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羅芬
北京建筑大學 北京 100044
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幼兒園教育作為兒童基礎知識學習的開端,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幼兒園建筑受眾群體是3-6歲的兒童,其建筑規劃的設計必須與成人建筑區別開來。然而現實中許多幼兒園建筑缺乏對兒童心理特點的考慮、設計規劃不合理、過于追求規范化而忽視了人文關懷。如何根據我國國情,針對目前的幼兒園建筑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設計理念與原則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幼兒園建筑是兒童進行戶外活動的場所,它的優劣直接關系兒童戶外活動的數量和質量。而戶外活動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幼兒園建筑為兒童從事戶外活動提供了場所,而戶外活動對于處于成長中的兒童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戶外活動有利于增強兒童體質,減少疾病的發生。歐陽愛華的研究表明,“經常在戶外活動的兒童,身體結實,不怕風寒,一年四季很少生病”[1]。戶外活動是兒童身體健康生長的重要條件。戶外的陽光充足,空氣新鮮,使孩子不易缺鈣,日光中的紫外線還能提高孩子關節和肌肉的活動能力,有預防小兒佝僂病的作用[2]。
幼兒園建筑是兒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場所,他們在大自然中能夠更好地釋放喜歡探索的天性,感知和認識世界。與小朋友一起玩球、滑旱冰、玩水玩沙等,既滿足了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又增加了他們與大自然的親近感。隨著活動范圍的擴大,兒童的自信心也可以不斷加強。戶外活動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有助于兒童智力的發育。
幼兒園建筑是兒童結交同輩群體和認知社會規則的重要場所。同輩群體對于兒童的價值觀、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適當的戶外活動和朋輩之間的積極交往有助于減輕抑郁和焦慮癥狀,也有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社會公德。
近年來,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相比以往大大提升,幼兒園建筑的規劃設計取得了相應的進步和改善。然而,當前的幼兒園建筑設計卻只是融合成人審美,加入一些所謂的帶有“兒童符號”的元素來,并沒有真正設計出符合兒童的空間出來。當前的幼兒園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幼兒園建筑的主要面向對象是兒童,然而許多幼兒園缺乏對其建筑整體的把握,呈現的整體形象不盡如人意,破壞了幼兒園建筑整體和諧。
一方面,設計師照搬現有設計規范,模式僵化。現有的幼兒園建筑設計普遍采用“實例—模仿型模式”這種“缺乏創造性的設計方法”[3]。設計者往往將符合規范作為衡量設計品質的標準,但是“現行規范的制定都是從結構、功能、日照、消防等角度對建筑提出最低的量化要求,而對教學所需要的空間質量和舒適度卻甚少涉及”[4]。
另一方面,很多幼兒園是依附于住宅小區而建的,在設計上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在國內現階段的現狀來看,幼兒園常常作為住宅小區所需具備的配套設施而存在,有些在設計上投入的精力明顯不足,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缺乏分析使用者兒童的心理特質,有的甚至將固有的設計手法往建筑上生搬硬套,比如泛濫的使用色彩、卡通貼畫、卡通家具等來營造幼兒園的氣氛[5]。
幼兒園建筑的規劃不合理體現在建筑面積小、規劃不合理、設計粗糙、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問題。
首先,建設主體與使用主體的脫節導致場地的缺乏是幼兒園建筑規劃設計中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我國目前的幼兒園建筑的開發建設主體主要分為兩類:公辦和民辦。公辦幼兒園的建設主要以政府為主導,民辦幼兒園以開發商為主導,出于利益的考量,用于幼兒園的建設資金與土地面積常常被壓縮 。
其次,幼兒園建筑的安全性無法完全保障。由于幼兒園建筑的特殊性,其建筑要求應與一般建筑不同,尤其應更多考慮安全性。此外,由于其使用主體是兒童,對幼兒園建筑的設計還應重視室外的綠化、采光、游戲器材以及地面的材料等進行合理配置。然而,當前幼兒園建筑的規劃設計中,往往更重視對室內的建筑設計,而忽視了對室外環境的規劃設計,為兒童的活動埋下了安全隱患。
最后,單元之間的邏輯性銜接不嚴謹。許多幼兒園建筑都有細節部分處理不當、個性空間及趣味性設計不足、綠色空間及可持續性設計不足、器材器械單一、缺少大量的自然元素等問題。由于規劃不合理、資金與指標的壓縮、設計者與使用者的脫節、對幼兒園認識的不充分、設計方法的單一、片面追求符合規范、導致目前幼兒園建筑呈現出創新不足、千園一面的現象。
