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容萍
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人們對居住的環境、工作的環境、綠植乃至空氣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使得人家工程學也更加受到重視,將人與環境、機器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讓人感到舒適,是重中之重。
人機工程學是探索人、機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規律,從而得到最佳的系統效率的一門學科。人機工程學中的“人”“機器”和“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也常簡稱為人機系統。目前國內對工業設計人體工程學的研究已深入研究,但對于室內設計專業而言,相對滯后,大部分教材僅以工業設計為基礎的知識結構,加上人體家具與環境行為心理的關系,對于人們如何與建筑空間環境形成有效和積極的人機環境關系沒有系統的研究。對于案例的分析,這只是一些室內場景和效果圖。現代室內環境設計強調以人為本,重視人與環境的關系[1]。
因此,室內設計不僅要考慮視覺環境,還要考慮物理環境,生理環境和心理環境。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色彩對人們認知判斷及其身體和心理影響的影響。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多達90%的信息通過視覺通道被人體感知。色彩因素的視覺影響遠大于其他因素,如形狀。環境的顏色影響手術的準確性和精神狀態。室內設計強調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也是人類社會與居住文化高度發展的標志。室內色彩設計是室內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設計的基本要求是滿足人們在室內的各種活動和活動,營造良好的空間環境。
顏色的物理效果包括溫暖感,輕盈感,前后移動感,柔軟感和硬度感,以及時間感。顏色會導致或改變溫度感,通常分為溫暖的顏色,如紅色的橙黃色和藍色和綠色等冷色調。高色度的暖色調給人溫暖的感覺,而高寒的色彩則給人清涼的感覺。輕松感對人們的心理感受更為普遍。顏色的重量主要取決于亮度。一般來說,亮度高,亮度低。
亮度相同,高色度比色度輕,溫暖比冷重。當幾種顏色處于相同的位置時,有些感覺更接近并有進步感;有些感覺更遠,有落后感。在色彩設計中,色彩通常用于創造色彩層次,豐富色彩并加深人們的印象。不同的顏色表現出不同的軟硬感情。這種柔軟和堅硬的感覺也主要取決于亮度。亮色柔和,深色較硬,色度中等。顏色的柔和度高,高飽和度或低飽和度會給人一種難以覺察的感覺。溫暖的顏色感覺時間流逝較慢,而涼爽的顏色感覺更快。
室內設計是一種四維設計,時間是其納入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時間因素,人們在太空中移動,其位置發生變化導致空間變化。室內色彩和時間性之間的密切關系必須適用于長期在該環境中生活或工作的人群。因此,室內色彩需要考慮人類的長期感官效果[2]。
近年來,由于人類社會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預期壽命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人口老齡化的世界。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絕對數量居世界第一位。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創造一個舒適,方便,安全,健康的適合老年人的室內環境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設計者的社會責任。
首先應該考慮到老年人的要求。由于家用電器通常不需要關注工作效率,所以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易用性。在易用性方面,年輕人可以容納老年人。因此,家用電器的設計,特別是廚房用具,櫥柜和衛生設備對于照顧老年人非常重要。在老年人中,老年婦女需要特別照顧。他們的使用是適當的。其他人的使用通常不會造成困難。(雖然可能不太舒服。)相反,如果只有年輕人被認為方便和舒適,有時會使用老年婦女。會有相當大的困難。家具的選擇:家具的大小,形狀,顏色和布置必須符合人體的生理,心理和人體活動,以達到安全,實用,方便,舒適,美觀。老人房家具端莊高雅,色彩深沉,花樣豐富,大部分老人腿腳不夠靈活,很多老年人家庭在家做家務勞動,收拾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內閣太高,它會給老人。帶來生活的不便,所以為了老人的安全,最好不要設置一些“高大”的家具,多試幾個短的柜子
安全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下降。反應時間長,流動性不夠靈活,協調性差。在室內設計中,應該考慮到:①房間內不應有不穩定的家具,如搖椅。②在通道中,不要鋪設易滑或易掛鉤的地板覆蓋物。鋪設在地面上應該是固定的。不要因為行走的力量而放置那些會移動的東西。③建議在家中放置家具或其他東西,以防止老人走路。④在浴缸,淋浴和馬桶上安裝無障礙把手。鋪防滑地板。⑤樓梯,走廊,臥室和浴室應有足夠的照明。燈開關應放置在易于接近的地方。⑥高度不應超過2厘米,過渡應采用小斜角[3]。
室內綠化應采用真假組合,接近真假,即靠近人體的綠化是真實的,遠離人體是虛假的。一般遠離13米綠色的角度,基本上說不清楚真假。常用的攀藤葡萄藤,懸掛加盆景的綠化樹葉應以陰影為主,少用花粉盆景。在室內設計中,不僅會在建模空間藝術中出現一個新的氣氛和背景時代,而且還會表明它更舒適,更健康,更方便,更環保,美觀,合理。這一切都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們的關懷和關懷。室內設計中的人體工程學研究和應用為實現這些目標提供了一種方法。
空間界面紋理和音效設計墻體設計應該具有粗糙的紋理,這有利于減緩散射和反射聲音。與人類接觸的部分需要細膩而平滑。地面材料不應反射光線,應注意防滑。根據人的光學特性,屋頂的設計需要與燈具的設計相結合。在聲學環境的處理中,應盡可能設置為小體積,不同場合,背景音樂不同,隔音效果更好,溫度和通風要適當,設計時應注意安全和防火,保證疏散通道暢通無阻,天花板設計應符合安全防火要求[4]。
在人、機、環境三者關系中,協調好各方關系,可以使三者相互促進,相互包容,達到和諧共存的境地。
[1] 懂萬里,段洪波,包青林.環境藝術設計原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177.
[2] 劉峰,朱寧嘉.人機工程學[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1.
[3] 楊瑋娣.人機工程學與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6:177-178.
[4] 劉盛璜.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