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雨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100)
現階段,土木建筑工程中占主導地位就是混凝土結構,但受內外因素的影響,混凝土結構常出現裂縫的情況,這也就會對混凝土結構物承載能力、耐久性與防水性造成嚴重影響。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分為表面裂縫、深層裂縫和貫穿裂縫三種。表面裂縫因為其不會較大的影響混凝土的結構應力、耐久性與安全,所以通常無需處理。而深層裂縫與貫穿裂縫能夠通過鑿除裂縫,借助風鎬、風鉆以及人工方法鑿除裂縫,待未見裂縫后,再將混凝土澆筑在梯形鑿槽斷面上便行了。
目前,變形、沉降不均以及負荷是公認的幾種導致裂縫的原因。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往往有很多原因導致了裂縫的形成,但沉降不均、混凝土變形均和混凝土的流態有關,混凝土流動性越大,就會增加混凝土沉降變形的發生幾率。進而難以在裂縫發生時對其發生的根本原因作出準確判斷。除此之外,受不同溫度的影響,當混凝土處于硬化時,也有著不同的水分蒸發量,早期會讓混凝土發生干縮裂縫現象,如此就與混凝土配備模型的初衷相悖。
諸如水沙細度、水泥用量、體積形狀、礦物成分等均有可能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若水泥用量超過一定程度,便會有混凝土超限收縮的現象發生。同時。裂縫也與混凝土結構設計有關,如果樓板配置中存在太大的鋼筋、太小的含鋼率,那么整體抗裂性就降低了,較小的樓板厚度便極易發生裂縫。如果水沙顆粒過小,同時凝結、水化過程較快,則讓其在空氣中擁有較大的干縮空氣,導致產生裂縫。除此之外,因為混用的水泥有不同品種,所以便會因為凝結速度與收縮率的差異而產生裂縫。
飛速發展的建設事業,使得混凝土技術發展也日趨功能型與智能型,而這就要求參建的技術管理人員在學習上不斷加強,對裂縫產生的危害有一充分認識,進一步學習了解混凝土結構組成以及各種材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在進行技術交底時,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以及操作人員均要到場,和施工班組一起研究討論工程中的重要部位、關鍵工序、施工措施,保障質量控制目標的順利實現,防止產生有害裂縫。
近年來,混領土結構被廣泛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整個建筑工程的項目的總體質量控制均直接受到其質量好壞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質量予以嚴格把控。為將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幾率降低,就需充分保證混凝土所用材料的質量,從根本上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參數,同時定期檢驗混凝土攪拌前的原材料質量。在嚴格管控混凝土原材料質量的前提下,加強監管混凝土施工過程,保證混凝土施工按照科學合理的操作流程進行,進而使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得到有效保證,避免發生裂縫現象。
工程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質量,可以說質量預控的一項重要環節就是設計過程的質量控制[1]。監理單位需把協調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和建設、施工單位技術人員一起對圖紙熟悉,把建設、設計意圖了解好,將技術交底工作落實。須知,影響裂縫的一項重要內部因素就是混泥土配合比,施工前需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適配檢驗做好,在混凝土設計標號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盡可能將單位用水量減少,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可把適量的磨細粉煤灰摻入其中,以把水泥用量降低,使水化熱量減少。除此之外,還應詳細規劃裝料順序、攪拌時間、澆筑點坍落度、入模溫度以及留茬部位,設計模板,把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予以一一落實。
因為溫度是導致產生混凝土裂縫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將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好,防止由于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度差,而造成收縮過度。為此,在控制混凝土溫度上,第一步就需將入模溫度準確把握,這對溫度控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對混凝土入模溫度的要求時低于28℃。但在具體施工中,混凝土經常會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而出現一定的溫度差,因此要將入模溫度控制好,就一定要實地測量內外溫度。若存在混凝土內外溫差問題,在需把水溫降低,再把石頭的溫度減少。除此之外,在測量混凝土內外溫度差時,所選測量點必須保證科學合理,如此方可將混凝土具體部分的溫度變化情況真實地反映出來。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除了對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予以嚴格控制以外,還需檢驗把控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并把混凝土施工的后期養護工作做好。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保溫養護和保濕環境控制,如此可避免在混凝土澆筑后的凝結過程中,受較大溫差和濕度變化的影響,而讓混凝土內部與表層有開裂的情況出現[2]?;炷恋臐补噙B續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后期養護工作的好壞有很大關系,甚至還會讓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受到影響,所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總而言之,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見的一種質量問題就是混凝土結構裂縫,裂縫的出現和發展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承載力、耐久性與綜合性,針對這一情況,需對混凝土結構裂縫成因展開深入研究,并通過諸多有效措施對混凝土結構裂縫進行控制,讓混凝土結構施工的綜合效益成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