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海英
電動自行車相關管理部門既要從生產和銷售環節入手,禁止銷售企業破解限速裝置,也要通過抽查用戶或者調查交通事故中出事電動自行車速度,倒查銷售商、生產商。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廣西南寧2017年電動自行車違規引發交通事故致53人死亡,超速是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在南寧雅迪專賣店,銷售人員透露,雖然廠家每輛車都有限速裝置,但用簡單辦法就可破解。銷售人員只用不到10 s就將一輛電動自行車的所謂限速設置解除,最高時速可由原來的20 km/h提高到60 km/h以上。
電動自行車車速超標問題近年來持續引發輿論關注。根據之前相關規定,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應不大于20 km/h,但實際情況是,很多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可達60 km/h以上。
據銷售人員透露,解除限速設置的方法是生產廠家告知的。也就是說,表面上看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只有20 km/h,但實際車速在60 km/h以上。為了掩人耳目,生產廠家設置了一個限速裝置,然后告訴銷售人員如何破解限速,使得電動自行車實際車速遠高于國家規定標準。
顯而易見,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用限速裝置來欺騙市場監管者;但在消費者面前,為了賺錢又原形畢露。這種兩面派的做法很可能是一種行業潛規則,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最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的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新國標”),規定電動車最高時速是不得超過25 km/h。相比原標準雖然多了5 km/h,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生產銷售企業和消費者需求,但如果企業仍采取欺騙方式破解限速,新國標恐怕也會淪為擺設。
實際上,落實新國標,限制電動自行車超速主要涉及2個問題。第一,生產企業設計的實際車速已遠遠超標了。如果實際車速符合國標,根本就不用限速裝置。第二,限速裝置并非是真限速,而是欺騙監管者和外行的假限速。
要想落實新國標,既要從生產和銷售環節入手——監督生產企業嚴格按照國標設計實際速度,禁止銷售企業破解限速裝置;也要通過抽查用戶或者調查交通事故中出事電動自行車速度,倒查銷售商生產商。然后對超標的違規企業進行嚴厲處罰,讓違法成本大于違規所得。
另外,有關部門還可以鼓勵媒體監督、業內人士和用戶來舉報超標電動自行車企業,對舉報者進行獎勵,對違規者進行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