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智慧
湖南省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00
由于我國城市居民人口數量的逐年增加,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能夠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更加優美的生活環境,開敞性公共綠地空間的打造尤其顯得重要。本文以長沙市高新區信息產業園的尖山湖公園為例,探討在新區如何開發建設城市山地型水庫公園。
項目位于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東北部,基地周邊為科教研發區、居住區、休閑娛樂區、信息技術產業區和光伏產業區,地塊東至家苑路,南至青山路,西至湖湘路,北至千燈路。公園占地面積800.55畝(533700平方米)。現狀山體坡度較陡,山腳地勢平緩,地形變化豐富。地塊內水域面積較大,分布較為集中,植被豐富自然環境優良。水庫原為小Ⅰ型水庫用作南側耕地的灌溉水源,現城市建設開發后,該水庫僅作為城市景觀型水庫和片區雨水調蓄之用。水庫岸線多為自然駁岸,壩體硬質堤壩。水域內有兩座簡易橋梁,山腳處有少量民居建筑[1]。
規劃沿湖分為入口廣場區、健身休閑區、企業會所區、文化創意區、生態休閑區五個大區。
適時適地保留原生態風貌,有機修復現有環境。將公園生態環境延伸、滲透至城市內部。
尊重現有環境和資源,減少人為手段對現有場地進行重組。
以尖山湖優美的景觀環境為基礎,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來園區安營扎寨,從而帶動信息產業園的發展和完善服務配套[2]。
尖山湖公園在開發前本身就是一處環境十分優越的地方,中心湖面四周圍繞環抱幾座山體,風景秀麗,只要稍加修飾裝扮就可成為一個生態休閑公園。因此設計在剛介入時,就秉承充分尊重原有生態肌理,減少建設對生態系統的破壞的原則,設計對湖體以及原有池塘均進行了完整的保留,對原有山體植被劃定了禁止開發建設區域。
項目在2013年設計時(在未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前)就已經提出對公園匯水區范圍內的雨水進行有效的收集管理。設計將匯水區域面積約62.42萬平方米的雨水通過雨水收集設施匯入到公園內的兩個雨水濕地凈化區,經三級生物過濾凈化后的雨水最終匯入尖山湖作為景觀水體補充。水質保障采用人工構建水生態系統及相關水生態工程措施使景觀水域生態系統趨于生態平衡,實現水體生物自凈并保持水質穩定。相比傳統物力、化學和微生物處理模式,經濟投入更節省,用地更為集約,維護成本降低。
盡最大可能性的保留原始山林植被,劃出明確的保護界線進行界定。需要復綠的區域,設計模擬地帶性植物種類組成和復層混交的群落,滿足觀賞和功能性要求,達到春花爛漫、枝繁葉茂、秋葉浸染的綠化效果,體現出 “山水森林公園”的景觀主題。植物配置采用當地樹種、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如本鄉本土或馴化較好、生長健壯、觀賞價值高的植物種類。造景植物的配置在兼顧形式美、景觀美的同時,注重其生態性要求,遵循濕地自然植被群落的組成、結構等規律,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植物群落。
項目建設采用可降解和可回收再生材料,如透水磚、生態竹木等。設計在景墻、擋墻和鋪裝材料等的選擇上采用環保、再生以及本土材料。景墻用材選擇本土紅石,擋墻采用生態格賓技術,棧道采用環保生態竹木,山頂休憩平臺鋪裝采取回收的廢棄石材做成的碎石鋪裝。
燈具選用性能優良的大功率LED燈,以達到節能及使用綠色照明的目的。對于無法選用太陽能燈具的地方,選用LED光源燈具,以達到節能目標。整個公園按區域劃分采用分區塊供電,集中控制,每個區塊設有室外燈光控制箱。每個配電柜內設有智能燈光控制模塊,為節省能源,公園的燈光可分全部點亮或1/2點亮,以適應上半夜與下半夜的工況。停車場采用風能與太陽能集成的高桿節能燈。
公園的建成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受到了政府與市民的一致好評。信息產業園與長沙軌道裝備制造產業園和高星物流園遙相呼應,這一片區已有上百家高科技企業落戶,大量高新產品由此輸往世界各地,長沙乃至湖南的科技制高點或許就在此形成。公園已成為高新區綠色生態核心區和“美麗麓谷”的新名片,促進了周邊區域的開發和建設,帶動了信息產業園內的城市開發建設。
城市山地型水庫公園不宜有過多的人工造景,更多應是以保護為主,適度開發利用。 應特別重視對地形地貌的分析,合理劃分禁建區、限建區和適建區。在規劃設計時,應考慮保持公園獨特的景觀山水格局以及原始自然環境,根據場地高程和視線變化帶來的不同景觀感受,在各山體制高點景觀視線廊道與核心景觀控制點,從而形成不同等級的景觀節點和亮點。由于建設過程中缺乏有序管理,項目施工也出現了破壞原始林相植被和地形的情況,暴露出一些嚴重的問題,在進行景觀空間場所的建設的過程中,只是將因地制宜放在口頭上,對山體進行大開大挖,使山地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對于山地水庫型公園的開發利用我們應尤其高度重視保護的重要性,應當堅持保護為首要根本目標,同時在建設施工過程中,設計、監理、業主應充分加強管理協調與溝通,做到對施工單位進行嚴格把控,合理有序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