帶來的結構性問題。在分包模式中承包單位與發包單位屬合作關系,因此發包單位的管理指令難以在承包單位的基層得到有效落實。
施工技術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但近年來我國的基礎建設快速發展,施工企業面臨用工短缺的難題。在這一背景下,缺乏行業經驗的施工人員大量涌入這一領域,以至該行業的總體技術水平大幅下降。同時我國的建筑施工人員通常會采用師徒相傳的模式傳授施工經驗。但在這一模式內,標準的技術要求難以得到體現,師傅的經驗往往成為施工教學的主要內容。
建筑材料是影響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但我國部分施工單位的采購管理不夠嚴格。首先我國的建材市場中充斥著不同質量標準的建筑材料,部分以低價為賣點的供應商必然會降低材料質量。其次建筑材料的采購金額較為龐大,為了獲取訂單供應商通常會開展公關活動并為采購部門輸送利益。在這樣的環境下,部分采購部門會降低采購標準,并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
我國施工單位的管理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在改進的過程中,管理部門應當針對本單位的現實問題,制定操作性較強的管理制度。在具體的工作中,管理部門應先對本單位常見的問題進行統計,并將其列入到表格中。同時管理部門可通過內部會議,研究改進這部分問題的具體措施,并利用條例或制度對其加以規范。之后施工單位可將該行業的常用制度進行匯總,并將二者整合為統一的管理制度。通過這樣的方式,該制度的針對性與全面性都將得到加強,施工單位的管理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再有,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時,管理部門也應為每一條制度制定對應的懲罰措施,但所制定的懲罰措施應具備較強的操作性。完善制度建設,將對工程管理體系帶來重要的幫助。
監管力度不足,是制約管理體系發揮效力的主要因素。在改進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可將生產責任制引入到管理體系中,以提升監管強度。生產責任制是起源于日本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在該模式中,各項生產環節的質量責任都將與施工人員相對應,當出現質量問題時,施工人員將對其負責。應用該模式,可使施工人員成為質量管理的主體,而管理部門將從傳統的過程管理轉變為結果管理。在構建該管理模式的過程中,施工單位首先要確定各項工藝的維修成本與責任認定標準。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主動上報當日的工作內容。施工單位可依據工作記錄對各項環節進行檢測,并確定責任對象。在這一機制下,施工單位的監管強度將得到提升。
我國部分施工單位的技術水平仍然有待加強,在改進的過程中,其首先要依據國家標準,對基層員工進行培訓。例如,施工單位可在開工前一周,邀請施工人員進入到施工現場。之后,施工單位可組織員工進行技術學習,并通過多媒體視頻或現場操作,糾正施工人員的技術問題。通過培訓該單位的技術標準將更為統一,施工質量也將得到提升。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施工單位可不支付任何形式的勞動報酬,從而使自身的管理成本得到控制。針對在施工過程中加入的員工,施工單位應通過嚴格的測試,判斷該員工的工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技術標準將得以有效落實,工程質量將得到保障。
在現實環境中,部分施工單位的采購環節存在問題,這些問題將對工程質量帶來負面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施工單位可通過信息技術完善采購體系。例如,管理部門可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提煉網絡中有關建筑材料的數據與評價。通過詳細對比,各類材料中的優質品牌將得以呈現。之后,施工單位可依據自身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品牌,從而使材料質量得到保障。同時在采購議價的過程中,施工單位仍然可利用信息技術收集供應商的歷史價格,從而尋找到該產品的最低價。最后,施工單位應向供貨商收取質量保障金或抵押部分貨款。通過這樣的方式,原材料的真實質量將得到保障,采購部門的管理問題也將得到控制。
在改進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施工單位首先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同時管理部門應為基層員工展開培訓,已落實技術標準。再有管理部門可在施工過程中引入生產責任制,以提升監管強度。最后施工單位可利用信息工具,嚴格控制采購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