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龍 徐銘陽
1. 青島鼎建園林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061;
2. 青島墨瀾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山東 青島 266061
就目前的園林發展情況來看,很多的噴泉和水池都成了“擺設”,長期處于停水狀態;部分園林的綠化帶因為缺少水分,嚴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為盡可能地減少地下水資源對園林景觀的水資源造成污染,很多景觀都會在蓄水池底部采取硬化的措施,水體呈現出死水的狀態,致使水質不斷惡化,甚至影響著周圍植物的生長,嚴重破壞了城市的園林景觀的生態防護價值。
城市本身擁有的水體資源量有限,這主要是城市土地開發需求量大,很多小型河流在早期城市規劃當中均采用填補的方式,導致部分城市內水體資源量明顯減少。加之城市對于地下水開采過度,導致開采難度越來越高,再加上水源的污染問題不能及時進行處理,使地表水質惡化,形成了惡性循環的情況。很多園林景觀在設計之初就顯露出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多數的設計師更加青睞于使用城市自來水,但很多的景觀內可采用水質相對較低的水體,使得優質的自來水資源被大量浪費,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城市園林景觀水資源緊缺的問題[1]。
園林景觀內的綠地面積一般較大,這就使得其需水量較高,傳統的灌溉方式主要以道路噴灑、直接噴灑等,所采用的也是自來水或地下水,導致綠地維護成本增加,也大量浪費了優質的自來水資源。園林景觀對于水體質量的要求并不高,因為大多數植物均可以借助自然雨水進行生長,加之雨水中攜帶的很多微量元素,使用雨水不僅沒有壞處,還會促進植被的生長。自然雨水是當前人類能夠利用的最為廉價的水資源,并且我國除西北地區外的其他地區雨水儲備量足夠供給城市園林景觀使用。再者,城市園林景觀本身屬于露天景觀,這為雨水收集工作帶來了便捷性的優勢,因此構建園林景觀內雨水收集系統十分必要。
在一般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往往更注重景觀的觀賞性以及景觀的設計形式,忽略了景觀的基本功能,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雨水等自然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景觀維護的工作成本。因此,城市居民區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建筑物的屋頂、透水鋪裝等與景觀設計相融合,保證景觀基本觀賞功能的同時控制雨水蓄水量,以此來實現對雨水的有效控制。具體實踐中,可以利用自然開放式的排水系統,保證景觀的觀賞性和經濟適用性的統一[2]。
城市道路作為城市建設的主要下墊面,道路內外的園林綠化空間在雨水消納、控制利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道路人行道鋪裝大部分不透水,綠化帶的標高通常高于相鄰路面標高,使道路綠化帶喪失了對路面雨水的控制利用功能,這些問題都加重了道路的排水壓力,成為道路雨水徑流產生的源頭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在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中,應提倡雨水處理景觀化與強化雨水資源利用化。在實際設計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方式收集道路雨水:人行道采用透水性鋪裝,一般采用透水磚;路面雨水引入綠化分隔帶或道路兩側綠地;道路綠化分隔帶和道路兩側綠地低于路面50~100mm;合理設計道路緣石和側石,建設適當的引水設施以便雨水能自流入綠地。
(1)生態樹池
為了對道路雨水徑流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利用,美國很多地區都采用生態樹池的形式。此種設施能夠實現對雨水的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提供養分,并且植物成長起來之后,又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做到一舉兩得。生態樹池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種植土壤、排水系統及綠色植物等。國外很多綠色街道設計都會采用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還保護了生態環境。
(2)生物滯留
生物滯留作為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措施,具有廣泛的應用功能,能夠收集、減緩、凈化、滯蓄雨水。可針對不同類型的城市道路進行生物滯留設施的設置,利用道路固有的坡度及設置生物滯留設施豁口等多種方式將徑流引入設施。在周圍綠化空間較大的立交和街頭等地設置雨水塘、雨水花園、多功能調蓄池等;當綠化空間較小時,設置連續或斷接式植被淺溝、線性生物滯留區等,從而實現雨水徑流體積的有效削減。此外,選用的植物除具備耐鹽耐旱特性外,還應具備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以此來保證生物滯留區內的種植與道路整體環境相協調。
(3)組合措施
組合措施是指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將生物滯留、生態樹池等措施組合起來應用。由于實際的園林景觀設計區域不同,可以根據現場的實際空間綠化情況及雨水收集利用效果,采取靈活的措施組合方法。在采取組合措施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因地制宜,有效利用空間綠化區域,注重同外界環境的有效協調。
城市內部的公共空間如公園、廣場一類,一般占地面積較大,對其進行有效利用,能夠增強雨水調蓄功能,降低雨水過多造成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在公園或廣場中,可以利用層次感較強的景觀設計方式,將綠地內滯留的雨水引流向空間內的洼地區域,滯留足夠的水量進行內部的植物灌溉等,同時也能增強公園和廣場在城市建設中的雨水調蓄功能。另外,公園或者廣場內座椅一類的附屬設備設計過程中,同樣可以從雨水滯留角度出發,進行階梯形設計。而對于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也可以通過濕地景觀改善雨水水質。同時,在公園內面積較大的綠地景觀設計中,尤其是建筑周圍的綠地景觀設計,可以采用波浪形的園林景觀設計方式,進行園林綠化,保障雨水滯留[3]。
眾所周知,城市景觀設計是為了加快城市綠化的進程,因此對雨水的收集利用顯得十分必要,同時也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將園林景觀與雨水技術體系融為一體來實現對雨水的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除加強技術措施外,還應提高技術人員和公眾的意識,才能達成對雨水的控制利用,減少雨水資源的不必要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