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澤明
浙江寶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 紹興 312000
建筑工程的地下室工程中,后澆帶是其中最為重要與最為關鍵的環節,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地下室后澆帶工程的開展需要嚴格按照工程設計進行施工作業,并且確保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方法嚴格按照工程施工技術規程與施工規范的要求進行,合理進行地下室后澆帶設置,并且做好后澆帶施工的每一個技術環節,確保地下室后澆帶的施工質量。
地下室工程中,后澆帶的設置,應當按照“抗放兼備,以放為主”的設置理念與設置原則,合理有效地應對混凝土工程施工作業中可能出現的裂縫問題。實際上,地下室工程中,設置后澆帶是為了減少相應的約束應力,在合理設置后澆帶之后,運用膨脹型混凝土進行后澆帶的填縫,以實現對剩余約束應力的相互抵消。在后澆帶設置時,要注意保證其設置位置的合理性,以其地下室工程的實際情況,在參考工程設計單位意見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進行后澆帶的設計。另外,在確定后澆帶的設置位置之后,還需要確定后澆帶的間距,一般來說,如果建筑工程本身為矩形結構,則后澆帶的間距可以設置在30~40米左右;在進行后澆帶的寬度設計時,要充分考量工程施工的便利性,需要嚴格遵循工程本身的結構構造進行設計。
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澆帶的施工,需要首先進行模板支設,需要根據工程分塊圖確定相應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層段,并且對其進行模板支設,在這個過程要嚴格按照工程使用方案與施工技術的應用規程。其一,在進行后澆帶兩側結構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中,要注意嚴格按照相應的技術規程與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合理控制混凝土澆筑厚度,避免混凝土澆筑厚度過大而給模板帶來過大的側壓力,避免導致模板向外突出的現象,避免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結構規格上變化;其二,在具體的施工作業過程中,需要注意采用鋼絲網模板進行垂直施工縫的施工,在進行混凝土澆筑與振搗時,應當合理控制分層澆筑厚度,合理控制振搗棒與模板至今的距離,避免由于混凝土分層澆筑厚度過大,以及混凝土振搗棒與模板之間的距離偏差人產生混凝土水泥漿的不必要流失現象,如果所采用的振搗棒為φ50mm,則振搗棒與模板之間的距離應當控制在不超過40cm的范圍內;如果采用的振搗棒為φ70mm,則振搗棒與模板之間的距離應當控制在不超過50cm的范圍內[1]。
后澆帶工程施工中,就頂板后垂直施工縫的處理,需要在充分考量工程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現場環境與施工技術的與應用規范,在混凝土初凝時,就需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沖洗,采用霧狀壓力水來清理施工縫表面,清除表面浮漿與碎片,并且持續采用壓力水進行沖洗,直至將其沖洗至露出表面骨料,洗凈鋼絲網模板表面的網片。當混凝土終凝時,還需要對其施工縫表面進行再一次清理,主要采用高壓水進行清理。如果垂直施工縫為木質模板,則在實際的處理中,可以首先對其采用高壓水進行沖洗,將木質模板表面沖毛。或者也可以根據工程施工作業的實際要求進行人工鑿毛。當混凝土表面僵化之后,可以采用鑿毛機進行處理。如果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窩與孔洞現象,還需要對混凝土進行表面修補工作。另外,在進行后澆帶施工時,要求做好后澆帶的防水措施,要求在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澆筑齡期達到了42天時才能夠進行后澆帶的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強度必須超過兩側的混凝土強度。在完成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工程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養護,一般要求養護時間在28天以上。
①底板后澆帶的保護,需要從其兩側入手,兩側墻處進行擋水磚墻的設置,并合理控制擋水磚墻的高度,盡量使其低于底板高度,并且在兩側墻壁處進行防水砂漿的涂抹;②在進行后澆帶保護的過程中,需要做好防水措施,出于避免地下室底板周圍積水涌入后澆帶中,可以后澆帶兩側設置擋水帶,擋水帶的位置在后澆帶兩側50層面左右,擋水帶的規格為5~10cm高、5cm寬;③在進行后澆帶施工縫處理完畢之后,對施工縫進行及時清理,可以采用木模板進行封蓋,或者采用鐵皮封蓋,同時進行擋水帶設置,可以采用砂漿,并且設置相應的圍護欄桿,以避免鋼筋等工程施工材料受到污染;④從基礎承臺的后澆帶設置,應當采取及時有效的保護措施,起到阻擋垃圾效果。在承臺上皮鋼筋上采用蓋板進行覆蓋,為了更好地保障保護措施的合理性,應當使蓋板比后澆帶寬度超出至少500mm;⑤地下室外墻對后澆帶采取的保護措施,需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可以采用砌磚保護的方式避免后澆帶工程質量問題。實際上,后澆帶工程與地量工程相互影響下,會更加難以進行雜質的清理。在對地下室工程底板與地梁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后,需要采用九夾板進行遮蓋。對兩側進行混凝土澆筑,在60天之后,采取合理的微膨脹混凝土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此之前需要對混凝土鋼筋進行銹跡清除,并且清除相應雜質[2]。
在后澆帶設置與施工中,要向保障工程施工質量,就必須嚴格按照后澆帶工程施工作業的實際方案與實際要求進行施工,在保障工程施工質量的同時,還可以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因此就需要從模板支設與頂板混凝土澆筑、頂板后垂直施工縫處理、后澆帶保護等工程全部環節入手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以保障后澆帶工程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