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局明,劉小梅
(1.江西中昌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45; 2.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45)
園林苗圃是用來生產苗木的重要基地,是園林綠化的基礎,有利于綠化城市、凈化空氣,防治污染,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對城市綠化水平和質量都有重要影響[1-2]。因此,必須對苗圃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以培育出高質量的,適應園林綠化市場需求的苗木。
新苗圃地址首選交通運輸方便的地塊,便于苗木的運輸和銷售;有穩定的水源,最好靠近河流或水庫,便于灌溉;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便于排水;以土層較厚、土壤肥沃的沙壤土為宜,遠離病蟲害、惡性雜草和環境污染,便于苗木正常生長[3]。
苗圃的規模由所投資金決定。也可由苗圃的類型決定,如以零售為主的生產苗圃,規模較小,一般只有幾十畝,而以批發為主的生產苗圃,一般幾十公頃到幾百公頃規模不等[4]。
苗圃樹種的選擇應考慮市場的需求,并盡量選擇適應本地生長的品種。在投資籌建苗圃時根據市場需求、專業化、地區化發展選擇少數幾種為主進行規模化種植。
(1)苗圃地調查。確定圃地范圍,對周邊市場需求、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進行調查,并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利用和改造各項自然條件的措施。
(2)測繪地形圖。繪制圃地平面地形圖,盡量繪入與設計有關的地形地物,為苗圃規劃設計提供依據。
(3)土壤調查、病蟲害防治。調查土壤類型、土層厚度、肥力和pH值等。抽樣調查和統計圃地內的地下害蟲,制訂防治措施。
(4)收集氣象資料。從當地氣象部門收集苗圃的氣象資料[5]。
苗圃規劃設計應科學開展苗圃的區劃,主要為生產用地和輔助用地的區劃。
3.2.1 生產用地的區劃
生產用地是苗圃中進行育苗,直接用來生產苗木的土地。根據用途可分為播種區、營養繁殖區、移植區、大苗區、母樹區、引種馴化區和溫室大棚區等[6-8]。
(1)播種區。從種子播種、發芽到幼苗階段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弱,故播種區管理要求精細,應安排在靠近管理區,地勢高且平坦,接近水源,土壤深厚肥沃,背風向陽的地段。
(2)營養繁殖區。嫁接、扦插、分株和壓條的地塊,其要求較播種區低,但對水分要求較高,應設置在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
(3)移植區。培養較大苗木,培育各種移植苗的區域。移植區應增加營養面積,擴大株行距,以保證充足的陽光與養分,應靠近繁殖區和大苗區,便于苗木的移植。
(4)大苗區。是經過一段時間培育即可出圃的大苗基地,株行距大,根系發達,應有充足的面積,設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靠近移植區和交通主干道地段,有利于苗木的運輸。
(5)母樹區。為苗圃提供接穗、插條和根蘗等繁殖材料的區域,需要面積不大,但也應設在土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的地區。
(6)引種馴化區。主要用于引種馴化或新品種栽培等。用于栽植從外地引進的新品種,通過馴化,從中選育出適合本地生長條件的新品種。應設在地形和土壤較復雜的地段,盡量模仿苗木的原產地條件。
(7)溫室大棚區。該區投資較大,可培育組培脫毒苗,具有較高的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應設置在距管理區近,土壤條件較好,地勢高,排水好的地區。
3.2.2 輔助用地的區劃
輔助用地是由道路系統、排灌系統、防護林帶和管理區等組成的非直接用于育苗生產的用地[6-8]。
(1) 道路系統。大型苗圃一般需設環路和一級、二級、三級道路。中小型苗圃可不設二級路。一級道路(主干道)最好設在苗圃的中央,一般寬6米,標高高于耕作區20 厘米。二級道路與主干道垂直,與各耕作區相連,一般寬4米,標高高于耕作區10 厘米。三級道路與二級道路垂直,是溝通各耕作區的作業路,一般寬2米。環路是為運輸方便苗圃周圍設置的道路。
(2)排灌系統。苗圃灌溉方式主要有明渠、管道灌溉、噴灌、滴灌4種。苗圃常用明渠引水,明渠分為有主渠(一級渠道)、支渠(二級渠道)和毛渠(三級渠道)三級,主渠是將水源直接引入苗圃;支渠是將水由主渠引向生產區;毛渠是供應苗床用水的小渠。噴灌
主要應用于播種區和營養繁殖區。滴灌主要應用在設施大棚內。排水系統可以設排水溝。灌溉渠和排水溝分別設在道路兩側,形成渠、路、溝相結合的系統。
(3) 防護林帶。在有風沙危害和凍害的地區,苗圃的四周應設置防護林,并應選擇生長迅速、適應性強且樹冠高的樹種。
(4)管理區。主要包括辦公室、倉庫等,可以設置在苗圃的中間位置, 便于苗木的經營管理。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大,人們對對居住生活的環境要求亦日益增長,對園林綠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綠化苗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故應科學規劃設計園林苗圃,以提高苗圃的建設質量,培育出高質量、適合市場需求的苗木,從而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