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 顧佳
山東高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 250101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拔地而起,由于高層建筑存在更多防火問題,一旦發生火災將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于是高層建筑的防火問題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近幾年來,人們對建筑防災減災的研究越來越重視,著重于從各個方面利用先進的建筑技術改善建筑的抗災性能。因此,本文從各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改進技術,提高高層民用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高層建筑物比普通建筑物復雜很多,不光是建筑空間結構復雜,建筑承重構件也更加復雜,線路更是復雜,因此,很難預料高層建筑的火災發展趨勢,有時會是扽救援工作存在盲區。高層建筑居民較多,情況也較為復雜,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有,有一些居民防火意識較為淡薄,在面對火災時無所適從。這些原因都使得高層建筑物發生火災時非常容易陷入一種非常混亂的局面,因此,高層建筑物防火問題比其他建筑物的防火問題復雜很多,火災的蔓延趨勢也難以控制,難以預料。
高層建筑人員較多,很難在救火時能夠第一時間救助每一位居民,此外,高層建筑層數較多,救援隊的設備有時難以達到其高度,消防員往往也不夠用,相比之下,救火速度也難以保障,因此,許多原因導致救援工作難以展開。此時,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居民的自救意識也顯得較為重要,消防栓的性能要求也較高,因此,除了提高強消防員的救火能力,還要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1]。
除了一些建筑材料容易燃燒,防火性能不良,還有很多裝飾材料防火性能也嚴重不足,人們在蓋樓以及裝修時往往只考慮建筑物的強度以及美觀性,很少考慮其防火性能。比如建筑墻體中采用泡沫板做墻體的保溫層,這就大大降低了墻體的防火性能,在火災發生時很可能使得墻體燃燒,使得火災迅速蔓延,尤其是建筑外墻采用泡沫板時,就會使得救援工作寸步難行。另一方面,有時候墻體的厚度不符合防火設計規范,使得墻體很容易被燃燒,幾乎失去隔火隔熱性能。還有一些裝飾材料裸露在建筑物表面,一旦火災發生就會借助裝飾材料迅速蔓延,造成嚴重后果。
無數火災實例證明,在火災發生時,往往那些在火災中遇難的人不是被火燒傷,而是被煙霧熏倒,從后失去逃生能力。在之前的設計中,顯然人們對這一問題不夠重視,只是設置一些消防栓等滅火設備,卻沒有設計排煙系統,沒有探究如何在火災發生時使得濃煙及時排出,而不是在屋內殘留威脅人們生命安全。出于安全考慮,很多高層建筑的窗戶不常打開,即使能夠打開,其排煙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發生火災時,濃煙就會很快充滿房間,威脅人們生命安全。
很多建筑物發生火災都跟電氣系統有關,由于線路老化,線路設計不合理,不合理用電以及大功率用電都有可能使得電氣系統出現問題引發火災,但是在傳統的防火設計中人們只是關注消火栓系統的設計,很少考慮電氣系統的防火問題。另一方面,在承重構件的設計以及建筑物空間設計中也較少考慮防火問題,使得建筑物抵抗火災的能力非常有限,這些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都使得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大大降低[2]。
雖然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生產水平的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越來越重視建筑防災減災設計,但是,前幾年我國對防火設計研究不夠深入,因此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防火技術。比如日本的噴淋滅火系統滅火成功率很高,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其滅火系統的優點,再結合我國國情,不斷提高我國消防技術水平,從而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此外,噴淋滅火系統成功率較高,我國應該推動噴淋滅火系統的應用,探究如何降低噴淋滅火系統的造價水平,使得高層建筑能夠使用噴淋滅火系統。
此外,建筑物排煙設施也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設置一些排煙設備,使其能夠在火災蔓延時迅速排出有害氣體。例如設置加壓送風系統,能夠為建筑物輸送新鮮空氣,保障人們生命安全。
防火設計不應該停留在消防栓領域,應該體現在建筑設計的方方面面。在我國,消防栓成功滅火的概率并不是百分之百,甚至達不到百分之八十,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不能讓消防栓成為唯一的消防屏障。建筑空間的分布以及消防樓梯等消防通道的設置都對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有著重要影響。此外,建筑構件尤其是墻柱性能的防火設計以及建筑材料的防火設計都非常重要。只有從建筑物各個方面的設計都考慮防火要求,才能真正防止火災蔓延,真正為救援工作爭取更多時間,將火災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實際生活中,建筑材料使得火災迅速蔓延的實例不在少數,因此,在防火設計中一定要重視防火建筑材料的應用。尤其是泡沫保溫板,如果要真正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就必須采用其他保溫材料,例如加氣混凝土,空心砌塊等,還要加快防火材料的研發,使用輕質高強、防火性能好的材料作為建筑保溫材料。
裝飾材料很難統一控制,但是,國家應該出臺一些政策提高裝飾材料的防火性能,提倡高層建筑使用防火性能較好的裝飾材料,防止火災蔓延。
高層建筑物的防火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為建筑物提供全方位的保護。既要防止火災的發生,
還要使得建筑物具備一定的抗災能力,在火災發生時能夠疏散群眾,還能在短時間內不達到耐火極限,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穩定性,減少易燃保溫材料以及裝飾材料的應用。做到對火災的事前防范,事中抵抗,全程保護建筑物。
[1] 楊建民.預防高層民用建筑火災蔓延的技術措施[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5,(07):30-31.
[2] 張德勝.高層民用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小議[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3):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