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斌
景德鎮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深基坑工程是指開挖深度超過5米(含5米),或深度雖未超過5米,但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及地下管線復雜或影響毗鄰建筑(構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降水工程。基坑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施工單位應及時進行地下結構工程的施工,并在基坑圍護結構有效時限內和主體結構滿足抗浮要求時,及時進行基坑回填工作,嚴禁基坑長時間暴露。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護體系設計與施工和土方開挖,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基坑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并且其要求巖土工程和結構工程技術人員密切配合[1]。
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主要有:①支護體系存在設計缺陷或施工缺陷引起支護體系失穩。這類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設計方案不當或施工方法欠缺等引起的。②土體失穩而破壞支護體系引起基坑失穩。這類情況的發生,主要是由開挖土坡過大、基坑外側超載等引起的。③由于基坑隆起過大失穩。主要原因有圍護墻深度不夠,承壓水降水沒達到要求等。當然基坑失穩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亦有可能是其中某一單項引起的,最終結果均會引起土體失穩。④由于圍護體系滲漏水,導致水土流失,由水引起對周圍環境破壞或基坑失穩。這類情況的發生,主要是圍護體系施工存在質量問題引起漏水造成[2]。
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前,需要熟悉深基坑工程施工場地及周邊、地表至支護結構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圍內地層結構、巖土性狀、含水層性質、地下水位、滲透系數等;了解建筑場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線、地下埋設物的位置、深度、結構形式及埋設時間等。對已有鄰近建筑的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應熟悉已存鄰近建筑的位置、層數、高度、結構類型、基礎類型,此外,也應掌握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其他條件,如基坑周圍的地面排水情況,地面雨水、流水、上下水管線排入或漏入基坑的可能性以及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載及大型車輛的動、靜荷載。
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支護設計、降水或截水設計、土方開挖設計和監測設計等。支護設計主要滿足邊坡和支護結構穩定的要求,既不產生傾覆、滑移、整體或局部失穩,基坑底部不產生隆起、管涌,錨桿部位不致抗拔失效,同時必須滿足水平位移和地基沉降不超過允許值,支護結構構件本身受荷后不致彎曲折斷,剪斷和壓彎。基坑支護常用的幾種方法有坡率法、排樁支護、鋼板樁支護、地下連墻支護、土釘墻支護、深層攪拌支護等。降水設計應控制由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致對鄰近的重要管線產生過量沉降,影響其正常使用或危及其安全;地下水控制常用的幾種方法有明溝排水、電滲降水、輕型井點降水、管井降水等。截水帷幕應控制不致因滲漏而引起水土流失和過大的變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高壓噴射注漿、深層攪拌;土方開挖設計應滿足分層、分段、對稱、平衡、適時的原則,確保土方開挖安全、運輸合理;根據施工方案,施工前應作好設計交底,針對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施工工藝和作業條件,制定策略得力、針對性強、合理全面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充分認識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難點、重點和施工工藝的特點,質量安全控制目標恰當,保證策略到位,施工組織合理,檢驗監測嚴謹。對不同的基坑支護方式,施工的難點和要點有所不同,但總體要求基本一致。
深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坍塌事故發生原因有兩大類,第一類對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難度認識不足,認為不需要進行專項的土木建筑深基坑支護設計,按常規建筑工程組織施工造成的。第二類是未按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組織施工造成的。
基于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特征,施工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防止突發事故的發生。①堅持分級負責的原則。施工單位應建立從企業到項目部再到作業班組的應急救援體制,從人、財、物上全面落實,充分發揮事故單位及施工所在地的優勢作用。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應當根據施工的各工種、各工序,有針對性地作好事故防范及應急救援準備。必須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主動性和力量,形成統一的、高效的救援指揮部。一旦有事故發生,能立即啟動救援機制,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應急救援,盡可能避免和減少損失。②堅持常備不懈的原則。安全生產事故救援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在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時,應根據土木建筑深基坑作業的特點及可能發生的事故,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避免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外,落實好救援工作的各項準備策略,做好預防準備,一旦發生事故就能及時實施救援[3]。
綜上所述,深基坑工程質量安全保證了土木建筑工程整體的穩定性及其安全性,其是土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使得土木建筑的日趨增多,同時深基坑工程施工也越來越多,周圍環境越來越復雜,而由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誘發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必須加強對土木建筑深基坑工程質量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控制策略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