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勇,劉 璐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高職學校的測繪專業在這幾年更新速度很慢,依舊有很多比較陳舊的教學內容,并且還在使用相對落后的教學框架[1]。這就會造成學生所學的知識難以滿足當前的就業需求,學生在畢業進入崗位之后很難適應全新崗位的需求。同時,由于在項目化學習、案例學習、崗位學習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學生的學習內容遠離了生產實際。
高職院校對學生培養需要以學生就業和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為主要目標,應該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但是很多高職學校由于資金不足等問題,在開展實踐課程當中有很多困難,所以教學工作更多停留在理論上,在學生業務能力的培養上還需要加強。
近幾年,高職學校為了保證教學水平,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紛紛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培養。但是,高職學校和企業并沒有發揮雙方在校企合作當中的角色和作用,很多學校在學生實習組織上和企業發生了一定的矛盾,導致企業和學校之間沒有實現生產效益和育人之間的平衡。
市場的變化,技術的革新,都會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在缺少對行業的了解的情況下,學校很難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也就難以保證學生的能力適應當前市場的全新標準。
校企合作的優勢在于,高職學校能夠通過企業讓自己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行業知識和就業機會,并能夠學習當前前沿的行業技術以及相關的工藝方法。高職學校在和企業開展合作的過程中,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從而推動學校的工學結合,充分發揮出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合作過程中,可以共同完善當前的課程體系,為了能夠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學校可以適當增加測繪專業實踐部分的課程,并通過現場教學、仿真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推動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工作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實訓基地為基礎才能開展,專業的、實用性強的使用基地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可以和企業建立學校內部的實訓基地,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實際操作的機會,學生也能夠依靠實訓基地了解當前行業對技能的需求。同時,也需要尊重企業的意見,通過邀請企業技術人員指導學生工作,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具有實用性的知識,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升專業水平。實踐基地的籌建需要學校提供場地,由企業提供資金和設備,而學校可以通過給企業提供人才的方式,幫助企業提升教育事業的層次。測繪專業可以從實用角度出發,在實訓基地成立實驗室,提升人才的專業性,也可以建立軟件基地,加強學生對相關軟件的應用能力。學校也可以組織有特長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到企業的測繪科研項目當中,促進學生學習和生產的緊密結合,推動校園實訓基地產業化發展。比如我校與測繪地理信息行業、企業等合作,共建集教學、職業技能鑒定、行業培訓、生產、競賽、創新創業、科研、技術服務等功能的2個中心、1個實訓基地。與太原中正眾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子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建“航測數據處理中心”;與西安諾匯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航天遠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地理信息新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與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子公司、廣州市中海達測繪儀器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建攝影測量與遙感實訓室,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獲得了大量的實踐機會。
學校和企業都需要重視教學資源的配置,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入進展。學校和企業可以組織教師和專業的技術人員,成立教學指導協會,通過發揮協會的作用,促進學校和企業資源的共享。通過將二者的優勢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校企合作對于教育的作用。日常的教學工作開戰時,可以專門有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指導和安排學生的工作,而學校可以給企業的一些項目提供理論支持。并且,教學指導隊伍還需要分析當前行業內對人才的需求,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的培養方向,并對日常的教學工作進行優化。
通過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能夠提升測繪專業的教學質量,學生無論是專業技能水平還是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都會有明顯的提升,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偏重理論,很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師資源觀念,加大和企業的合作,學校的老師可以到企業當中兼職,能夠推動企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夠通過在企業當中工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訂單培養模式能夠推動校企的深合作,這種方式在校企合作當中是非常常見的方式,并且也有著很高的效率。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首先學生畢業之后就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在畢業之后就實現了就業,而企業則在學生進入畢業季之后就得到大量的人員,通過促進學校的畢業和企業招工之間相同步,提高了人才培養的目標性。學校可以將一些考試內容和企業的知識能力需求聯系起來,讓學校的教育在社會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校企合作能夠提升學校教學的針對性,讓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在合作的過程中,雙方需要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彌補對方的不足,在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學校和企業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