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星
重慶名威建設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重慶 400042
在現代的建筑結構設計當中,有以下幾個要點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第一,應當對建筑選址的地質情況進行排查,避免不利地質情況。諸如土洞、溶洞地下水等情況都應放在考慮范圍之內。好的地質情況是進行下一步建筑結構設計的保障。第二,應當在建筑結構設計當中引入新的結構形式,采用新的建筑材料。也就是常說的結構選型的問題。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當中,首先應對荷載大小進行明確,水平荷載的良好控制作用應當引起重視。構件截面的合理控制是由荷載大小來決定的。更好的結構選型有助于提高建筑設計與實際施工的契合度。第三,通常建筑物涉及的人口密度相對較大,因而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在建筑接都設計之初,可以為防止發生火災、地震等突發災害設計多道防線,設計多個方便快捷的逃生入口。保證建筑建成后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夠做到有效隔離,保證人們快速逃生,在救援人員到來之前進行自救,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損失。第四,隨著建筑的不斷增加,土地利用率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要點。由于建筑結構不斷往高層發展,建筑結構的側向力也變得越來越大,傾覆力矩也隨之增大,使得建筑結構設計的難度增加不少,應當引起設計人員的注意[1]。
建筑結構設計的地基選址作為建筑結構設計的要點,應當充分保證其科學性、合理性。一個好的地基選址對建筑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建筑的使用壽命有相當大的幫助。地基的作用是承載建筑物的主要重力,把承載力相對較高的土層作為持力層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在當下大部分的建筑工程當中,多數工程項目在建筑結構設計當中并沒有將地基選址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由此引發的問題就是建筑結構設計完畢后,實際施工時發現地基承載力與建筑物本身的需求存在差距,工程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信息社會的到來,使得建筑結構設計領域更加智能化。很多出眾的建筑結構設計軟件能夠通過檢索數據庫信息來代替人工勞動,使得設計與出圖的勞動強度降低。其三維展示功能可以幫助設計人員直觀及時的發現設計當中的缺陷,實時進行修改。這樣一來,設計質量不斷提高,設計效率同樣得到提升。因而熟練使用設計軟件,成為當前很多建筑結構設計的單位招收員工的一個關鍵參照。但是電腦終究不是人腦,遵從法律法規和符合相關規范是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目前存在部分從事結構設計的工作人員,雖然對設計軟件的操作十分熟練,但是缺乏現場經驗,設計經驗不足。往往在對于規范的理解上不夠透徹,難以靈活應用。就會造成設計模型看起來雖然精致,但在實際的操作當中很多的細節設計處理不當。如在設計公建時考慮問題不細致,忽略走廊處墻體偏心的問題,居中布置框架梁,導致在實際投入使用的時候不得不吊頂,加大了建筑成本等。
還有一些建筑結構設計人員責任感不強,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縮短設計的時間。不自主構思設計,而是通過查找類似的工程項目,復刻模仿到新的項目。但是項目不同,情況處置方法不同,細節安排處理不同,這樣的設計很難滿足項目的實際需求。這類做法使得建筑的適用性降低,更無法保證其安全性。在某些條件下,極易引起比較嚴重的工程事故[2]。
建筑模型的構建和建筑物荷載的計算方面與從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得益于建筑結構設計軟件的不斷優化。設計軟件的優勢在建筑結構設計當中日益明顯,但僅此遠遠不夠。設計單位在選人用人方面更要做到獨具慧眼,原則上應當選擇經驗豐富,對規范比較了解,運用比較熟練的設計人員。要確保在建模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能夠解決大部分理論與實踐沖突的問題。
與此同時,建筑設計在時代發展當中也不斷發展,傳統的建筑式樣已經難以滿足大眾需求。更多建筑設計追求標新立異,在設計之處就希望有其獨有的特征和強大實用的功能。因而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就應當引入新結構形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這就需要從事建筑結構設計的設計人員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仍需進行學習和探索,提升自身能力,豐富經驗。做出更為可行、更為新穎、更為安全的設計方案。
從事建筑結構設計的設計單位,應當對設計圖紙的質量提高重視程度,統一圖紙樣式標準,做好出圖模板,對設計圖紙進一步規范和提出要求,對其制圖標準和審核標準要有所明確。這樣即方便了設計人員能準確地在圖紙上表達關鍵信息,全面、科學的表現重要數據,又有利于施工人員以及檢驗人員的使用。標準制定好之后,也會方便審核人員審核,更加便捷與及時的發現設計當中的不足和錯誤,防止因前期結構設計問題影響施工[3]。
建筑結構設計應當保證相對科學合理,愈科學合理的設計愈有利于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的質量得以進一步提高,施工難度也會相應減小。好的建筑結構設計能夠保證工程項目的總體質量,確保人們能夠得到優秀的使用體驗,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延長建筑物本身的壽命。這就要求我們的建筑結構設計人員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強化理論,結合實際,做出更好更為人稱道的建筑結構設計。促使建筑體系的結構進一步完善,為建筑設計更好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