許多幼兒園建筑的設計者沒有從幼兒的實際視角需要和心理特點出發,只是在常規性建筑物中加入了一些兒童式的符號,并沒有從根本上對兒童建筑進行相應的研究,沒有做到建筑與人文環境的融合。一般表現為幼兒園建筑用地功能布局混雜,如室外活動場地、綠地布置、停車場地等相互交織,交通組織欠缺;建筑內部功能設置欠合理,例如活動室和辦公建筑之間沒有根據相應的功能進行合理設計,出現相互干擾的現象。很多建筑師在對幼兒園建筑進行規劃設計時,沒有考慮到整體利益,缺乏綜合的規范,可見在功能布局方面幼兒園建筑規劃設計存在一定缺陷。
幼兒園建筑的設計,要適應兒童的全面發展,遵循現代教育理念對幼兒園建筑規劃設計的理念和原則,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完善:
不同環境下的兒童建筑必然要有所區別。細節上要根據當地的人文環境、風俗習慣做出特別的調整。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不同的戶外環境對幼兒園建筑選址、規劃、設計進行合理安排。不同地區尤其歷史背景、地域差異、文化傳統,應針對不同地域的幼兒園進行設計研究。
此外,尊重自然,健康環保也是應遵循的重要原則。研究表明,兒童喜愛在戶外活動是其天性。在規劃幼兒園建筑的過程中,其室外環境的設計也很重要,不僅要使其與幼兒園整體建筑融合,還要與自然環境融合,讓兒童充分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使用綠色環保的材料作為兒童游戲的玩具或者建筑參照物,不僅節約了成本,也不會損害兒童的健康。
目前許多幼兒園對戶外活動區域的細節及區域間的聯系性和層次性方面的關注度仍然不夠。在整體規劃的過程中要注意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提高各個部分的銜接性,同時又要做到不相互影響,以免發生干擾。例如某些幼兒園用連廊來連接辦公樓,在方便管理的同時,避免了相互的干擾,即形成了空間開放、視野開闊的空間,又為提高利用率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了滿足日照和透光,連廊可以設置成在建筑的北側為主,南側為輔的形式。
另外,不少學者在戶外活動空間的設計上都提到了“安全”一詞。兒童喜愛奔跑、運動,由于兒童自身發育還不成熟,容易造成摔倒、碰傷,因此,活動場地上的一些建筑的設計應注意材料的選擇。此外,對戶外活動空間的科學規劃不僅能夠提升兒童游戲體驗,也是減少兒童在戶外游戲中受傷概率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是兒童活動的主要場所,必須保證建筑的安全,必須需要提高防護意識,采用多種防護材料,確保兒童的安全。例如對不同界面的交角進行圓弧處理或者使用環保裝飾材料、墻體軟包、防滑的軟式地板等等,都是提高建筑安全的有效手段。
首先,設計要突出“兒童視角”。幼兒園設計師在設計時,應該結合兒童自身的特點進行,不能僅以成人的視角進行設計。幼兒園建筑的設計應遵循兒童的個性特征而具有鮮明特色。千篇一律的活動場地無法引起兒童的興趣。因此,設計一些符合兒童心理的個性化造型,能夠讓兒童對這樣的幼兒園保有好奇心,愿意在其中玩耍。
其次,注重建筑色彩搭配和立面造型的創新。對于幼兒園的活動場地規劃,色彩是非常需要關注的一點,顏色的考慮既不能過于雜亂和鮮艷,也不能過于單調。幼兒園整體建筑的色彩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以少量顏色為主基調,多彩造型兼之,這樣整體色彩氛圍活潑跳躍同時也不失寧靜,既可以滿足大部分兒童對色彩的喜好需要也兼顧到幼兒的身心發展與色彩審美培養。幼兒園的戶外活動空間設計絕不僅僅局限于平面的場地規劃,應設計一些立體的活動場地。對于這些立面造型,應設計得更加鮮明多彩。
最后,建筑設計要滿足兒童的心理需求。在規劃設計中,對于各個建筑細節的設計必須符合兒童發展的需求,要貼近兒童的心靈。研究發現,如果環境過于空曠,會使兒童感到缺乏安全感和領域感,小尺度的空間加上富有童話色彩的建筑對兒童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設計規劃中要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增加小尺度的空間。兒童對萬事萬物懷有好奇心,探索的需求,因此可以設置一些模擬洞穴、可穿梭的通道等,增加神秘性,滿足兒童探索的需要。
幼兒園建筑的規劃設計關系到兒童發展的特點,必須高度重視,從地理差異、色彩搭配、自然環境、立面造型、兒童心理等多個方面入手,突出幼兒園建筑的特性,滿足兒童發展的需求。作為兒童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幼兒園建筑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兒童對于世界的認知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兒童視角出發,設計符合兒童成長需求的空間。
[1] 歐陽愛華.基于小場地的自主戶外活動嘗試[J].好家長,2016,(6):76-77.
[2] 李彥平.珍惜本土資源,傳承本土文化[J].學校教育研究,2017,(25):112.
[3] 趙紅斌,王琰,徐健生.典型建筑創作過程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77-81.
[4] 張斌,祝曉峰,陳屹峰,等.限制與突圍:學校幼兒園設計四人談[J].建筑學報,2016,(4):96-103.
[5] 徐蘭宇,鄭先友.淺談國外幼兒園建筑的空間營造[J].安徽建筑,2012,(1):47-48.