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金彪
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修訂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消息,日前,根據國家標準管理程序,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GB17761—2018)(以下簡稱“新國標”),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18年第7號)》批準發布。新國標將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留出了11個月的過渡期給生產企業進行技術升級。
2018年1月,新國標進行了公示。據了解,與公示版相比,正式版沒有對大的項目進行刪減,只對個別項目做了調整,比如材料、防火等級等方面有所提高。
新國標強調電動自行車必須具有腳踏騎行功能,將電動自行車納入非機動車管理。對電動自行車部分技術指標進行了調整,最高車速由20 km/h調整為25 km/h,整車質量(含電池)由40 kg調整為55 kg,電機功率由240 W調整為400 W。
我國是全球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第一大國,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動自行車逐漸成為消費者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全社會保有量約2億輛,年產量3 000多萬輛。我國電動自行車現行國家標準是1999年制定的,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時速不超過20 km/h,重量不超過40 kg。但幾年后,市場上大部分電動自行車產品都已超過國家標準要求的限速和限重,幾乎難以找到“國標車”,由此引發了不少交通安全問題。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造成死亡8 431人、受傷6.35萬人、直接財產損失達1.11億元。
實際上,近20年間,針對電動自行車標準的修改工作并非沒有進行。據報道,現行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曾在2002年底啟動修訂工作,但由于生產企業、騎行者、行人及交通管理等各方利益難以達成一致,先后易稿12次。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標準修訂工作是以“三確保一堅持”為根本原則:即確保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所有道路交通參與方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確保廣大消費者基本的出行需求,堅持電動自行車的非機動車屬性。
據了解,新國標堵住了兩大漏洞:第一個漏洞為現行標準是部分條款強制;而新國標為全文強制,所有條款必須強制執行。第二個漏洞是現在電動自行車出廠以后有改裝現象,導致速度超出現行標準規定,對此新國標增加了防篡改要求,防止產品出廠后進行改裝。此外,新國標還增加了安全內容,比如防火阻燃等。
新國標給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留下了11個月的過渡期,以便企業進行新產品研發、生產線調整和庫存產品消化。
目前,我國對電動自行車實行生產許可管理。這意味著在過渡期結束后,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如果沒有進行技術升級并達到新國標要求,將被取消生產許可證。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處于“戰國時代”,持有有效生產許可證的企業900家左右,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及地區。據業內人士估計,這些企業生產的電動自行車至少有半數尚未達到新國標的要求。
可以預見,新國標的正式實施將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電動自行車的技術指標將全面提升,倒逼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提升行業集中度,未來3~5年我國電動自行車企業數量有望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